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病理学(第5版)
  • 植物病理学(第5版)
  • 植物病理学(第5版)
  • 植物病理学(第5版)
  • 植物病理学(第5版)
  • 植物病理学(第5版)
  • 植物病理学(第5版)
  • 植物病理学(第5版)
  • 植物病理学(第5版)
  • 植物病理学(第5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植物病理学(第5版)

书边有破损

238 3.5折 680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孝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阿格里斯 著;沈崇尧 译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M44

上书时间2024-05-23

东潞苑旧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阿格里斯 著;沈崇尧 译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3
  • 版次 1
  • ISBN 9787811172690
  • 定价 68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924页
  • 字数 18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植物病理学》第5版为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了现代全面的植物病害指南,并配有精美图解。它涵盖了植物病理学历史、植物病害基本概念、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因子的影响,以及植物病害流行学和防治方面的最新进展。此外,它还详细阐述了许多由病原和非生物因子引起的重要病害。这本介绍植物病害基本概念的经典教科书是为课常教学而设训,同时各个病害的编排也适合用作实验操作的依据和基础。书中大量使用彩色图片和图表详述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各种不同病害。本书语言精练清楚,编排合理,适宜学生阅读和理解。
  本书适用于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包括农学家、园艺学家、植物学家、。昆虫学家、农业顾问、农场丰、农业牛产监督员、园艺工人和林业人员等。
【作者简介】
  GeorgeN.Agrios教授生于希腊哈尔基迪基(Halkidiki)半岛的Galarinos镇。他于1957年在萨洛尼卡市(Thessaloniki)的亚里士多德大学获得园艺学学士学位,于1960年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获得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希腊军队的工程部做了两年军官。在1963年1月他作为植物病理学助理教授受聘于马萨诸塞大学的Amherst校区。他的职责包括50%的教学以及50%的蔬菜和水果病毒病研究。他所讲授的主要课程有植物病理学导论、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学和花卉作物病害等。他的研究项目包括苹果、葫芦科植物、辣椒和玉米病毒病的流行学、遗传学和生理学,在研究中指导了25位研究生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Agrios博士于1969年晋升为副教授,1976年升为教授。
1969年,他出版了教科书《植物病理学》的第1版(AcademicPress)。这本书被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其他大多数英语国家中几乎所有大学的植物病理学教学采用。第1版之后又发行了第2版(1978年)、第3版(1987年)和第4版(1997年)。此教材被译成包括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中文、朝鲜语等在内的多种语言,成为全世界植物病理学的规范教材。
同时,Agrios博士还在一些部门、大学和校委会以及美国植物病理学会(APS)总会与东北区分会委员会任职。1980年他当选为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东北区分会的理事长。他为APS出版社的成立做出了贡献,并于1984—1987年任其第一任总编。1988年,他当选为美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历任副理事长、理事长当选人和理事长(1990--1991年)。1988年,Agrios教授接受了佛罗里达大学植物病理学系主任一职,负责督察由近50位植物病理学博士组成的团队。有一半成员在佛罗里达Gainesville的校区,其他人在分布于佛罗里达州的13个农业研究中心里研究不同农作物的各种病害。1999年,Agrios教授被任命为植物医学博士项目第一任主任。2002年,Agrios博士卸任植物病理学系主任,专心做他的植物医学博士项目主任。但在2002年6月,因健康原因Agrios博士不得不从佛罗里达大学退休。
【目录】
第1篇总论
第1章绪论
1.1绪言:问题
1.2植物和植物病害
1.2.1植物病害的概念
1.2.2植物病害的类型
1.3植物病理学的历史和早期的重要病害
1.3.1绪言
1.3.2因能引起植物病害,真菌的地位日趋重要
1.3.3其他侵染性病害病原的发现
1.4植物病害造成的损失
1.4.1植物病害会造成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
1.4.2植物病害会限制一个地区的植物和工业的种类
1.4.3植物病害可以使植物产生有毒的物质
1.4.4植物病害会造成经济损失
1.520世纪的植物病理学
1.5.1早期发展
1.5.2发展的主要领域
1.6植物病理学的今天和未来的方向
1.6.1分子植物病理学
1.6.2应用植物病理学的概念
1.7植物病理学作为一个行业在全世界的发展情况
1.7.1国际农业研究中心
1.7.2植物病理学教学和培训潮流
1.7.3植物病害诊所
1.7.4植物病理学的专业人员(practition-ers)和实际操作(Dractice)
1.7.5专业植物病理学家的证书
1.8植物病理学对农作物生产和社会作出的贡献
1.8.1历史上和当前一些植物病害造成损失的事例
1.8.2植物病害与全球作物生产
1.8.3病、虫、草害造成的作物损失
1.8.4农药与植物病害
1.9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步骤
1.9.1是病原物还是不良环境
1.9.2侵染性病害
1.9.3非侵染性病害
1.9.4先前未知病害的诊断:柯赫氏法则(假设)[KochsRules(Postulates)]

第2章寄生性和病害的发展
2.1寄生性和致病性
2.2病原物的寄主范围
2.3植物病害的发展
2.4植物病害发展的阶段:病害循环
2.4.1接种
2.4.2侵入前现象
2.4.3侵入
2.4.4侵染
2.4.5病原物的传播
2.4.6病原物的越冬和/或越夏
2.5病害循环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第3章病原菌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3.1绪言
3.2病原菌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3病原菌对寄主植物水分和养分转运的影响
3.3.1干扰水分和无机养分的向上运输
3.3.2影响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3.3.3影响水分在木质部的迁移
3.3.4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3.3.5干扰有机营养物在韧皮部中的运输
3.4病原物对寄主呼吸作用的影响
3.4.1感病植物的呼吸作用
3.5病原物对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3.6病原物对转录和翻译的影响
3.6.1对转录的影响
3.6.2对翻译的影响
3.7病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8病原茵对植物繁殖的影响

第4章植物病害的遗传学
4.1绪言
4.2基因与病害
4.3生物的变异性
4.4变异机制
4.4.1一般变异机制
4.4.2病原菌的特殊变异机制
4.4.3培养物病原菌毒性的丢失
4.5病原菌的变异进程
4.6植物的抗病类型
4.6.1真抗性
4.6.2表观抗性
4.7病原菌毒性的遗传学与寄主植物抗性的遗传学
4.7.1基因对基因学说
4.7.2抗病的本质
4.7.3植物病原菌的致病基因
4.7.4过敏性反应的抗病遗传学
4.8抗病品种的培育
4.8.1植物的自然变异性
4.8.2植物育种对植物变异的影响
4.8.3植物的抗病育种
4.8.4利用组织培养与遗传工程技术的抗性育种
4.8.5通过原生质体的融合提高抗病性
4.8.6植物抗病细胞的遗传转化
4.8.7垂直或水平抗性的育种优势与问题
4.8.8作物的遗传学均一性易受植物流行病的攻击

第5章病原物如何侵袭植物
5.1病原物施加于寄主组织的机械压力
5.2病原物的化学武器
5.2.1植物病害中的酶类
5.2.2植物病害中的微生物毒素
5.2.3植物病害中的生长调节因子
5.2.4多糖
5.2.5对低分子量抗菌分子的解毒作用
5.2.6无毒基因对细菌毒性的促进
5.2.7Ⅲ型分泌系统在细菌致病性中的作用
5.2.8植物防卫反应的抑制子
5.2.9病毒和类病毒的致病和毒性因子

第6章植物如何防御病原物
6.1无论是植物的防卫或抗性,都是由它的基因控制
6.1.1非寄主抗性
6.1.2部分、多基因、数量或水平抗性
6.1.3小种特异性、单基因、尺基因或垂直抗性
6.2先前存在的结构和化学防卫
6.2.1先前存在的防卫结构
6.2.2先前存在的化学防卫
6.3通过缺少基本因子的防卫
6.3.1缺少寄主与病原物间的识别
6.3.2缺少寄主受体和毒素敏感位点
6.3.3缺少病原物所需的基本物质
6.4诱导的结构和生物化学防卫
6.4.1寄主植物识别病原物
6.4.2传输警报信号给寄主防卫的提供者:信号传导
6.5诱导的结构防卫
6.5.1细胞质防卫反应
6.5.2细胞壁防卫结构
6.5.3组织防卫结构
6.5.4坏死结构防卫反应:通过过敏性反应的防卫
6.6诱导的生物化学防卫
6.6.1诱导的生物化学非寄主抗性
6.6.2在数量(部分、多基因、普遍或水平)抗性中诱导的生物化学防卫
6.7在过敏性反应(小种特异性、单基因、R基因或垂直)抗性中诱导的生物化学防卫
6.7.1过敏性反应
6.8植物解毒病原毒素
6.9植物免疫抵御病原物
6.9.1通过植物抗体的防卫
6.9.2通过预先接种致病性减弱突变体的抗性
6.10系统获得抗性
6.10.1通过人工接种微生物或化学试剂处理诱导的植物防卫
6.11通过植物抗病遗传工程的防卫
6.11.1采用植物源基因
6.11.2采用病原物源的基因
6.12通过病原物源基因引起的RNA沉默的防卫
6.12.1RNA沉默的抑制子

第7章植物病害侵染及发展的环境影响因子温度的影响
7.2湿度的影响
7.3风的影响
7.4光的影响
7.5土壤pH值与土壤结构的影响
7.6寄主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7.7除草剂的影响
7.8空气污染物的影响

第8章植物病害流行学
8.1病害流行的要素
8.1.1影响病害流行发展的寄主因素
8.1.2影响病害流行发展的病原物因素
8.1.3影响病害流行发展的环境因素
8.1.4人类栽培技术和防治措施的影响
8.2植物病害和产量损失估计
8.3病害流行的类型
8.4病害流行的比较
8.5病害流行的发展
8.6植物病害流行的模型
8.7病害流行的计算机模拟
8.8植物病害流行的预测
8.8.1病害诊断:预测任何植物病害流行的关键
8.8.2病害流行阈值的评估
8.8.3经济损害阈值的评估
8.8.4病害初始菌量的评估
8.8.5影响病害发展的环境因子的监测
8.9病害流行学的新工具
8.9.1分子工具
8.9.2地理信息系统
8.9.3全球定位系统
8.9.4地统计学
8.9.5遥感
8.9.6图像分析
8.9.7信息技术
8.10植物病害预测系统的实例
8.10.1根据初始接种体数量的预测
8.10.2根据适于再侵染发生的天气进行预测
8.10.3根据初侵染和再侵染接种体数量的预测
8.11植物病害流行的风险评估
8.12病害预警系统
8.13植物病理学中专家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8.14决策支持系统

第9章植物病害防治
9.1隔离病原物的防治方法
9.1.1植物检疫和检验
9.1.2规避或避开病原物
9.1.3使用无病繁殖材料
9.2铲除或减少病原物接种体的防治方法
9.2.1铲除或减少病原物接种体的农事操作防治方法
9.2.2铲除或减少病原物接种体的生物方法
9.2.3利用拮抗微生物减少病原物群体数量
9.2.4用物理方法杀灭或减少接种体
9.2.5用化学方法铲除或减少接种体
9.3通过提高寄主免疫力或抗病性的方法防治病害
9.3.1交叉保护
9.3.2诱导抗性:系统获得抗性
9.3.3植物防御激活剂
9.3.4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
9.3.5利用抗病品种
9.3.6使用转基因植物防治植物病害
9.3.7利用转基因生防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
9.4.直接的植物保护
9.4.1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直接保护
9.5杂草的生物防治
9.6化学防治直接保护
9.6.1植物病害防治的药剂施用方法
9.6.2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药剂类型
9.6.3防治植物病害化合物的作用机制
9.6.4病原菌对化学药剂的抗性
9.6.5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的局限性
9.7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
9.7.1多年生作物病害的综合防治
9.7.2一年生作物病害的综合防治

第2篇各论
第10章引起植物病害的环境因子
10.1绪言
10.1.1一般特点
10.1.2诊断
10.1.3控制
10.2温度的影响
10.2.1高温的影响
10.2.2低温的影响
10.2.3低温对室内植物的影响
10.2.4低温和高温伤害植物的机制
10.3湿度的影响
10.3.1低土壤湿度的影响
10.3.2低相对湿度的影响
10.3.3高土壤湿度的影响
10.4氧供应不足
10.5光照
10.6空气污染
10.6.1空气污染物及对植物伤害的种类
10.6.2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0.6.3空气污染如何影响植物
10.6.4酸雨
10.7植物的营养不足
10.8土壤矿物质对于植物的毒害
10.9除草剂的伤害
10.10冰雹的伤害
10.11闪电
10.12其他不适当的农事操作
10.13胁迫病害经常造成混乱的病原学

第11章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11.1绪言
11.2植物病原真菌的特征
11.2.1形态学
11.2.2繁殖
11.2.3生态学
11.2.4传播
11.3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
11.3.1类似真菌的生物
11.3.2真真菌
11.4鉴定
11.5真菌在植物上引起的病害症状 11.6真菌(和细菌)的分离
11.6.1分离的准备
11.6.2病原物的分离
11.7真菌的生活史
11.8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
11.9类似真菌的生物引起的病害
11.9.1粘菌门(粘菌纲)引起的病害
11.9.2根肿菌引起的病害
……
第12章原核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细菌和柔膜菌
第13章寄生性高等植物、入侵性攀缘植物和寄生性绿藻引起的植物病害
第14章病毒导致的植物病害
第15章线虫导致的植物病害
第16章具鞭毛原生动物引起的植物病害
术语表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