• 小病不用慌 厨房里面有偏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小病不用慌 厨房里面有偏方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25.4 6.4折 39.8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绪前主编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06766876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8208537

上书时间2024-06-21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肺系病证

自汗、盗汗

肺脓肿

肺结核

慢性肺实质病变

咯血

咳嗽

哮喘

暑热

感冒

第二章  心系病证

失眠

心悸

心痛

胸部闷痛

脚气性心脏病

癫痫

第三章  脾胃病证

口渴

反胃

吐血

呃逆

呕吐

泄泻

便血

便秘

胃痛

食积

痢疾

腹胀

腹痛

第四章  肝系病证

中风

抑郁

眩晕

黄疸

关节炎

第五章  肾系病证

排尿困难

水肿

尿血

尿频

淋证

遗尿

腰痛

第六章  内科杂病病证

头发异常

头痛

小便浑浊

寄生虫病

肥胖

中毒

结石

糖尿病

酒精中毒

高血压病

高脂血症

慢性衰弱

低热

虫蛇吱伤

颈部淋巴结结核

腹部包块

第七章  妇科病证

月经不调

产后病

阴部寒冷

子宫脱垂

闭经

白带异常

妊娠出血

妊娠呕吐

产后出血

缺乳

非周期性子宫出血

痛经

第八章  儿科病证

小儿中度营养不良

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惊厥

麻疹

第九章  外科病证

丹毒

外伤出血

急性阑尾炎

乳腺炎

狐臭

疝气

疮疡

跌打损伤

烧烫伤

脱肛

痔疮

赘疣

甲状腺肿大

第十章  男科病证

阳痿

遗精

第十一章  皮肤科病证

头屑多

白秃

白癜风

冻疮

疥癣

脚癣

湿疹

痤疮

痱子

瘙痒

下肢慢性溃疡

黄褐斑

第十二章  五官科病证

口疮

口臭

牙病

失音

急性结膜炎

视物不清

耳鸣耳聋

咽痛

鼻出血

鼻塞

中耳炎

病名索引

内容摘要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长夏相应。

    脾主运化,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脾气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之而失常,就会出现泄泻、腹胀、食积等病理变化。

    脾主长夏,脾气旺于长夏,脾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与长夏的阴阳变化相互通应。脾与中央方位、湿、土、黄色、甘味等有内在联系。脾运湿又恶湿,若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可引起胸脘痞满,食少体倦、大便溏薄、口甜等。

    口渴

    口渴是指口中干渴,时时欲饮水。口渴只是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病症中,其与消渴不同。感觉口渴的病有很多,但是有的人就是习惯把水带在身上,习惯成自然不是病。当天气炎热、体力劳动、失血、烧伤、呕吐、腹泻、因高温(暑热)而大量出汗的时候,都会感到口渴,这是应该正常摄取水分的。也有人会因吃的食盐过多,从而引起口渴症状。若人体内严重缺水而导致的口渴,出现面容憔悴、眼窝塌陷、皮肤干瘪而不能舒展等,就要用药物进行治疗。中医认为口渴主要因肺胃热盛津伤所致。治疗原则要养阴生津止渴。水果多能生津止渴,治疗口渴口干的病证。

    西医学认为因糖尿病、激素过剩、肾病、用药不当均可引起口渴。

    附方如下:

    1.清热止渴:热邪过盛,会导致口干口渴,故清除热邪可以达到止渴的作用。

    (1)白木耳10,玉竹、冰糖各15,水煎服。

    (2)嫩豌豆250,加水适量,煮熟淡食并饮汤。

    (3)鲜枸杞苗30,或干品10,用沸水浸泡,代茶频饮。

    (4)橘子去皮取汁液,加等量凉水稀释,白糖适量,随量饮用。

    (5)橙子2个,取瓤囊,撕碎,加适量盐,蜂蜜,煎熟食。

    2.生津止渴:热邪损伤津液导致口舌干燥,应予生津的食材、药材可以止渴。

    (1)甘蔗500,切片,加入菊花50,煎水代茶饮。或甘蔗汁、西瓜汁混合饮服。

    (2)生荸荠捣烂,榨汁喝,每次1杯。每日3次,或以荸荠250,与甘蔗适量共煎代茶饮。

    (3)白糖配以乌梅煎汤,饮服。此即酸梅汤的基本配方,尤适用于夏季饮用。

    (4)石榴生食或捣汁饮。或鲜石榴果1~2个,去皮,取种子慢慢嚼服,每日2~3次。

    (5)地瓜不拘多少,生吃。

    (6)西瓜汁适量,频频饮服。

    (7)西红柿汁半茶杯,甘蔗汁1酒盅,混匀调服。

    (8)李子100~120,去核捣汁,加蜂蜜少许服。因李子味酸,能生津止渴。

    (9)杨桃鲜食,亦治风热咳嗽。

    (10)杨梅、食盐、白糖各适量,腌制备用,每次嚼服2~3个。或用盐腌杨梅,再用开水泡饮服。此方源于宋代《开宝本草》,因杨梅具有止渴作用。

    (11)麦门冬去心10,乌梅肉20个,煎水,细细食之。

    (12)柿霜3~10,捣烂后水煎,慢慢含咽,每日多次。或鲜柿切片捣烂,后取汁液,用开水分3次冲服。柿霜即干柿子生白霜者,李时珍认为其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13)荸荠汁、鲜藕汁、梨汁、鲜芦根汁、麦冬汁兑在一起,冲开水饮服。此乃五汁饮,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14)猕猴桃绞汁,加生姜汁服。因猕猴桃能生津止渴。

    (15)萝卜、鲜荸荠各等量,捣汁加冰糖适量,顿温服。

    (16)椰子1个,破壳取汁喝。宋代《开宝本草》载其“止消渴”。

    (17)葡萄鲜食,或葡萄挤汁,以陶器熬稠,入蜂蜜适量,每服1食匙。

    (18)鲜西红柿60~90,生吃或与猪瘦肉共煮煎汤吃,每日1~2次。西红柿酸甜可口,具有生津止渴作用。P49-51

精彩内容
本书根据中医传统疾病病名、症状名以及西医病名共111个,共分为十二章,结合国人体质与日常饮食习惯全面介绍食物调治方法。作者多年来集腋成裘,汇集成书,书中食疗方多来源于《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历代医药名书中。本书结构清晰,方便检索,让读者能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案。既适合普通家庭,也可作为营养师、专业保健人士及临床医护人员的参考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