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的软件测试之道
  • 微软的软件测试之道
  • 微软的软件测试之道
  • 微软的软件测试之道
  • 微软的软件测试之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微软的软件测试之道

C区

40 7.3折 55 九品

仅1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培智、[美]约翰斯顿、[美]罗里森 著;张奭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2

梧桐书院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培智、[美]约翰斯顿、[美]罗里森 著;张奭 译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111277538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How We Test Software at Microsoft
  • 丛书 Microsoft核心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微软的软件测试之道》是以使读者熟悉微软产品、微软工程师、微软测试人员、测试的作用和对软件工程的通常做法作为开始。书的第二部分讨论许多在微软常用的测试实践和工具。书的第三部分探讨某些我们工作中使用过的工具和系统。书的最后一部分探讨在微软测试和质量的未来方向,以及我们打算怎么创造未来。《微软的软件测试之道》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可作为广大软件测试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Alanpage,微软测试卓越工程总监。管理微软的测试技术培训并对微软的测试工程师提供咨询。他是微软最早的测试架构师之一,曾经参与Windows和WindowsCE多个版本的测试开发工作。
  KenJohnston,微软Office在线平台和运营总经理。他曾担任微软测试主管,测试经理以及测试卓越工程总监。
  BJRolllson,卓越工程的测试架构师。他曾参与过多种产品的测试开发工作并担任过测试总监。他还经常参与软件杂志的写作和学术会议的演讲。并在大学里讲授软件测试。
  译者简介:
  张奭,美国iConnect公司卓越工程与管理总经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培训中心执行主任,南京一通美公司执行总裁。曾是微软经验丰富的测试主管。有近12年微软软件测试、发布、项目管理、内训和团队管理经验。两次获得微软员工杰出贡献奖(GoldStarAward)。曾任微软卓越管理领导团队的成员、微软华协理事会成员、微软第一届亚太地区员工领导和发展大会职业发展委员会主席、西雅图地区IEEE理事会成员。张奭在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
【目录】
献辞
业界专家的评论
微软内部专家的评论
致谢
译者序
译者介绍
前言
第一部分关于微软
第1章微软的软件工程
1.1微软的愿景和价值观,为何我们“爱微软”
1.2微软是大型的软件工程公司
1.3拓展大型且高效的业务
1.4在“大”公司中做“小”项目
1.5聘用多种类型的工程师
1.6全球化的软件开发公司
1.7本章小结

第2章微软的软件测试工程师
2.1职位名称的含义
2.2微软测试工程师的职称并非一直都是SDET
2.3我需要更多的测试工程师,立刻就要
2.3.1校园招聘
2.3.2业界招聘
2.4学习如何成为微软的SDET
2.5微软工程师的职业发展
2.6测试职种的发展道路
2.6.1测试架构师
2.6.2测试独立贡献者
2.6.3成为管理者并不意味着升职
2.6.4测试经理
2.7本章小结

第3章工程生命周期
3.1微软的软件工程
3.1.1传统软件工程模型
3.1.2里程碑模式
3.1.3微软的敏捷开发
3.1.4宏观视野
3.2流程改进
3.3从“作战室”发布软件
3.4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关于测试
第4章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实用方法
4.1实践良好的软件设计和测试设计
4.2使用测试模式
4.3估计测试时间
4.4从测试开始
4.4.1搜出问题
4.4.2制定测试策略
4.5考虑可测试性
4.6同时用好数据和坏数据进行测试
4.7测试用例设计中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4.7.1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4.7.2微软的探索性测试
4.8本章小结
4.7.1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4.7.2微软的探索性测试
4.8本章小结

第5章功能测试技术
5.1功能测试的需求
5.2等价类划分
5.2.1变量分解
5.2.2等价类划分实战
5.2.3参数子集分析
5.2.4等价类划分测试
5.2.5等价类划分小结
5.3边界值分析
5.3.1定义边界测试
5.3.2边界值分析:一个全新的公式
5.3.3隐性边界
5.3.4边界值分析小结
5.4组合分析
5.4.1组合测试的途径
5.4.2组合分析实践
5.4.3组合分析的有效性
5.4.4组合分析小结
5.5本章小结

第6章结构测试技术
6.1块测试
6.2判定测试
6.3条件测试
6.4基础路径测试
6.5本章小结

第7章用代码复杂度分析风险
7.1风险行业
7.2复杂问题
7.3测量回路复杂度
7.3.1Halstead度量
7.3.2面向对象的度量
7.3.3回路复杂度高并不表示缺陷累累
7.4如何利用复杂度度量
7.5本章小结

第8章基于模型的测试
8.1采用模型测试
8.1.1设计模型
8.1一模型化软件
8.1.3建立有限状态模型
8.1.4模型自动化
8.2不带测试的建模
8.2.1贝叶斯图解模型
8.2.2Petri网
8.3微软的基于模型的测试工具
8.3.1SpecExplorer
8.3.2语言和引擎
8.3.3建模提示
8.4本章小结
8.5推荐资料和工具

第三部分测试工具和系统
第9章缺陷和测试用例管理
9.1缺陷工作流程
9.2缺陷的跟踪
9.2.1一个缺陷的生命周期
9.2.2缺陷跟踪系统的特征
9.2.3为什么撰写缺陷报告
9.2.4解剖缺陷报告
9.2.5缺陷会审
9.2.6缺陷报告中常见的错误
9.2.7数据使用
9.2.8何时不能使用缺陷数据:缺陷作为绩效度量
9.2.9缺陷门槛
9.3测试用例管理
9.3.1什么是测试用例
9.3.2测试用例的价值
9.3.3剖析测试用例
9.3.4测试用例误区
9.4管理测试用例
9.4.1测试用例和测试点:计算测试用例
9.4.2跟踪和解释测试结果
9.5本章小结

第10章测试自动化
10.1自动化的价值
10.2用户界面自动化
10.3自动化测试包括什么
10.4微软中的“SEARCH”’
10.4.1设置
10.4.2执行
10.4.3分析
10.4.4报告
10.4.5.清理
10.4.6帮助
10.5让自动化测试跑起来
10.5.1把一切装配起来
10.5.2大型自动化测试系统
10.5.3测试自动化中的常见错误
10.6本章小结

第11章非功能测试
11.1功能之外
11.2属性测试
11.3性能测试
11.4压力测试
11.4.1分布式压力测试
11.4.2分布式压力架构
11.4.3多客户端压力测试的特点
11.5兼容性测试
11.5.1应用软件库
11.5.2应用程序检验器
11.6吃我们自己的“狗食”
11.7适用性测试
11.7.1可达性角色
11.7.2可达性测试
11.7.3微软主动式辅助(MSAA)测试工具
11.8f用性测试
11.9安全测试
11.9.1威胁建模
11.9.2模糊测试
11.10本章小结

第12章其他工具
12.1代码改动量
12.2一切尽在掌握
12.2.1追踪变更
12.2.2什么改变了
12.2.3为何改变
12.2.4集中型的源代码管理控制
12.3软件构建
12.4静态分析
12.4.1本机代码分析
12.4.2托管代码分析
12.4.3工具只是工具
12.4.4测试代码分析
12.4.5测试代码也属于产品代码
12.5更多工具
12.5.1解决特定问题的工具
12.5.2服务大众的工具
12.6本章小结

第13章用户反馈系统
13.1测试和质量
13.1.1测试提供了信息
13.1.2质量感知
13.2用户救援
13.3Windows错误报告(WER)
13.3.1WER的工作原理
13.3.2填入存储桶
13.3.3清空存储桶
13.3.4测试和WER
13.4微笑,微软和你一同微笑
13.5连接用户
13.6本章小结

第14章测试软件加服务
14.1第一部分关于服务
14.1.1微软的服务战略
14.1.2业务重心向Intenet服务迁移
14.1.3从大规模成长为超大规模
14.1.4能源是成长的瓶颈
14.1.5服务与盒装软件
14.1.6从单机软件到多层次服务
14.2第二部分测试软件加服务
14.2.1创新的浪潮
14.2.2设计合适的软件加服务测试方法
14.2.3软件加服务测试技术
14.3另一些关于软件加服务的重要思想
14.3.1持续质量提高计划
14.3.2我见过的被忽略的常见缺陷
14.4本章小结

第四部分关于未来
第15章今天解决明天的问题
15.1自动失败分析
15.1.1战胜分析瘫痪
15.1.2匹配游戏
15.1.3好的日志记录实践
15.1.4日志文件剖析
15.1.5集成AFA
15.2机器虚拟化
15.2.1虚拟化的好处
15.2.2虚拟机测试场景
15.2.3当测试时发生失败
15.2.4不建议使用的测试场景
15.3代码审查和检视
15.3.1代码审查的类型
15.3.2核查清单
15.3.3其他考虑
15.3.4审查的两面性
15.4工具无处不在
15.4.1提炼、重用、回收
15.4.2问题在哪
15.4.3开放式的开发
15.5本章小结

第16章构建未来
16.1前瞻性思考的需求
16.1.1通过追本溯源进行前瞻性思考
16.1.2努力培养质量文化
16.1.3测试和质量保证
16.1.4质量该谁管
16.1.5质量成本
16.1.6测试的新角色
16.2测试领域的领导力
16.2.1微软测试领导团队
16.2.2测试领导团队主席
16.2.3测试领导力在行动
16.2.4测试架构师团队
16.3卓越测试
16.3.1共享
16.3.2帮助
16.3.3沟通
16.3.4关注未来
16.3.5微软公司卓越测试主任
16.3.6三方面的领导
16.4为未来创新
中英文对照术语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