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杂文全集(上下)
  • 鲁迅杂文全集(上下)
  • 鲁迅杂文全集(上下)
  • 鲁迅杂文全集(上下)
  • 鲁迅杂文全集(上下)
  • 鲁迅杂文全集(上下)
  • 鲁迅杂文全集(上下)
  • 鲁迅杂文全集(上下)
  • 鲁迅杂文全集(上下)
  • 鲁迅杂文全集(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鲁迅杂文全集(上下)

16 3.2折 50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迅 著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郝4

上书时间2024-11-07

舒心阁画廊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鲁迅 著
  •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0224592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75页
  • 字数 1000千字
【内容简介】
  鲁迅先生的杂文具有透辟的思想洞察力、锐利的文化批判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不拘一格的形式,以及寓热情于冷峻之中的文笔,抨击了时政、鞭挞了习俗、揭示了生活的哲理。将诗和政论结合在一起的风格,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鲁迅风”。鲁迅杂文开创了现代杂文的新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杂文作者。《鲁迅杂文全集》收入了鲁迅写于不同年代、风格各异的全部杂文。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目录】

鲁迅杂文全集:上册



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看镜有感

论“他妈的!”

论睁了眼看

从胡须说到牙齿

坚壁清野主义

寡妇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热风

题记

随感录二十五

随感录三十三

随感录三十五

随感录三十六

随感录三十七

随感录三十八

随感录三十九

随感录四十一

随感录四十二

随感录四十三

随感录四十六

随感录四十七

随感录四十八

随感录五十六“来了”

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

随感录五十八人心很古

随感录五十九“圣武”

随感录六十一不满

随感录六十二恨恨而死

随感录六十三与幼者”

随感录六十四有无相通

随感录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事实胜于雄辩

估《学衡》

“以震其艰深”

所谓“国学”

“一是之学说”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即小见大

华盖集

题记

青年必读书

忽然想到(一至四)

通讯

论辩的魂灵

战士和苍蝇

夏三虫

忽然想到(五至六)

杂感

北京通信

导师

忽然想到(七至九)

“碰壁”之后

并非闲话

我的“籍”和“系”

忽然想到(十至十一)

补白

答KS君

“碰壁”之余

并非闲话(二)

十四年的“读经”

评心雕龙

这个与那个

并非闲话(三)

我观北大

碎话

“公理”的把戏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

后记

华盖集续编及续编的续编

小引

杂论管闲事·做学问

灰色等

有趣的消息

学界的三魂

古书与白话

一点比喻

不是信

我还不能“带住”

送灶日漫笔

谈皇帝

无花的蔷薇

无花的蔷薇之二

“死地”

可惨与可笑

空谈

无花的蔷薇之三

新的蔷薇

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

马上日记

马上支日记

马上日记之二

记“发薪”

记谈话

上海通信

厦门通信

厦门通信(二)

厦门通信(三)

海上通信

而已集

题辞

黄花节的杂感

略论中国人的脸

革命时代的文学

写在《劳动问题》之前

读书杂谈

通信

答有恒先生

辞“大义”

反“漫谈”

忧“天乳”

革“首领”

谈“激烈”

扣丝杂感

“公理”之所在

可恶罪

“意表之外”

新时代的放债法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革命文学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卢梭和胃口

文学和出汗

文艺和革命

拟预言

三闲集

序言

无声的中国

“醉眼”中的朦胧

文艺与革命







通信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文学的阶级性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柔石作《二月》小引

流氓的变迁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书籍和财色

二心集

序言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习惯与改革

张资平氏的“小说学”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好政府主义”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

走狗”

上海文艺之一瞥

“民族主义文学”的任

务和运命

以脚报国

新的“女将”

宣传与做戏

知难行难

《野草》英文译本序

“友邦惊诧”论

答北斗杂志社问

关于翻译的通信

鲁迅杂文全集:下册

南腔北调集

题记

我们不再受骗了

论“第三种人”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自选集》自序

祝中俄文学之交

听说梦

论“赴难”和“逃难”

谁的矛盾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谈金圣叹

又论“第三种人”

“蜜蜂”与“蜜”

经验

谚语

大家降一级试试看



祝《涛声》

上海的少女

上海的儿童

“论语一年”

小品文的危机

漫与

世故三昧

谣言世家

关于妇女解放

论翻印木刻

作文秘诀

捣鬼心传

伪自由书

前记

观斗

逃的辩护

崇实

电的利弊

航空救国三愿

赌咒

颂萧

对于战争的祈祷

从讽刺到幽默

从幽默到正经

文学上的折扣

“光明所到……”

止哭文学

“人话”

文人无文

推背图

《杀错了人》异议

中国人的生命圈

“以夷制夷”

言论自由的界限

文章与题目

新药

“多难之月”

不负责任的坦克车

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

王化

天上地下

保留

再谈保留

“有名无实”的反驳

不求甚解

准风月谈

前记



二丑艺术

偶成

谈蝙蝠

“吃白相饭”

华德保粹优劣论

华德焚书异同论

我谈“堕民”

序的解放

智识过剩

诗和预言

“推”的余谈

查旧帐

中国的奇想

豪语的折扣



“中国支坛的悲观”

“揩油”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爬和撞

各种捐班

帮闲法发隐

登龙术拾遗

由聋而哑

新秋杂识(二)

男人的进化

同意和解释

电影的教训



打听印象

吃教

禁用和自造

重三感旧

“感旧”以后(上)

“感旧”以后(下)

黄祸



“滑稽”例解

外国也有

扑空

野兽训练法

反刍

归厚

难得糊涂

古书中寻活字汇

“商定”文豪

青年与老子

花边文学

序言

未来的光荣

女人未必多说谎

批评家的批评家

漫骂

《如此广州》读后感

运命

大小骗

“小童挡驾”

古人并不纯厚

法会和歌剧

洋服的没落

朋友

小品文的生机

刀“式”辩

化名新法

一思而行

推己及人

偶感

论秦理斋夫人事

谁在没落?

倒提

“此生或彼生”

正是时候

“彻底”的底子

知了世界

算账

水性

玩笑只当它玩笑(上)

玩笑只当它玩笑(下)

做文章

趋时和复古

安贫乐道法

奇怪(二)

迎神和咬人

“大雪纷飞”

“莎士比亚”

商贾的批评

考场三丑

又是“莎士比亚”

奇怪(三)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下)

骂杀与捧杀

且介亭杂文

序言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论“旧形式的采用”

连环图画琐谈

儒术

拿来主义

隔膜

难行和不信

门外文谈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中国语文的新生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以眼还眼”

说“面子”

脸谱臆测

随便翻翻

论俗人应避雅人

且介亭杂文二集

序言

漫谈“漫画”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非有复译不可

从“别字”说开去

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文人相轻”

“京派”和“海派”

弄堂生意古今谈

什么是“讽刺”?

论“人言可畏”

文坛三户

从帮忙到扯淡

“题未定”草(一至三)

四论“文人相轻”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题未定”草(五)

论毛笔之类

逃名

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七论“文人相轻”——两伤

杂谈小品文

“题未定”草(六至九)

论新文字

且介亭杂文末编及附集

写于深夜里

三月的租界

《出关》的“关”

难答的问题

登错的文章

“立此存照”(三)

“立此存照”(五)

“立此存照”(七)

集外集

序言

“说不出”

烽话五则

“音乐”?

我来说“持中”的真相

杂语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

流言和谎话

《穷人》小引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选本

集外集拾遗及补编

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

又是“古已有之”

诗歌之敌

聊答“……”

报《奇哉所谓……》

这是这么一个意思

一个“罪犯”的自述

老调子已经唱完

文艺的大众化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随感录

寸铁

一生降死不降”

文学救国法

《绛洞花主》小引

新的世故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

关于知识阶级

辩“文人无行”

娘儿们也不行

做“杂文”也不易

势所必至,理有固然

“骗月亮”

“某”字的第四义

“有不为斋”

两种“黄帝子孙”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