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文杂俎
  • 艺文杂俎
  • 艺文杂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文杂俎

1-2

5 1.9折 26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浪波 著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1-22

天府藏书阁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浪波 著
  •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12
  • 版次 1
  • ISBN 9787543464148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6页
  • 字数 180千字
【内容简介】
  《艺文杂俎》是作者继《文谈诗话》和《文谭百题》之后,新近出版的又一部文论随笔集。《艺文杂俎》里这一百多篇或长或短的文字,既是作者从事文艺工作的心路历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的结晶。通读全书,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倡导“文以载道”的文艺理念。在多篇文章里,作者都谈到文与道的辩证关系,并提出“ 非此道,即彼道”的观点,这一提法虽然看起来似乎*,但确实说到了文艺社会功能的根本所在。二是正确处理创新与传承的关系。作者反复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应当继承一切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革命文艺的成功经验,从孔孟到李杜,从鲁迅到孙犁,书中列举的许多文化史上的故实,都为读者提供了可信的佐证。三是一以贯之的文艺思想。在当前各种文艺,思潮相互冲撞的大形势下,作者固守自己的信念,特别强调文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其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当然,个别文章里也有一些“偏激之辞”,可能与流行的某种观念相悖,和读者的某些意见相左,但是也许正因为这样,才形成作者的一家之言。我甚至觉得,正是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本文论随笔才更显得具有鲜明的特色。四是典雅精致的文学语言。作者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也具有诗的风格,生动活泼,凝炼精粹,再加上一些形象的比喻,幽默的嘲讽,读起来趣味横生,引人人胜。

  《艺文杂俎》的文笔是优美的,相信读过此书的朋友,也会和我有同样的体会。
【作者简介】
  浪波:本名潘培铭,1937年生于河北平乡县霍洪村,1963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在基层文化部门任群众文化辅导员,剧本创作员,文艺期刊编辑近20年,上世纪80年代起,历任河北省邢台地区文联主席,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河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等职。期间还曾
【目录】
《艺文杂俎》序

上卷 如是我言

 笔墨与时代

 言必信

 简说“原创性”

 “没文化”与“学说话”

 孙犁的魅力

 拟广告一则

 有关技巧的答问

 简与赅

 文气与民气

 闲话余秋雨

 “卖弄风骚”种种

 名人字画及其他

 大表与小表

 读鲁迅一得

 生意经

 “快乐病”

 读小说记

 “炒作”杂谈

 闲话时尚

 评“奖”

 世上美女款占多

 从“卖诗”说起

 “唯物论”与“辩证法”

 霸道的“挽歌”

 鲍鱼的话题

 文章憎命达

 文艺与手艺

 郭沫若“烧书”辨

 “吃了”辨

 文学与女人

 “泡”的妙用

 短文举隅

 难得糊涂说职称

 便秘综合症

 文化·风化

 孙犁说编辑工作

 难得闲适

 屁股与嘴巴

 文字游戏

 游戏文字

 说极品,道典藏

 口尾续貂

 “中国印”的启示

 读书札记一则

 从“无声音乐”说起

 “著名”的流行

 “屏风”臆解

 说投稿

 说稿费

 说“出书难”

 富贵文章

 请谁“走开”

 评论家的尴尬

 汪洋“姿”肆

 臆说“观散文”

 卖“名”

 《卖“名”》补遗

 文学社团的回忆

 “不做假账”

 读漫画记

 “一个老鸹占一枝”

 乐见“一本账”

 敬畏鲁迅

 说“删”

 再说美人与美文

 “古月门市”

 小件与细节

 “张力”臆说

 文坛打油二律

 “出东门,朝西走”

 “文饭”俗解

 京都夜话记

下卷 如是我见

 关于新诗创新的对话

 好诗在人间

 在诗与时代的交汇点上

 “小诗”的魅力

  风华绝代叶小鸾

 李文珊散文解读

 《王安石变法》浅识

 一枝一叶总关情

 《灯下漫笔》序

 真实的魅力

 《草根》漫话

 老树春深更着花

 《寻觅光荣》读后

 网事与诗事

 青春的牧歌

 一朵带露的小花

 漫说《沉淀的潮声》

 诗友靳亚利

 雪朝谈诗

 秋日品诗

 《心海泛舟》与古体新诗

 《行吟集》的启示

 高山流水寄情怀

 莫作等闲花草看

 诗卷长留天地间

 片羽之光

 我读《美丽的脚印》

 酝酿成熟的季节

 这一角风景

 《求索斋文集》序

 《天年》序

 “闲书”不闲

 万紫千红总是春

 向艺术的高峰攀登

 大师之门

 劝君惜取少年时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