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魏晋南北朝时期:D二卷: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初步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魏晋南北朝时期:D二卷: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初步发展

正版全新 可开发票

105.3 6.5折 162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姝,瞿林东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6124367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2元

货号10820893

上书时间2024-06-21

宏铭图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瞿林东,教授,长期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面研究,在中国史学史领域有所建树,主要著作《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史纲》。
王姝,研究史学史方向,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目录
前言
  一、时代特点与史学面貌
  二、史学批评的初步发展
第一章  学术思想的活跃与史学批评的广泛展开
  第一节  学术思想的活跃
  第二节  史学批评的广泛展开
第二章  关于《史记》《汉书》与《三国志》的评论
  第一节  关于《史记》的评论
    一、谯周《古史考》提出的问题
    二、葛洪对《史记》的评论
    三、裴驷《史记集解》关于《史记》的评论
  第二节  关于《史记》《汉书》的比较与评论
    一、张辅论《史记》《汉书》之优劣
    二、范晔论《史记》《汉书》的得失
  第三节  关于《三国志》的评论
    一、晋人对《三国志》的评论
    二、裴松之对《三国志》的注释与评论
第三章  史家关于史书体例、体裁的评论
  第一节  “史例中兴”与关于史书形式的讨论
    一、所谓“史例中兴”的含义
    二、杜预关于《春秋左传》体例的见解
    三、干宝、邓粲关于史书体例的评论
  第二节  官修国史“条例”的讨论与史学批评
    一、西晋史家对本朝史起元的认识
    二、南朝史家对国史立纪、传、志标准的讨论
    三、北朝史家论史书“条例”
  第三节  史家对多种史书体裁的认识
    一、史家对多种史书体裁认识的初步发展
    二、关于编年、纪传二体的评论
第四章  关于史书内容与史学批评
  第一节  论叙事与记人
    一、陈寿善叙事
    二、袁宏重记人
  第二节  关于史论的认识
    一、范晔谈史论
    二、萧统谈史论
  第三节  关于志书源流的认识
    一、志书的发展
    二、沈约论志书的撰述旨趣
第五章  关于史家素养与史学批评
  第一节  评史家作史态度
    一、评前代史家撰史态度
    二、评本朝史家作史态度
    三、论史家作史的正确态度
  第二节  论史家修养
    一、评司马迁、班固的史才
    二、评其他史家的史才
    三、论史官素养
  第三节  关于“良史”的认识
    一、史家对良史的评价
    二、良史的特征
    三、世人对良史的认识
第六章  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文心雕龙·史传》篇
  第一节  《文心雕龙·史传》篇的史学特质
    一、刘勰和《文心雕龙》
    二、《史传》篇在《文心雕龙》中的位置
  第二节  一篇卓越的史学批评史论纲
    一、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二、清晰的史学批评史论纲
  第三节  论史官修史与信史原则
    一、论史官修史与史学功用
    二、论史书体裁、体例
    三、“信史”观与“素心”说
    四、征圣、宗经的史学宗旨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批评的三个特点
  第一节  史学批评主体的广泛性
  第二节  史学批评意识的自觉性
  第三节  史学批评思想的多元性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探讨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呈现出的初步发展的特点。
全书系统梳理了延续前一阶段史学批评路径而对史书体例与体裁、史书内容、史家及其群体作出的评论,并且深入探究在学术思想活跃、史学多途发展的背景下,时人更加自觉地、主动地评说史学问题的现象。这一时期的史学批评意识明显增强,出现了对理论问题的总结,促进了隋唐时期史学批评的深入发展。

精彩内容
以史学批评为研究对象,分先秦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两宋时期、辽金元时期、明时期、清时期—1840年前等7个时期,对上溯先秦下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中国史学批评作系统的历史的考察和评判。
  丛书以“史”为纲,以“史学批评”为目,同时兼及“论”,旨在通过对中国史学批评史料的勾稽、梳理、分析、归纳,从纵向上探讨中国史学批评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于横向上剖析史学批评家、史学批评著作的史学批评成就及其重要地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