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修订版)
  • 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修订版)
  • 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修订版)
  • 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修订版)
  • 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修订版)
  • 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修订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修订版)

18 6.4折 28 八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明伦 著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2-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有笔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明伦 著
  •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544633802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修订版)》以实证考据和逻辑思辨相结合的方法,按历时描述和共时批评相交叉的理路,在跨学科、多角度的综合学术视野内,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全书考察了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来龙去脉,辨析了均用TranslationStudies为其能指的译介学和翻译学之差异,明确了译介学和翻译学各自的学科概念;重新审视了翻译的目的、任务及其标准,首次提出了“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文本行为”和“非文本行为”这两对概念,批评了功能派理论对二者的混淆,并用新批评理论和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为论据,证明了以忠实为取向的翻译标准永远不会过时。《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修订版)》用确凿的论据证明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从来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道路永远都是翻译活动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循的理想之道。
【目录】
绪论
第1章翻译理坨与实践关系的历史回顾
1.1翻译活动和翻译PR论之起源
1.2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之历史回顾
1.2.1汉代到宋代佛经翻译时期的实践和理论
1.2.1.1翻译实践自生独立阶段
1.2.1.2翻译理论发生阶段
1.2.1.3翻译理论与实践之成熟阶段
1.2.1.4翻译理论与实践之总结阶段
1.2.2明清两朝科技翻译时期的实践和理论
1.2.2.1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与中国士大夫合译阶段译阶段
1.2.3二十世纪学术名著与文学翻译时期的实践和理论
1.3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之历史回顾
1.3.1古罗马时期的翻译实践和理论
1.3.2圣经翻译之实践和理论
1.3.3民族语翻译之实践和理论

第2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之现状描写
2.1文化转向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2翻译理论文化转向的来龙去脉
2.2.1TranslationStudies及其“文化转向”之由来和现状
2.2.2外来术语TranslationStudies在中国学界的名与实
2.3现状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2.3.1思考一:翻译理论还需不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2.3.2思考二:新桥旧桥并用,避免学科危机
2.3.3冷静,求实,保持学科特点

第3章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翻译活动的性质
3.1翻译的基本概念
3.1.1翻译概念之内涵和外延
3.1.2翻译概念及其依附的语词
3.1.3翻译概念外延之扩大
3.1.4翻译定义之重新厘定
3.2翻译活动的性质

第4章翻译之目的、任务及其标准
4.1文本目的:译者的翻译目的
4.2翻译任务:译者的任务
4.2.1本雅明心目中的读者和译者
4.2.1.1本雅明心目中的读者
4.2.1.2本雅明心目中的译者
4.2.2纯语言·普世语·核心结构·深层结构
4.3翻译标准:译者的自律准则
4.3.1新批评认为原作意义再模糊也可确定
4.3.2德里达认为有解读经验就能看到真实
4.3.3译介学理论不能作为解构忠实的论据
4.3.4百家释严复,还是严复释百家?

第5章翻译理论之定性和定位
5.1翻译理论之定性
5.2翻译理论之定位

第6章对翻译理论的反思
6.1关于考证不严、引征不确的问题
6.1.1玄奘是否提出过“既须求真,又须喻俗”这条翻译标准?
6.1.2彦琮写的是《辩正论》还是《辩证论》?
6.1.3支谦的《法句经序》作于何年?
6.1.4“翻译”二字之并用始于何时?
6.1.5道宣撰有《大恩寺释玄奘传论》吗?
6.1.6大亮法师“五不可翻”出自何典?
6.1.7真谛真的主张意译吗?
6.1.8“阙名”是何人?
6.1.9翻译《舍利弗阿毗昙》用了多少年?
6.2关于术语翻译和译名统一的问题
6.3关于思维逻辑和语言逻辑的问题
6.3.1等效是理想的目标,忠实就不是?
6.3.2译者的行为何以如棋着的变化?
6.3.3没有A就没有B,所以B应该从属于C?
6.3.4“近真”以什么为目标?
6.4关于论而无据和论据单调的问题
6.5关于理论借鉴中的误读误译问题
6.5.1图里是在为“翻译”下定义吗?
6.5.2何谓“对文学名声的制控”?
6.5.3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何以成了“目的性行为”?
6.5.4认知过程中没有客观性可言吗?
6.5.5原文已死翻译干吗还要捅上一刀?
6.5.6Thetranslatorisabetrayer使Traduttore,traditore失去了什么?
6.6关于理论界的学术态度和学风问题

第7章对翻译实践的反思
7.1当今中国翻译实践之现状
7.1.1“背叛”之风为何难以遏制?
7.1.2译者对这个场面真不难想象?
7.1.3下达“绝对命令”该如何措辞?
7.2正视实践现状,走出翻译危机
7.2.1加强理论学习,规范翻译行为
7.2.2调整翻译教学,弥合人才断层

第8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与途径
8.1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8.2纯理论与纯翻译理论之区别
8.3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
结论
引用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笔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