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12.5 4.2折 30 九五品

仅1件

河南商丘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立行 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品翰墨书香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立行 著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ISBN 9787807454564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9页
  • 字数 2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产权(PropertyRights)是以财产的所有权为核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转让权等多种权能的权利束。产权具有排他性和法律上的强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仅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规则。
产权及其相应的制度设计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从制度上看,产权边界的确定、各项产权制度的建立是平等的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也是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从企业经营角度看,与产权密切相关的就是经营责任和利益分配问题,这些都是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效的关键因素。正因如此,产权也就成为经济理论重要的研究对象。产权理论或产权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比较系统的改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原有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约束,初步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90年代初以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思路,实际上已经触及产权这一核心问题。但是,具体的改革实践尚未到位,没有很好地解决产权制度改革中最根本性的有关所有者主体的问题。这使得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改革在许多方面又实际上变成多年来放权让利式改革的延续,没有形成真正制度创新式的改革。因而国有企业固有的一些老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依然困扰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行进至此,该是全面地、彻底地改革国有产权制度的时候了。
目前,在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国有企业经营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如政企不分、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不落实、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企业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流失等,实质上其根源都在于国有产权
问题,具体地说,是国有产权主体不明、产权边界不清。因此,从国有企业经
营和运作的现状看,国有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我选择“中国国有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本书的研究主题,希望从产权理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有关国有产权改革的微观及宏观问题等角度,并结合本人在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实践,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做一些研究和探索。
本书力图阐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国有企业要完成各方面改革,以全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使经营进入良性循环的局面,有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是产权制度改革。
本书分四篇共十二章:
第一篇“导论”,主要研究产权理论和国内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实践,并由此引出本书研究的主题,即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产权改革。
第二篇“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微观机制分析”,主要是从微观机制的角度,研究一些与产权改革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出资人权能、法人财产权、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国有产权调整和国企业重组等。
第三篇“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宏观环境分析”,从宏观环境角度研究顺利推进国有产权改革所需要的条件等问题,主要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国有产权改革所涉及的政策与法律环境等问题
第四篇“结语和结论”,主要阐述一些在国有产权改革中应充分认识和把握的战略性思路,提出本书关于国有产权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归纳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通过这些分析和研究,本书得出如下结论:
1.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看,从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根源分析,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是产权制度改革。
2.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上存在着产权关系范围过宽、产权关系链过长、实际产权主体缺位等严重问题,同时,由于在经营管理上又存在政企不分等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公司治理结构上造成许多缺陷。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3.产权流动是产权主体实现产权功能的重要方式,是完整的财产权的体现。在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产权流动涉及国有资产的进退,除资源配置功能外,还发挥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实行产业战略布局调整、盘活国有资产、推动国有企业机制转换和政府职能转变等特殊的作用。
4.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和法规性都非常强的现实活动。它涉及企业存亡、职工切身利益等棘手的问题,还事关国有资产的保全和增值等严肃的问题,所以,政策原则性特别强。另一方面,从目前的情况看,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5.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明确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主体,由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做到国有资产产权和行政管理权彻底分离,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使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国有资产,政府机构行使行政管理权,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在区分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并且政企分开的条件下,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在明确产权主体的前提下,加快国有产权的流动,调整国有产权结构,既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使国有资产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作者简介】
马立行,经济学博士,上海白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资产运作,拥有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认识,发表论文十数篇,并著有《马立行谈名牌战略》一书。
【目录】
前言
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产权改革
二、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产权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节关于产权的定义
第二节马克思有关产权的思想
一、关于产权的本质和起源
二、关于产权的结构
三、关于产权的公有形式
第三节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一、科斯关于交易成本及产权理论
二、阿尔钦的产权理论
三、德姆塞茨关于产权和所有制的理论
四、张五常关于私有产权和土地租约安排的理论
五、现代产权理论的应用
第四节国内学术界对产权理论的探索
一、国有产权改革的主流观点
二、国有产权改革的非主流观点
三、简要的评论

第二章国外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欧美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欧美国家国有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欧美国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浪潮
第二节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国有企业发展及其民营化改造进程
二、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特征
第三节转轨经济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传统国有企业的特征和弊端
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节国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启示

第三章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第一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一、放权让利
二、利改税
三、承包经营责任制
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第二节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产权改革

第二篇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微观机制分析
第四章出资人权能与企业法人财产权
第一节出资人权能的内容和履行方式

一、债权人权能及其履行方式
二、股东的权能及其履行方式
三、股权与债权的比较
第二节国有资产所有者权能的有效性
一、国有资产所有者权能的获得及特征
二、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改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建议
第三节国有企业出资人权能与企业法人财产权
一、出资人权能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制衡关系
二、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权能和企业法人财产权

第五章产权改革与企业运行机制
第一节委托代理关系与国有产权人格化
一、公司经营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二、均衡契约与代理失效
三、委托代理制衡机制与国有产权的人格化
第二节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
二、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
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第六章产权调整与国有企业重组
第一节国有企业重组的背景:理论与实践
一、企业重组的理论分析
二、国有企业的现实和重组的紧迫性
三、入世背景下企业重组的特殊意义
第二节企业重组的原则、方式和程序
一、企业重组的基本原则
二、企业重组的方式
三、企业重组的主要程序
第三节国有企业重组战略及措施
一、大型企业:巩固优势地位,增强主导作用
二、中小企业:盘活资产存量,多元产权发展
三、小型企业:放开搞活
四、国有企业重组的相关措施

第三篇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宏观环境分析
第七章政资分离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一节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其特征
第二节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分析
一、对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认识
二、国外国有资产管理经验
第三节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
一、建立新体制的基本思路
二、政资分离的原则

第八章人资分离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第一节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富余人员安置
一、国有企业存在富余人员的主要原因
二、富余人员分流的成绩与不足
三、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
第二节人资分离: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突破
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必须实行人资分离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第三节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举措
一、进一步规范四项重点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
……
第九章产权流动与资本市场
第十章产权改革的政策与法律环境
第四篇结语和结论
第十一章国有产权改革的目标模式
第十二章主要观点和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