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娱乐时代:当代中国文化百态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娱乐时代:当代中国文化百态

9.99 2.6折 39 九品

仅1件

浙江金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元浦 编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11-2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金元浦 编
  •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1
  • 版次 1
  • ISBN 9787802564008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6页
  • 字数 3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新世纪十余年,是我国当代文化史上变革快的时期。文化研究也成为前沿、语境化的学术之一。从Google这一美国文化霸权的“特洛伊木马”,到当代高新科技助力电影创意的《阿凡达》,科技与文化的密切结合,催生出崭新的文化艺术新类型、新业态。从公共领域私人化看今天媒介素养的缺失,到消费时代人们凝眸时装的反思,从中我们透视消费社会的媒介的意识形态。“男色”究竟是谁制造的?“伪娘”的性别身份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网络泛恶搞时代中的恶搞现象该怎样分析?还有“凤姐”、“芙蓉姐姐”以及淘女郎和麻豆族,他们都展示了我们时代的文化的新貌,揭橥了一个审丑时代的文化百态。

【作者简介】
  金元浦,浙江浦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科技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卷主编。辑刊《文化研究》主编,文化研究网总编。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等国内外报刊发表《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转向》、《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等论文180余篇。出版《跨越世纪的文化变革——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研究》、《文学解释学》、《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等各类著作30余种,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多种学术奖励。
【目录】

绪论文化事件与案例研究
酷之秀与审丑叙事
“男色”背后是什么
——反思消费社会下的女性“身份”
伪娘:性别身份错乱的背后
漂浮的身份:网络空间的“哥”与“姐”
网络泛恶搞时代中的恶搞现象分析
——以诗词混搭为个案
从公共领域私人化看媒介素养的缺失
——以“艳照门”和“杨丽娟”事件为例
论涂鸦艺术作为亚文化的特征和收编
媒介空间与景观世界
微博之力改变着什么
——浅谈微博在公共领域形成中的作用
发现“微”之美——微电影审美艺术探析
权力话语的转移:从草根文化到官方电视台
科技助力电影创意
从视觉表征看世博
媒介景观中的“众声喧哗”
媒介话语生产中的身份认同
——以“杭州飚车案”为例
校内网传播与媒介个案研究
身份认同与文化霸权
Google,美国文化霸权的“特洛伊木马”
——从文化霸权视角来看“Goog~e退出中国”事件
国家认同的建构机制
——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例
媒介对国家认同的建构
——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
大众文化视野中的美国中产阶级
——以《美国美人》和《绝望主妇》为例
80后群体的抵抗与收编
——以《非诚勿扰》为案例
休闲的悲剧
——《三国杀》游戏主要消费群体的三重文化身份
及批判反思
试从民族文化认同角度看繁简之争
《失恋33天》的文化营销
时尚新潮与消费社会
消费美丽:时代的一个文化症候
——以世界小姐、环球小姐的评选为例
凝眸时装——时尚个案研究
婚恋网站“甜蜜产业”的崛起与突围
透视消费社会的“神话”
——以《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为例
奢侈品消费文化——需要的历史性批判
满足“需求”与制造“需求”
——网络游戏中的奢侈品植入广告
女性白领的品味建构
——以“杜拉拉”系列为例
时尚文化的伪个性——以LadyGaga为个案
消费社会中的芭比娃娃
利润“捆绑”的法则
——《中国好声音》的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分析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