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
  •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
  •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

6 1.4折 42 九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思和 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B102

上书时间2025-01-05

信阅优选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思和 编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6
  • 版次 2
  • ISBN 9787309023572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5页
  • 字数 45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复旦博学·文学系列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精华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是一部“以文学作品为主型的文学史”,通过对具体作品的理解来进行文学史概念的引导,传递出文学史的信息;同时,打破以往文学史一元化的整合视角,以共时性的文学创作为轴心,构筑新的文学创作整体现,显示出特定时代多层面的精神现象。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精华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贯穿了主编陈思和的几个颇具创见的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观念:“多层面”、“潜在写作”、“民间文化形态”、“民间隐形结构”、“民间的理想主义”、“共名与无名”等,以此梳理当代文学史的复杂成分和发展流变。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精华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以文学现象为依据,在介绍文学运动史料和文学史背景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作品分析方面,使学习者通过解读作品去实现对文学史中体现出的精神传统的理解。书中将当代文学史分为1949——1978、1978一1989、90年代以后三个阶段,对三个阶段的主导特征战争文化规范、和平建设时期新的文化规范以及“无名”时代的文化多元状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精华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既是一部普及性的文学史教材,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探索性,适合大专院校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文学研究者做参考。

【作者简介】
    陈思和,1954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番禺。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代表性著作有《陈思和自选集》《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巴金图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中国新文学整体观》等。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波恩大学以及香港岭南大学等担任访问研究员或客座教授。
【目录】

绪论 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
第一章 迎接新的时代到来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
第二节 胜利者的政治抒情:《时间开始了》
第三节 寻找时代的切合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
第四节 潜在写作的开端:《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
第二章 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
第一节 民间文化形态与农村题材创作
第二节 民间艺术空间的探索:《山乡巨变》
第三节 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锻炼锻炼》
第四节 民间艺术的隐形结构:《李双双》
第三章 再现战争的艺术画卷
第一节 战争文化规范与小说创作
第二节 战争小说的巨构性探索:《红日》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第四节 战争小说与人性美:《百合花》
第四章 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
第一节 确立现代历史叙事模式
第二节 家族和历史的命运组合:《三家巷》
第三节 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茶馆》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心灵搏斗掠影:《红豆》
第五章 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
第一节 “双百方针”前后的文艺界思想冲突
第二节 新的矛盾和困惑:《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第三节 思想者的苦恼:《望星空》
第四节 受难者的炼狱之歌:《又一名哥伦布》和《有赠》
第六章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
第一节 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 知识分子英雄形象的再现:《关汉卿》
第三节 知识分子心声的曲折表露:《陶渊明写< 挽歌> 》
第四节 清官形象的理论与创作:《十五贯》与《况钟的笔》
第七章 多民族文学的民间精神
第一节 进入汉语世界的多民族文学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整理与改编:《阿诗玛》
第三节 民族风土的记忆与诗惰:《正红旗下》
第四节 汲取民间营养的文人创作:《划手周鹿之歌》
第八章 对时代的多层面思考
第一节 时代的抒情与个人的思考
第二节 时代的抒情:《桂林山水歌)与《长江三日》
第三节 现实的讽喻:《燕山夜话》及其他
第四节 私人性话语:《无梦楼随笔》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及“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活动
第二节 老作家的秘密创作:《缘缘堂续笔》
第三节 压抑中的生命喷发与现代智慧:《半棵树》与神的变形》
第四节 年轻一代的觉醒:《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与《波动》
第十章 “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
……
第十一章 面对劫难的历史沉思
第十二章 为了人的尊严与权利
第十三章 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
第十四章 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
第十五章 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
第十六章 文化寻根意识的实验
第十七章 先锋精神与小说创作
第十八章 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
第十九章 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
第二十章 个人立场与文学创作
第二十一章 新的写作空间的拓展
第二十二章 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