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势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势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

150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荣渠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0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1-1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罗荣渠
  • 出版社 黄山书社
  • 出版时间 2008-05
  • 版次 1
  • ISBN 9787807078593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109页
  • 字数 800千字
【内容简介】
为研究从“五四”以来现代化思想发展脉络,罗荣渠先生主持编成《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本书资料搜罗宏富而精炼,选编了1919-1949年间我国思想界四次大论战的有关文章。这四次论战是:关于中西文化的论战,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关于中西文化出路问题的新论战,关于中国应以农业立国还是以工业立国的论战。它使我们惊讶地看到,今天争论的许多问题其实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都已经提出来了。罗荣渠认为:“以上述几次大论战为线索,把它们联结成为一条总的发展线,从一个侧面探索中国近百年来、主要是‘五四’以来现代化思潮演变经历的曲折过程,有可能获得温故知新的启示。”
【作者简介】
罗荣渠(1927-1996),著名历史学家、当代中国现代化理论与比较现代化进程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四川荣县人。1945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生前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及学术
【目录】
从「西化」到现代化:上册

 中国近百年来现代化思潮演变的反思(代序)

 第一编 东西文化观:东方化还是西方化?

  欧游心影录(节录)(1920年3月3日-3月25日)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节录)(1921年)

  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1922年2月)

  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2年3月19日)

  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2年3月)

  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3年3月)

  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1924年1月)

  原化(1925年10月)

  评中西文化观(节录)(1924年6月)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1926年7月)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1926年7月)

  东西文化问题质胡适之先-读《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1926年8、9月)

  文明或文化(1926年12月)

  机器与精神(1929年12月)

  东西文化之比较(1930年)

  论东西文化与东西比较——评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观(1940年)

 第二编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正路与歧路(1933年7月)

  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1933年7月)

  中国现代化的基本问题(1933年7月)

  论中国现代化(1933年7月)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几个问题(1933年7月)

  对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我见(1933年7月)

  中国农业的现代化(1933年7月)

  生产现代化与中国出路(1933年7月)

  怎样使中国文化现代化(1933年7月)

  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1933年7月15日)

  建国问题引论(1933年11月19日)

  中国现代民族运动之总动向(1936年)

  中国文化复兴论(节录)(1943年)

  别共殊(1944年)

  “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化”(节录)(1948年5月1日)

  中国文化与现代化问题(1948年6月)

从「西化」到现代化:中册

 第三编 中国文化的出路:中国本位还是全盘西化?

  文化的冲突(1929年)

  中国文化之出路(节录)——民廿二年十二月廿九

  日晚在中大礼堂讲词撮略(1933年12月29日)

  全盘西化的理由(节录)(1934年)

  再论“全盘西化”(1934年7月)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1935年1月10日)

  现代的中国怎样要孔子?(节录)(1935年1月)

  建设问题与东西文化(1935年2月)

  中国文化建设的动向(节录)(1935年3月13-21日)

  编辑后记(1935年3月)

  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35年3月31日)

  西化问题之批判(1935年4月)

  全盘西化论的错误(1935年4月3日)

  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1935年4月)

  从西化问题的讨论里求得一个共同信仰(1935年5月5日)

  文化与中国文化之建设——三民主义即文化建议之纲领(1935年5月10日)

  我们的总答复(1935年5月10日)

  《我们的总答复》书后——向《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的十位起草者进一言(1935年5月22日)

  科学的文化建设(1935年5月)

  我对于中国本位文化建设问题的简单意见(1935年5月30日)

  怎样建设现代中国的文化(1935年6月)

  自信力与夸大狂(1935年6月9日)

  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1935年6月)

  中国本位意识与中国本位文化(1935年6月10日)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1935年6月)

  全盘西化?殖民地化?(1935年6月22日)

  全盘西化的辩护(1935年7月21日)

  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1935年)

  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节录)(1935年12月15日)

  评叶青对于西洋文化的态度(1936年)

  论中国化(1939年2月20日)

  论中国的特殊性(1939年)

  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5月1日)

  漫谈学术中国化问题(1940年2月)

  如何接受文化遗产(1944年1月)

  什么是世界文化的危机(1944年5月)

  文化的体与用(1947年)

从「西化」到现代化:下册

 第四编 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

  业治与农(告中华农学会)(1923年8月12日)

  农业与中国(1923年9月)

  论中国不宜工业化(1923年10月25日)

  中国能长为农国乎(1923年10月28日)

  中国可以不工业化乎(1923年10月30日)

  农国辨(1923年11月3日)

  评《农国辨》(节录)(1924年6月)

  工化与农化(1926年1月30日)

  农化蠡测(1926年)

  何故农村立国(1927年)

  我们没有歧路(1934年11月4日)

  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1934年11月11日)

  农业与工业(1934年12月8日)

  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应走的路(1934年12月)

  不复兴农村中国也可以工业化吗?(1935年1月)

  我们可走第三条路(1935年1月)

  再论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1935年1月)

  第三条路走得通吗?(1935年2月17日)

  中国的岐路——评邹平乡村建设运动兼论中国工业化问题(1935年4月6日)

  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心安在——重工呢?重农呢?(1935年4月13目)

  往都市去还是到乡村来?——中国工业化问题(1935年6月1日)

  由中国国民经济建设论目前农村之出路(1935年6月10日)

  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心问题——重农重工

  问题之探讨(1935年8月10日)

  乡村建设理论(1935年8月16-30日)

  乡村建设理论的检讨(1936年5月)

  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出路(1936年7月15日)

  中国不能以农立国——漫谈农本(1939年12月20日)

  关于中国以何立国的问题(1940年6月4日)

  以农立国以工建国(1940年8月)

  实行工业化的条件(1943年10月15-16日)

  战后工业化与农村经济(1944年5月15日)

  中国工业化与民主是不可分割的——在重庆星五

  聚餐会上的讲演(1944年l2月22日)

  农业与中国的工业化(1945年)

  中国经济的道路(节选)(1945年9月)

  开发民力建设乡村(1948年8月14日)

  评晏阳初《开发民力建设乡村》(1948年8月)

  自力更生的重建资本(1948年)

  工业化与人格(1948年10月9日)

  工业化的利弊——读了潘光旦先生《工业化与人格》

  一文以后(1948年10月30日)

出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