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前沿)陈履生签名
  • 视觉前沿)陈履生签名
  • 视觉前沿)陈履生签名
  • 视觉前沿)陈履生签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视觉前沿)陈履生签名

50 九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履生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302

上书时间2024-05-23

信阅优选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履生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6388139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36页
  • 字数 187千字
【内容简介】
《视觉前沿》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14年至2015年为《文艺报》专栏撰写的文艺评论文章,共计六十余篇。是多年来陈履生先生文化艺术研究成果的一个缩影。所选文章不仅突显了他犀利大胆的评论风格,还体现了其在言语叙事上的恰当得体。内容涵盖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动漫、建筑、设计及工艺美术等领域,并对相关文化产业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做了的阐述与论赞。书稿以一名专业艺术评论家的角度,为大家呈现了一道丰富而又与众不同的文化艺术饕餮。
【作者简介】
陈履生(1956.6—)江苏扬中人。擅长中国画、美术史论。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作品曾入选当代水墨新人奖,并获“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优秀作品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或参加国内外的综合性大展。获文化部2006年优秀专家称号,获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出版论著50余种,主要有《神画主神研究》、《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以“艺术”的名义》、《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研究》等。
【目录】
前 言1

 

二○一五年1

 

手工艺与物质文化遗产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更应该得到

 社会的尊重3

正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明确文艺创作的导向7

从故宫和《清明上河图》热看传统中国画教育的势在必行11

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有博物馆的强大——以埃及国家博物馆为例14

米老鼠的魅力与迪士尼的产业所创造的文化奇迹值得研究和借鉴17

威尼斯双年展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份特殊的城市产业是不可

 复制的奇迹20

米兰世博会是检验国家文化实力以及文化创意水平的一份试卷24

建立国家级的“被盗文物登记系统”以解决文物的偷盗问题28

公益性文化机构需要社会的多元化认同和支持以跨越国有与

 非国有的界限32

如何认识非正常状态下的创作并以此反观当代美术创作的

 过于“正常”36

寄望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在学术和规模等方面的改进以重振

 全国美展40

 

二○一四年45

 

华人美术教授已成为美国新的文化力量47

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在新中国的发展与二十一世纪现实中的问题51

用真情实感去融化冷漠才能给艺术带来持久的感动人的力量55

各行各业办画院的画院乱象正造就当代文化灾难和社会问题59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应更多地依靠社会和文化机构自身的

 智慧和潜力63

国家激励和扶持美术创作的力度越来越大与精品力作的越来越少67

建立国家数据库将中国书画鉴定由经验判断转向科学鉴定70

文化遗产保护只有追求文化内涵和品质才能摆脱商业性

 开发和利用74

《功甫帖》真伪的争议所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中国书画鉴定的

 当下窘境77

 

二○一三年81

 

何燕明与陈笳咏个案是诠释新中国美术史完整性必须研究的对象83

传统画派的当代发展能够有所成就必须在新世纪走向化境86

民营博物馆只有表现出文化关怀才能在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89

看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八十后的新作感想未来的中国画坛93

公共文化设施与公民素质应该同步增长才有可能成为文化强国96

以绑架和消费民族情感的人品很难达到正大光明的画品99

应该从核心问题上激发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自信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挖掘历史根基和切断文化血脉105

手工技艺的传承要在当代中国文化的顶层设计中预留一个

 特别的位置108

复兴之路上实现中国文化梦想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和艰难的历程111

 

二○一二年115

 

用爱去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另辟蹊径117

美术教育百年历史映衬下的发展成就也呈现出现实的困局120

连接文化传统的绘画审美趣味的延伸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123

应该把复古和重建的劲头和资金用在当代文化的建设上126

时代的美术创作工程需要有对艺术的信仰和敬畏来支撑129

壁画的前世今生与当代的传承与发展132

回到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创作出时代的精品力作135

建立摄影的艺术新秩序以突破“人人都是摄影家”的时代困局138

重新认识周抡园可以回归到美术史的多样性和真实性之中141

曾经大有作为的宣传艺术能否在今天有所作为144

用文化自觉完成“文明—国家”的中国美术猜想147

二○一一年151

文化发展中的公共文化环境保护问题153

文化强国必须发展高素质高品位的国家文化156

时代需要关注和反映现实的《阿杏》160

应该跨越美术史的局限来品评当代台湾美术创作163

基于对“脊梁”的尊崇而来的荒唐的“脊梁”构成了时代

 名利场上的乱象166

只有艺术设计助推品牌建设才能带动文化创意产业169

以博物馆的发展为例看国家软实力的提升172

“历史与艺术并重”为国博开启时代新航程175

多元化时代的国家收藏应该寻求突破价值观的瓶颈178

当代中国雕塑家应该放下工程而努力恢复写实的基本功181

二○一○年185

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到难以估量的“大跃进”时代187

“做大做强”要实现核心价值的“大”与“强”190

应该从立法的层面保护文化环境以治理泛滥的“三俗”雕塑193

中国文化既要“走出去”又要立住脚196

艺术市场“大跃进”中透露出的文化悲情199

艺术的老问题和新问题都应该得到重视202

重振中国文房将有利于传统文化产业的保护和发展205

林风眠的故事只是艺术市场故事会中的一段208

当代中国书法的文化存量决定了发展的水平211

艺术与房子,房子与社会,社会与艺术214

全国美展的时代性决定了它持续发展的可能性217

各类评选应该维护学术与市场的公信力22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