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

5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春山、成岳 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6

知友书房的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春山、成岳 著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7
  • 版次 1
  • ISBN 9787568061810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4页
【内容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版)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与管理;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其中对大气、水、噪声、生态、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成果的编制也作了必要的介绍。本书不仅注重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阐述,同时注重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在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各章中均有案例分析。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吴春山,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工作经历1994-2002,福建师范大学,实验中心环境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教学工作2002-今,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及教学,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迁移与转化,水污染治理等。近期主要课题福建省科技厅 福建省“十三五”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基本条件研究福建省科技厅 高氨氮废水的多级AN/O高效脱氮工艺研发近期成果多段多级A/O工艺在屠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17,33(10):112-115UASB+延时曝气+混凝沉淀处理DMBA生产废水.中国给水排水,2017,33(12):108-111污泥基生物炭对垃圾渗滤液的吸附性能研究.环境工程,2017,35(2):1-4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分类(1) 

1.1.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 

1.1.2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3) 

1.1.3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4) 

1.1.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原则(4) 

1.2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4) 

1.2.1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4) 

1.2.2环境标准体系(6) 

1.3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8) 

1.3.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8) 

1.3.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0) 

1.4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12) 

1.4.1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12) 

1.4.2国内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12) 

习题(15) 

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管理(16) 

2.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6) 

2.1.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16) 

2.1.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7)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18) 

2.2.1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规定(18) 

2.2.2建设项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19) 

2.2.3环境敏感区的界定(20) 

2.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20) 

2.2.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21) 

2.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21) 

2.3.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21) 

2.3.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及评价要求(23) 

2.3.3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23) 

2.3.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24) 

2.3.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跟踪评价(24) 

习题(25) 

第3章工程分析(26) 

3.1污染物分类与源强计算(26) 

3.1.1污染物及其分类(26) 

3.1.2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26) 

3.2工程分析(31) 

3.2.1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31) 

3.2.2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41) 

3.2.3方案比选(42) 

3.3清洁生产(45) 

3.3.1清洁生产概述(45) 

3.3.2清洁生产发展(45) 

3.3.3清洁生产水平等级(46) 

3.3.4清洁生产分析指标(47) 

3.3.5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49) 

3.4循环经济(49) 

3.4.1循环经济的定义(49) 

3.4.2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50) 

3.4.3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50) 

3.4.4循环经济实例分析(51) 

习题(53) 

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4) 

4.1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54) 

4.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54) 

4.2.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4) 

4.2.2环境保护目标调查(57) 

4.2.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7) 

4.2.4区域污染源调查(57) 

4.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57) 

4.3.1污染源调查(57) 

4.3.2污染源评价(58) 

4.4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9) 

4.4.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59) 

4.4.2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67) 

4.4.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68) 

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9) 

4.5.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筛选与评价标准(69) 

4.5.2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71) 

4.5.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75) 

4.5.4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与现状评价(76) 

4.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81) 

4.6.1环境噪声现状调查(81) 

4.6.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81) 

4.6.3噪声和噪声评价量(82) 

4.6.4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82) 

4.6.5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83) 

4.7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84) 

4.7.1生态现状调查内容(84) 

4.7.2生态现状调查方法(84) 

4.7.3生态现状评价(85) 

4.8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85) 

4.8.1基本原则与要求(85) 

4.8.2调似兰鄯段(86) 

4.8.3调查内容与要求(86) 

4.8.4现状监测(87) 

4.8.5现状评价(88) 

习题(89) 

第5章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91) 

5.1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一般方法(91) 

5.1.1列表清单法(91) 

5.1.2矩阵法(91) 

5.1.3网络法(93) 

5.1.4图形叠置法(93) 

5.1.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94) 

5.1.6专家评价法(95) 

5.2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法(96) 

5.2.1模糊数学法原理(97) 

5.2.2隶属函数的确定(97) 

5.2.3应用举例(98) 

5.3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99) 

5.3.1灰关联分析法(99) 

5.3.2灰色聚类法(101) 

5.3.3应用举例(103) 

5.4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106) 

5.4.1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分析步骤(106) 

5.4.2应用实例(108) 

5.5环境影响评价的GIS技术(110) 

5.5.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110) 

5.5.2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111) 

习题(113) 

第6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5) 

6.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内容(115) 

6.1.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15) 

6.1.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2) 

6.2大气污染物扩散点源扩散模式(124) 

6.2.1无界高斯烟流扩散模式(124) 

6.2.2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126) 

6.2.3静小风扩散模式(128) 

6.2.4封闭性扩散模式(129) 

6.2.5熏烟扩散模式(130) 

6.2.6颗粒物扩散模式(131) 

6.2.7长期平均浓度公式(131) 

6.2.8日平均浓度计算(132) 

6.3非点源扩散模式(133) 

6.3.1线源扩散模式(133) 

6.3.2面源扩散模式(135) 

6.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中参数的选择与计算(137) 

6.4.1平均风速(137) 

6.4.2大气稳定度分级(138) 

6.4.3大气扩散参数(141) 

6.4.4有效源高(144) 

6.4.5混合层厚度(146) 

6.4.6防护距离(146) 

6.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48) 

6.5.1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49) 

6.5.2评价标准确定(150) 

6.5.3评价等级判定(150) 

6.5.4评价范围确定(151) 

6.6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对策(151) 

6.6.1建设阶段对策(151) 

6.6.2运行阶段对策(152) 

6.6.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建议(153) 

6.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推荐模式及案例分析(153) 

6.7.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推荐模式(153) 

6.7.2推荐模型参数及说明(154) 

6.7.2案例分析(158) 

习题(158) 

第7章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60) 

7.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环节(160) 

7.1.1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160) 

7.1.2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概述(164) 

7.1.3预测条件的确定(165) 

7.1.4模型概化(169) 

7.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中常用的水质模型(170) 

7.2.1水质模型概述(170) 

7.2.2河流常用水质模型(171) 

7.2.3湖泊、水库水质模型(178) 

7.2.4水质模型的参数估值(181) 

7.2.5水质模型的检验(184) 

7.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85) 

7.3.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评价工作等级(185) 

7.3.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90) 

7.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91) 

7.4.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污染(191) 

7.4.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评价工作等级(193) 

7.4.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6) 

7.5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197) 

7.5.1工业常用的水污染消减措施(198) 

7.5.2环境管理措施(198) 

7.5.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198) 

7.6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199) 

7.6.1项目概况(199) 

7.6.2评价等级的确定(201) 

7.6.3水环境影响预测(201) 

习题(203) 

第8章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5) 

8.1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05) 

8.1.1噪声源及其分类(205) 

8.1.2噪声的产生及传播途径(205) 

8.1.3声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标准(205) 

8.2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206) 

8.2.1噪声衰减计算式(206) 

8.2.2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207) 

8.2.3空气吸收衰减(207) 

8.2.4声屏障引起的衰减(208) 

8.2.5附加衰减(209) 

8.2.6反射效应(210) 

8.3声环境影响预测(210) 

8.3.1预测范围及预测点(210) 

8.3.2预测点声级计算和等声级图(211) 

8.3.3声环境影响预测模型(211) 

8.4声环境影响评价(214) 

8.4.1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214) 

8.4.2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和要求(216) 

8.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217) 

8.6声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18) 

8.6.1项目基本概况(218) 

8.6.2预测结果(218) 

8.6.3评价结论(218) 

习题(219) 

第9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220) 

9.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20) 

9.1.1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220) 

9.1.2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221) 

9.1.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22) 

9.1.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标准(223) 

9.2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230) 

9.2.1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230) 

9.2.2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231) 

9.2.3主要评价工作内容(231) 

9.2.4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232) 

9.2.5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预测(234) 

9.3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236) 

9.3.1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236) 

9.3.2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和要求(236) 

9.4固体废物污染控制(239) 

9.4.1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239) 

9.4.2固体废物的资源化(239) 

9.4.3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240) 

9.4.4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241) 

9.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42) 

9.5.1固体废物的类别和产生量(242) 

9.5.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243) 

习题(243) 

第10章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45) 

10.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245) 

10.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245) 

10.1.2生态环境影响判定依据(246) 

10.1.3影响因素的识别(246) 

10.1.4影响对象的识别(246) 

10.1.5影响性质与程度的识别(248) 

10.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因子(248) 

10.2.1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248) 

10.2.2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248) 

10.2.3评价因子的筛选(249) 

10.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49) 

10.3.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249) 

10.3.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249) 

10.3.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253) 

10.3.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53) 

10.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替代方案(254) 

10.4.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54) 

10.4.2替代方案(255) 

10.5外来物种风险评估(256) 

10.5.1外来物种评估的原则(256) 

10.5.2外来物种评估的工作程序(257) 

10.5.3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的实施(257) 

10.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58) 

10.6.1项目区概况(258) 

10.6.2生态环境影响识别(258) 

10.6.3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及参数(258) 

10.6.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技术方法及应用(259) 

10.6.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63) 

习题(263) 

第11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265) 

11.1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265) 

11.1.1对流(265) 

11.1.2弥散(265) 

11.1.3微生物降解、挥发、吸附和吸收(266) 

11.2土壤环境影响识别(267) 

11.2.1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267) 

11.2.2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途径、因子识别(269) 

11.2.3建设项目土壤环境敏感目标识别(269) 

11.3评价工作程序与等级(270) 

11.3.1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270) 

11.3.2评价工作等级(271) 

11.4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73) 

11.4.1预测评价范围与因子(273) 

11.4.2预测与评价方法(273) 

11.5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276) 

11.5.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276) 

11.5.2跟踪监测(276) 

11.6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77) 

11.6.1项目概况(277) 

11.6.2评价等级和范围的确定(277) 

11.6.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277) 

习题(279) 

第12章环境风险评价(280) 

12.1环境风险评价概述(280) 

12.1.1环境风险(280) 

12.1.2环境风险评价(280) 

12.1.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281) 

12.2环境风险识别与度量(281) 

12.2.1环境风险识别的内容和类型(281) 

12.2.2环境风险识别的方法(281) 

12.2.3环境风险的度量(282) 

12.3环境风险评价(284) 

12.3.1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和内容(284) 

12.3.2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确定(285) 

12.3.3源项分析(291) 

12.3.4后果估算(296) 

12.3.5风险评价(297) 

12.4环境风险管理(298) 

12.4.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298) 

12.4.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99) 

12.6环境风险评价实例(299) 

12.6.1项目概况(299) 

12.6.2风险调查(299) 

12.6.3环境风险潜势(299) 

12.6.4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301) 

12.6.5风险识别(301) 

12.6.6事故情形分析(303) 

12.6.7风险预测与评价(304) 

12.6.8环境风险管理(305) 

习题(305) 

第13章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306) 

13.1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概述(306) 

13.1.1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内涵(306) 

13.1.2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和经济分析(306) 

13.1.3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必要性和意义(307) 

13.2环境经济评价方法(308) 

13.2.1环境价值(308) 

13.2.2环境价值评估方法(309) 

13.3费用效益分析(313) 

13.3.1费用效益分析的含义(313) 

13.3.2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区别(314) 

13.3.3费用效益分析的方法(314) 

13.3.4敏感性分析法(316) 

13.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步骤(317) 

13.4.1环境影响的筛选(317) 

13.4.2环境影响的量化(318) 

13.4.3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318) 

13.4.4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318) 

13.5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案例分析(318) 

13.5.1研究区概况(318) 

13.5.2评价因子筛选及其量化方法(319) 

13.5.3生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320) 

13.5.4生态环境成本总评价结果(323) 

习题(323) 

第14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25) 

14.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325) 

14.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325) 

14.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原则与范围(325) 

14.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326) 

14.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327) 

14.2.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327) 

14.2.2规划分析(328) 

14.2.3现状调查与评价(328) 

14.2.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29) 

14.2.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0) 

14.2.6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332) 

14.2.7环境容量估算(333) 

14.2.8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334) 

14.2.9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335) 

14.2.10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336) 

14.2.11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337) 

14.2.12公众参与和会商意见处理(337) 

14.2.13评价结论(337) 

14.2.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338) 

14.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339) 

14.3.1总则(339) 

14.3.2规划分析(340) 

14.3.3现状调查与评价(344) 

14.3.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45) 

14.3.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46) 

14.3.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347) 

14.3.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347) 

14.3.8具体项目控制措施及已实施工程的整改措施(348) 

14.3.9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349) 

14.3.10公众参与(349) 

14.3.11评价结论(349) 

第15章公众参与(350) 

15.1公众参与概述(350) 

15.1.1公众参与的目的(350) 

15.1.2公众参与的意义(350) 

15.1.3公众参与的原则(351) 

15.1.4公众参与的一般程序(351) 

15.1.5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351) 

15.2公众参与的内容与方式(353) 

15.2.1公众参与的内容(353) 

15.2.2公众参与的方式(355) 

15.2.3特殊规定(357) 

15.3公众参与在中国的发展(357) 

15.3.1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357) 

15.3.2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358) 

习题(359) 

第16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360) 

16.1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类型(360) 

16.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类型(360) 

16.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类型(360) 

16.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360) 

16.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360) 

16.2.2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363) 

16.2.3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编制(364) 

16.2.4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写(364) 

16.2.5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编写(365) 

习题(366) 

参考文献(36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