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蒋记王朝征兵制度的重重黑幕》东北军将领:武思光(1897年—1974年)1963年手稿29页,一万余字(MJ02)
¥
1680
八品
仅1件
作者武思光
年代1963-09
页数29页
上书时间2012-08-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武思光原稿29页(写于1963年9月),另附1980年代誊写稿33页。
武思光(1897年—1974年),别号次葛,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岩家垅乡凤凰村。1926年任东北军第三、四方面军联合军团上校团长、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常委、秘书长。1974年病故,享年77岁。
1926年武思光任东北军第三、四方面军联合军团上校团长、参谋长。其时,北伐大军挥师湘鄂,奉、直军阀联盟,蠢蠢欲动,战机四伏。武思光深恐卷人战争,潜身去北京。后经向承祖举荐,为陈汉章参赞戎机,担负芷江、黔阳、麻阳、晃县、靖州、会同、绥宁、通道、辰溪、溆浦等10县团防干部训练所的具体规划和训练的责任。
1930年夏,武思光退职回家。同年秋,蒋介石侍从室主任贺耀祖委武思光组军,不意触怒湖南省主席何健而被缴械。后来到南京,他历任南京中央军事参议院上校咨议,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情报室主任,陆军第四师汤恩伯部参谋主任,第八十八军孙元良部中将参谋长。抗日战争初期,调任贵州省贵兴师管区司令。
1938年冬武思光担任第六战区高参兼战史编纂主任。1941年由章伯钧介绍参加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1946年被编入中央训练团将官队接受训练。同年他为首策动参加过北伐、抗日战争的地方军将领,齐集南京中山陵,制造了中外皆知的“哭陵”事件,反响极大。翌年,经李如苍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由于“哭陵”事件,他遭通缉,1947年退役后,他滞留南京、武汉、长沙等地,闭门谢客,仅同寓居香港的李济深有书柬往来,并于次年赴香港与李济深筹划,提出回到蒋统区组建武装的设想。被李派遣为“湘西人民革命军”总指挥。武以“湘西人民革命军”总指挥身份返回溆浦,串联湘西各界人士及亲朋故旧,策动地方武装竖旗起义。
1948年10月,武思光以农工民主党中央特派员、中央监察委员的身份从香港回到湖南湘西,在沅陵、溆浦、辰溪等地发展农工党员160余人,组建“湘西人民革命军”。后得到武文元、武德章、张子平等中共地下共产党员的帮助,同中共安化县地下工委和龙潭湛鸿章取得联系,1949年8月,他根据中共湘中地下工委书记熊邵安的意见,将“湘西人民革命军”改称溆沅辰人民解放军总队,任司令员,曾拥有三千人枪。与国民党张玉琳部队开展了三湘闻名的武装斗争。1949年9月,他率部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南挺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47军的113、117、140、147、101军师密切联系,在1949年3月至12月期间,先后与李默庵、白崇禧部属之张玉琳、贺幼农匪部,经过了大小十九次战斗,于1949年9月19日解放了溆浦县城及邻县,此举震动了全湘西。之后部队随即被整编为人民解放军一四零师一部。
1950年春,武思光奉调武汉学习,5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次年,调中共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3年,武思光任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1956年任江苏省手工业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常委和秘书长。1974年病故,享年77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