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延安——一位北京知青的心灵随笔
¥
15.12
4.0折
¥
37.8
全新
仅1件
作者依夫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依夫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1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29495
-
定价
37.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1页
-
字数
230千字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本北京知青创作的随笔,目前,无论知青小说还是知青散文都已经退潮,好象内容早已写净,即使是成名作家写知青的作品,格式相同,手法相近,没有多少东西值得回味。作者依夫的写法不同,既不是返城后的青春记忆,也不是发达时的追思遥看,或流水账般的往事陈述,而是在一个个故事和人物中找寻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代表着许许多多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和有过知青阅历的一代人所具有或追求的最高境界。从北京到陕北,从学生到知青,然后是法院的法警、公安民警、国家某重要部门的工作人员,依夫的阅历丰富了他的人生,也为他打开了更广阔的写作界面。作者通常通过人物的描摹中及事件的分析中娓娓道来,于平淡处直指人心。静下心来,值得一读。
- 【作者简介】
-
依夫,男,北京市人,1976年高中后到陕西省吴起县插队。后任县法院、县局副局长、延安市某局副局长等职,三级警监。工作之余,关注高原风情和社会世态,深思于文学。2004年后发表过若干小说和散文,其作品题材广泛,视角独到,文风质朴,自成一格。
精彩内容:
李师傅三十多年前我认识了李师傅,本来我应该按照我父母教给我的称呼他为“李伯伯”,但我给别人讲他的故事的时候感到不太顺,因为他是我的“李伯伯”,不是其他所有听故事人的“李伯伯”,不能每一次讲故事前先声明一遍,太费事,套用当代人的通俗称谓,叫他李师傅吧。李师傅靠前次到我们家应该是1969年的一个星期天。那几年,父母都已回靠前工作,家里的客人也多了起来,和大部分客人不同的是,别人都是穿的军装,而李师傅穿的是便服,那个年代很常的老百姓打扮;别人都是挺直着腰板、说起话来高声大气、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李师傅呢,瘦高个儿,微微有些驼背,轻声慢语,笑眯眯的,始终不急不忙,和他的穿戴一样,显得既普通又随意,倒是叫看惯了绿军装的我们觉得耳目一新。家里来客人对我来说是一件心里比较盾的事,一方面盼望着有客人来,既给家里增添些热闹气氛,还能跟着混上一顿好吃的――那时候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富裕,除非家里来客人,时不是想吃肉吃肉、想喝酒喝酒的。但问题还是出在请客的这顿饭上面,还是由于经济问题,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家里自己做饭招待客人,很少有下饭馆的,除非极特殊的情况。当时我正在上高中,一个星期只有休息,经常提前便有了安排,主要是和同学一起游玩娱乐,好好放松一下,一旦家里来了客人,计划会被打乱甚至取消了。你想,首先你要和家长一同迎接客人,端茶倒水,然后便不得远离,随时听候家长的安排为客人服务。快中午了,主厨的母亲进了厨房,你也同样忙碌起来,剥葱剥蒜刮姜皮,打酱油打醋买调料,还要兼顾客厅和厨房的卫生,还要帮助搬桌子椅子拿碗拿筷子。吃饭时往往要喝上一些酒,这要不停地加菜加饭,很后上的那一大盆热汤一般也要由我负责端上来。饭吃完了,客人也走了,我和母亲再开始洗一大堆的锅碗盆勺和打扫房间。终于都干完了,也到了下午二、三点钟,筋疲力尽,只想着睡上一觉,一点玩的心思也没有了。所以,体上说,我从心里对家里星期天来的客人是不太欢迎的。李师傅靠前次到我们家给大伙儿带来的是意外和惊喜,至今还记忆在心。快到中午了,李师傅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拦住了准备进厨房的我和母亲,说我来我来,家常饭么,想吃点什么,米饭还是面食?三番五次的推让之后,李师傅进了厨房,又说了一句:谁也不要进来啊,需要什么我会叫你们的。话是这样说,母亲带着我到厨房门问了十几次,要不要帮忙剥剥葱蒜?要不要替您先烧上一壶开水?要不要叫孩子去买些什么?要不要先把垃圾打扫一下?要不要替您把围裙围上,要不要每次李师傅都笑着摆摆手,说你们忙去你们忙去,没有事的,有事我叫你们。也是二十多分钟吧,母亲领着我准备再次进厨房帮李师傅干点儿什么的时候,李师傅从厨房里走了出来,仍旧笑眯眯的,说:“摆一下饭桌吧,吃饭了。”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懂什么烹调方面的知识,不能用准确的词语来形容,但我可以说那是我在那个年代靠前次见到和吃到的优选的一顿饭;四盘炒菜端了上来,虽然也是些肉蛋瓜菜,但青紫互映,黑白相间,红绿生辉,简直是四簇鲜艳的花朵,扑鼻的香气也立刻在客厅里弥散开来,叫人水直咽。连普通的大米饭也表现出很不一般的样子,一颗颗雪白的米粒或躺着、或卧着、或站着、或相互偎靠着,蓬蓬松松地拢聚在那里在向你招手。吃起来呢又是一番境界,或清爽可、或浓郁香醇,每一滴汤汁都能品出绵长的五味来,嘴里咀嚼着,心里保证是一种的感觉。还有一个意外是我首先发现的。吃饭途中我按母亲的吩咐去取一件东西,推开厨房的小门忽感眼前一亮,锅台、案板、水池清洁明亮,所有用过的锅碗瓢盆都已收拾整齐,垃圾也清扫码放到了簸箕里面,整个厨房像没有使用过一样,全然见不到一丝狼藉。一连好几天我都对此不解,曾经反复回忆到底是谁打扫的厨房卫生。那天,李师傅吃得不多,始终笑眯眯地坐在椅子上,对大家的夸奖连连摆手,不停地说:“都是家常饭么,家常饭么。”那几年李师傅大约到我们家里来过十几回,每一次到来,都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做饭的职责。如果同时还有别的客人正好也在家里吃饭,大厨自然非李师傅莫属,母亲和我都已退到了“二线”或说是“三线”,因为厨房里的活儿一点儿都不需要我们去做,光是等着端菜端饭行了。但是,只要听说李师傅要到家里来,我想方设法地推掉本打算要干的事情,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等候着李师傅。待李师傅一进厨房,我便也厚着脸皮挤了进去,嘴里说来干活来了,其实是专门欣赏李师傅精彩的厨艺表演。先是淘米点火焖饭,然后处理各种主料配料,然后烧蒸煮炖,然后是煎炸溜炒,然后调汁品味,盛盘装碗上桌,中间还穿插各种清理和打扫,一环紧扣一环,中间没有任何空闲。p35
- 【目录】
-
上篇
李师傅
生活的另类教育
吃豆腐
搞清楚才能说清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娄神探(上)
娄神探(下)
诚信
语言病
成人
柔与刚
朋友
小狗“阳阳”
老师们(一)
老师们(二)
老师们(三)
升迁的“秘诀”
小西
说吃
白姐(上)
白姐(下)
下篇
坐火车
再说坐火车
等侯
三女生
原则
外地人
扎势
晕车
裤子的故事
轻松一刻
朱先生(上)
朱先生(下)
三天
小事
还是小事
打井
读书
身份
黄河清了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