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中产: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对中国中产阶层的调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所谓中产: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对中国中产阶层的调查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9.32 6.5折 29.8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城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806526378

出版时间2007-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2778512

上书时间2024-06-21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主办的FT中文网的魏城等挑起了中产话题,吸引了不少眼球,中国有没有中产阶层?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中产?中国的中产者正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本书是FT中文网贏得的首个国际新闻奖的一份难得的实地考察报告,该书从非常特殊的角度采取标本,对中国中产阶层这个有趣且有特殊意义的话题作出了详细的表述,而“事实”所呈现着的更丰富、更多元的肌理,是作者在本书中所清晰展现的。

作者简介
魏城:男,1959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92年移居加拿大,1998年移居英国。现居英国首都伦敦。
新闻从业经历:1986年至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1994年至1998年:《星岛日报》加拿大版英文翻译;1998年至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中文部记者;2005年至今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www.ftchinese.com)资深记者、专栏作家。
爱好:读书、游泳、旅行和听音乐。
最大的梦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终重新移居中国。

目录
序/杨浪
“我怎么能算中产?”
中国将逃脱穷国“宿命”?
新中产移民
避不开的80年代
参不透的90年代
言之不早的新世纪
自称中产的老板们
自称打工者的老总们
外企的“跳槽一族”
医生救人,律师救世?
自称无产者的文化人
高校扩招与中产阶层
盛世“古玩热”
时代变迁“活化石”
缩在城堡中的“成功人士”
中国的社会流动
中国不再“脑体倒挂”
从中国富人的豪宅谈起
让中产者成为社会主流
附录
  一个律师的“中产”历程——邓亚岚采访录
  “网络新贵”已到中年——方兴东采访录
  中国的中产,优雅但有弱点——洪晃采访录
  田沁鑫的戏梦人生——田沁鑫采访录
  当记者能当成中产吗?——何房子采访录
  FT中文网关于中国中产阶层的讨论
后记
  中国存在中产阶层吗?——香港凤凰卫视《凤凰生活》杂志记者王之光采访魏城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本由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记者魏城编写的关于中国中产阶层的纪实调查报告,书中一共收录了作者的12篇采访报告,对中国有没有中产阶层、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中产、中国的中产者正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中国中产的优弱点有哪些等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回答,从陈彤到方兴东再到洪晃,关于中产这个概念的定义和外延如此众说纷纭而惹人争议,以致于让我们能充分地相信,中产这个命题绝对不是探寻和观察中国的好的切入点。

精彩内容
 “答案当然是不言自明的了。”陈年笑着对我说。
回到英国后,我抽出时间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他为什么把我约在了中国大饭店的大堂见面。
此书倒数第二章中有这么一段话:“和人见面,我会说就在中国大饭店大堂吧,或者就在香格里拉饭店大堂吧。我是真的喜欢这两个饭店明亮的大堂,喜欢那里的沙发甚至沙发垫,喜欢那里的服务员无微不至的微笑。”当年在卓越网,陈年是企业高管,如今的陈年,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板,是我有网的董事长,并在公司中占有80%的股份,但他坚决否认自己属于“资产阶级”,甚至是否属于“中产”,他也连说“不知道”,他自嘲为“网络小商小贩”。当我告诉他,南京大学专门研究“中产阶层”的学者周晓虹教授把“小商小贩”也归为“中产”时,他无奈地说:“那就算中产吧”。
如果说陈年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有些闪烁其词。那么,他对卓越网的消费者身份界定却非常明确清晰。他2005年做客博客中国谈到卓越网的商业成功秘诀时,曾经表示:“我觉得卓越网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文化圈子里面很重要的作品让大众看到,尤其是影响社会主流的这个人群,这个人群现在可以很明白地说就是‘办公室白领’这样一个阶层,就是中国逐渐形成的这么一个‘中产阶层’。”“我深知,我也不过就是一个勤劳认真循规蹈矩遵纪守法的企业高管,没有特别的运气也没有特别的关系网让我一夜暴富。”——摘自陈年新著《归去来》谈到中国互联网业兴起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陈年的声量高了起来,甚至压过了不远处那个装腔作势地唱着西洋歌剧的花腔女高音:“互联网是让中国各方面的进程加快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和途径。中国互联网业出现的这五六年时间里,且不说商业方面的改观,即使是大家交流的方式、内容以及交流内容的深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与互联网这个新的传播媒介是息息相关的,而中国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了相对来说比较宽松的政策,鼓励这个产业的发展,至少没有设置障碍吧。例如,我们看到,许多过去不能讨论的东西,现在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讨论。”有趣的是,当陈年在2000年加盟卓越网吋,他还不会用电脑打字,更不会上网,他写作都是用手写。因为陈年下海前在文化界颇有知名度,所
以,当他在卓越网以“媚俗”的经营方式卖书时,有人说:“文化界少了一面旗帜,IT界多了一个混混。”陈年的回应是:“我不是旗帜,我也不甘愿做一个混混,但做商人和搞文化是完全不同的,我就是希望把通俗和畅销放大到极致,在前期积累的时候你必须迎合商业社会。互联网首先是一个媒体,在互联网上开店,本质就是媒体营销。但这个媒体和传统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瞬间的交互,这个交互,就是优势。我2000年读了一本书,叫《网络价值》,副标题是‘客户制定市场规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陈年长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脸,其实他才37岁。但当我对他的年龄表示惊讶时,他纠正我说:“不是‘才37岁?’,而是‘都37岁了!’你知道吗?中国互联网业的生力军都是一些20来岁的小孩。”陈年停顿了一下,把他的深度近视眼镜往上推了推,“中国的互联网业,搏的不是现在,搏的是未来,因为谁都知道,中国互联网的市场存量很大。正因为如此,许多国际上的钱才纷纷涌进来,来帮助你建设。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国际资本进入,仅仅靠中国企业的自身投资,或者仅仅靠中国互联网业主管机构的能力,是无法把中国的互联网业往前推进的。我觉着,用别人的钱,把中国的互联网业建立起来,同时又能让中国各方面出现好的改观,这是百年难遇的事。”“和一些存款数额与我大致相等的人坐下,我们会讨论10亿富翁们财富的来历,我们完全能够确认他们制造假账偷税漏税银行贷款印制盗版制造网络病毒的经历,我们只是有点酸葡萄一样地说他们这样下去迟早会出事的。但日复一日,人家不但没有出事,而且更加风光无比,于是我们就开始自我怀疑了,最近一次讨论的结论是:出事的贪官并非因为贪污受贿,而是一不小心得罪了人;资金链断掉锒铛入狱的企业家不是因为行贿,而是因为一时小气行贿的面不够大;一切非法致富的人是正常人,不会非法致富的人才是变态……”——摘自陈年新著《归去来》陈年过去的经历,可谓“读书、评书、卖书、写书”,似乎都与书有关,但在这期间,他已完成了从文人到商人的转变。最近这一年,他做我有网,似乎与书籍或文化的距离更遥远了,但他血液中的文人气质却难以改变,说起话来,即使是谈商业、谈经营,也充满哲理。例如,他这样对我分析90年代“圈地热”中发迹的企业家与21世纪互联网企业家的异同——“首先,互联网业的成长不是借助于银行贷款,不是借助于关系,而是借助于风险投资,而风险投资的来源和规则非常干净和健康,它没有财富的原罪。(P36-3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