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号江苏(第一辑)(共6册)(权威解读,荟集中国灿烂历史与文明的文化符号,“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符号江苏(第一辑)(共6册)(权威解读,荟集中国灿烂历史与文明的文化符号,“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 符号江苏(第一辑)(共6册)(权威解读,荟集中国灿烂历史与文明的文化符号,“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符号江苏(第一辑)(共6册)(权威解读,荟集中国灿烂历史与文明的文化符号,“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200 3.4折 580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道一 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店1

上书时间2024-07-20

万卷旧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道一 著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2
  • 版次 1
  • ISBN 9787544735551
  • 定价 58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符号江苏》丛书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丛书精选最具有公认的江苏文化基因和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由相关领域的专家逐一进行权威生动的解读,向海外介绍和传播中华文明中这些国家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第一辑在今年伦敦书展发布时,深受中外嘉宾赞誉,称之为解读和传播江苏乃至中国文化的难得佳作。江苏是中国古代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集南北之精华,扬东南之秀气,拥江海之广阔。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泰伯南迁,吴越图霸,还是楚汉相争,十朝兴废,都给江苏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江苏众多文化符号中,延续六百多年的昆曲,不仅是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也是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明孝陵空寂神道上的巨大石像,印证着南京虎踞龙盘的王者气象;“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风景式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发端于南京的云锦纹样图案和以精、细、雅、洁蜚声的苏绣,以及宜兴紫砂、惠山泥人、南京城墙、徐州画像石、扬州漆器等等,都是江苏历史文化的名片。《符号江苏》丛书特别注重文化意味和阅读趣味,配以精美的独特图片,在装帧设计中体现各卷主题,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呈现给读者。其目标读者是希望了解江苏特色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内读者、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以及国内和海外华语圈广大青少年。丛书第一辑共六卷,分为《昆曲》、《明孝陵》、《南京云锦》、《宜兴紫砂》、《苏绣》及《徐州画像石》。
【作者简介】
  本书及丛书主编张道一,东南大学艺术学系筹建者,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四届成员,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艺术家评委、全国博士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美学学会会长。
【目录】
《徐州画像石》

引言        / ○○四

 第一章 在季札挂剑的地方

  第一节   两个王子出走        /○一一

  第二节   季子是谁        /○一四

  第三节   上国观乐        /○一八

  第四节   季札挂剑        /○二五

 第二章 大汉之风

  第一节   东南天子气        /○三三

  第二节   楚汉之争        /○三七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四一

  第四节   汉代的徐州        /○四三

 第三章 刻在石头上的图画

  第一节   汉代的厚葬之风        /○五七

  第二节   画像石的逻辑发展        /○六三

  第三节   地下与地上        /○七一

  第四节   金石味的拓印画        /○七六

 第四章 社会层面的真实反映

  第一节   “一部绣像的汉代史”        / ○八七

  第二节   深宅大院与小康人家        /○九○

  第三节   男耕女织与尚武精神        /一一四

  第四节   历史人物与传说故事        /一二五

  第五节   乐舞百戏与休闲生活        /一三六

  第六节   社会底层的人们        /一五四

  第七节   敬送死者“升天”        /一六四

 第五章 大自然的生灵

  第一节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一七七

  第二节   勇健就是力量        /一八四

  第三节   飞禽走兽以龙凤为代表        /一九九

  第四节   以动物寄情喻人        /二○九

 第六章 神异世界

  第一节   传说中的人祖和远古帝王       / 二二一

  第二节   西王母及其随从        /二三○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神异        / 二三六

结语        / 二四八

参考书目        / 二五一

《南京云锦》

引言

 第一章  锦绣中华与丝绸之路

  第一节  由“任丝之虫”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第二节 男耕女织的文化升华

  第三节 机杼声声与对外贸易交流

  第四节 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第二章 虎踞龙蟠南京城

  第一节 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孔雀东南飞”

  第二节 六朝之都

  第三节 南京文化的贮蕴

  第四节 “衣被天下”——江南纺织的集散地

 第三章 皇帝的龙袍

  第一节 摘下天上的彩云

  第二节 “垂衣裳而治天下”

  第三节 服制与服饰

  第四节 丝、麻、葛、棉的变奏

 第四章 “大花楼”——云锦的技艺

  第一节 《天工开物》的“乃服”样本

  第二节 黄金与孔雀羽的妙用

  第三节 “为解挑纹嫁不得”——挑花结本

  第四节 “变缉撩机”的奥妙——织手与拽手

 第五章 繁花团——云锦的图案

  第一节 和谐典丽之美

  第二节 云锦图案教科书

  第三节 从口诀看云锦

  第四节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第六章 进入新时代

  第一节 研究、继承、创新

  第二节 木机与铁机并举

  第三节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节 在民族复兴中发挥活力

《苏绣》

前 言        / ○○四

 第一章 苏绣源流

  第一节   滥觞        /○一○

  第二节   生态        /○一五

  第三节   流变        /○二一

  第四节   传播        /○三一

 第二章 绣工群体

  第一节   绣娘身影        /○四九

  第二节   闺阁英杰        /○五六

  第三节   草根大师        /○七五

  第四节   后起之秀        /○九四

 第三章 品类缤纷伴生活

  第一节   璀璨绣品汇节俗        /一○五

  第二节   人生礼仪用绣多        /一一○

  第三节     祈福求佑宗教绣        / 一二○

  第四节   融入戏曲两相彰        /一二六

 第四章 技艺风格

  第一节   精湛缜密        /一三七

  第二节   光顺和谐        /一五○

  第三节   雅俗相宜        /一五五

  第四节  “有常”“无定”        / 一六二

 第五章 美哉苏绣

  第一节   丰腴之地产美材        /一六九

  第二节   拈针引线显智巧        /一七三

  第三节   清雅灵秀吴趣生        /一八○

  第四节   丝情画境富美韵        /一九一

  第五节   图式无声诉心灵        /一九九

  第六节   融入当代绎华章        /二○六

后记        / 二一三

《昆曲》

引言       /○○六

 上篇  六百年的精彩历程

  一   南戏的流传与剧唱昆山腔的产生       /○一○

  二   玉山草堂的文人雅集与清唱昆山腔的产生       /○一四

  三   魏良辅对南戏昆山腔的“引正”与改革       /○一九

  四    四方歌曲皆宗吴门      /○二四

  五   汤沈之争与昆曲的雅化       /○三一

  六   明末清初昆曲的流传和苏州派的形成       /○三五

  七   花雅之争与昆曲的衰落       /○四三

  八   昆曲衰落途中的两朵奇葩:南洪北孔       /○四六

  九   昆剧传习所的创立与昆曲的传承       /○五一

  十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五五

  十一   盛世谱华章,幽兰溢新香       /○六○

 中篇  瑰丽璀璨的艺术形式

  一    昆曲的音乐体制      /○七○

  二    昆曲的字声与腔格      /○七六

  三    昆剧的脚色体制      /○八六

  四    昆剧的表演程式      /○九八

  五    昆剧的表演功法      /一○六

  六    昆剧的脸谱      /一一六

  七    昆剧的服饰      /一一九

 下篇  魅力永存的幽兰经典

  《荆钗记》:荆钗虽贱情意真       /一三○

  《白兔记》:白兔引儿见亲母       /一三四

  《拜月亭》:逃难途中巧联姻       /一三八

  《琵琶记》:得了功名失了孝       /一四二

  《南西厢记》:西厢有情结良缘       /一四六

  《浣纱记》:一缕溪纱系兴亡       /一五○

  《牡丹亭》:牡丹亭畔真情梦       /一五五

  《长生殿》:天长地久情绵绵       /一六一

  《桃花扇》:桃花扇底送南朝       /一六五

  《雷峰塔》:雷峰难镇仙凡情       /一七○

  昆曲作家小传       /一七四

  昆曲演艺家、曲友小传       /一八○

  昆曲大事记       /一八六

  六大昆剧院团       /一九二

《明孝陵》

引言        / ○○四

  第一章 墓主生平     / ○○八

  第二章 陵墓营建     / ○二八

  第三章 建筑布局     / ○五二

  第四章 丧葬与护卫     / ○八○

  第五章 祭祀与谒陵     / 一○○

  第六章 太子东陵和功臣墓     / 一一四

  第七章 保护和管理     / 一四○

  第八章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一五四

附录  诗文        / 一六四

《宜兴紫砂》

引言:

  第一节 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节 历史悠久的技术传统

  第三节 能不忆江南

 第一章 源流篇?上

  第一节  紫砂起源之谜

  第二节 大师辈出,创新有人

  第三节 创新的动力

  第四节 宫廷垂青

  第五节 陈鸣远与陈鸿寿

  第六节 数风流人物

 第二章 源流篇?下

  第一节  国难中求生

  第二节  困境中坚守

  第三节  传承中发展

  第四节  开放中繁荣

 第三章 文化篇

  第一节 “寓繁于简”的造型美

  第二节  茶、禅、花之友

  第三节  跨海的使者

  第四节  非凡的人文价值

 第四章 技艺篇

  第一节 “五色土”的传说

  第二节  泥料的开采和加工工艺

  第三节  宜兴紫砂陶的成型技法

  第四节  解剖紫砂壶

  第五节  从成型到装饰

  第六节  焙烧工艺

  第七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