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正版现货 无笔记无划线

16 3.3折 48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任文利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S230

上书时间2024-06-2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任文利 著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1720740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6页
  • 字数 3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北航高研院.治道文丛
【内容简介】
  《北航高研院.治道文丛·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尝试从思想、历史与政治等不同面向,对于中晚明的儒家士人——特别是阳明学士人群体,作一多方位的呈现。
  首章通过对于阳明出处心态的考察,指出王阳明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士大夫,寄望于通过直接参与政治,实现尧舜其君、尧舜其民的政治理想,构建合理的人间秩序。第四章所论邹守益,末章所论刘宗周,都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作者简介】
  任文利,1972年生,哲学博士,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宋明儒学、明史。
【目录】
绪论
第一章王阳明政治生涯出处进退心迹辨
一、"龙场悟道"与王阳明的政治抉择
二、刘瑾伏诛后王阳明之出处心态
三、正、嘉之际王阳明之出处心态
四、嘉靖谢恩之召
五、明代政治生态、"得君行道"及"觉民行道"等相关问题

第二章王阳明开悟"致良知"宗旨的政治苦境
一、王阳明《纪梦》诗
二、庚辰王阳明虔州行止考述
三、"用兵之地"--虔州
四、献俘行在
五、张、许之难
六、再赴行在"献俘"
七、水灾自劾
结语

第三章"大礼议"中的王阳明及其弟子们
引言
一、阳明门下持"继嗣"论者
二、王阳明与持"继统"论诸人的关系
三、王阳明对"大礼"所持观点及对"大礼"纷争的态度
四、对"大礼议"之中的王阳明的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天德与王道之间--作为儒教士大夫之典型的邹守益
一、"全生全归"之学
二、"上帝降衷"
三、上帝临汝
四、戒慎恐惧
五、天德、王道与君臣关系

第五章君权与道统--明世宗之颁行《敬一箴》于天下
一、引言
二、《敬一箴》等之撰著与颁行天下学宫事件考
三、从颁行《敬一箴》解读明世宗心目中君权与道统的关系

第六章王艮"安身"论与儒家士人政治转向之开端
引言
一、保身与安身
二、出仕与行道
三、保身以后:王艮之辨孔子
余论

第七章政与教之间--儒教改制者何心隐及其所殉孔子之"教"
引言何心隐与泰州诸子
一、归结心斋之"出处"问题
二、作为教宗的孔子--"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三、作为宗教组织的"会"及其所寄寓的孔子其身其家
四、何心隐所创"孔教"与传统社会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
五、独立于政治建制的"孔教"

第八章何心隐死事考
一、何心隐之死初考
二、何心隐之死再考
三、何心隐从难"朋友"考

第九章邸报与中晚明政治的公开议政
一、作为"议政"公开的邸报及其边界
二、万历时"留中"之疏藉邸报得以发布
三、关于邸报相关制度的几个争议问题

第十章从刘蕺山之末世谏诤看专制政体下的儒家士大夫的宪政理念与行宪努力
一、明代政治制度概观
二、致君尧舜与无为之君道
三、行宪的努力:以票拟归阁臣,以庶政归部院,以献可替否付言官
结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