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有机化学基础(上)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有机化学基础(上)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有机化学基础(上)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有机化学基础(上)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有机化学基础(上)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有机化学基础(上)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有机化学基础(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有机化学基础(上)

50 九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荣国斌 编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1-10

知友书房的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里面完好无损 蛮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荣国斌 编
  •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2
  • ISBN 9787562818588
  • 定价 34.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0页
  • 字数 554千字
  • 丛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国家关于“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精神以及教育部“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中有机化学部分的要求而编写的。全书分上下两册共25章。上册包括有机结构理论和有机反应方程式;烷烃和环烷烃;立体化学;质谱;烯烃、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炔烃;核磁共振谱;苯系芳香族化合物和芳香性;苯的化学反应;杂环化合物;卤代烃;醇-和酚等章节。下册包括醚和环氧化物;醛和酮;羧酸;羧酸衍生物;含氮化合物;周环反应;糖;氨基酸、肽和蛋白质;核酸;类脂化合物;代谢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设计等章节。每章均有习题,书内附有有关反应在《organicReactions》和《OrganicSynthesis》中的参考文献,书末附有主题词索引、西文(中文)人名索引、西文符号与缩写以及有机化合物的氢核磁共振谱、碳核磁共振谱的特征吸收峰索引。
  本书可作为应用化学专业、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有机化学的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有关科研工作者参考。
【目录】
1有机结构理论和有机反应方程式
1.1有机化合物
1.1.1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1.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1.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1.2.1原子轨道和八隅体
1.2.2共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
1.2.3分子轨道理论
1.2.4键长、键角和键能
1.2.5电负性、偶极矩和极性、极化
1.2.6孤对电子和形式电荷
1.2.7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式
1.2.8共振论
1.3有机化合物中比共价键弱的作用力
1.3.1范氏力
1.3.2氢键
1.4有机分子内的张力
1.5有机化学中的酸和碱
1.5.1Br6nsted质子理论
1.5.2Lewis电子理论
1.6电子效应
1.6.1诱导效应和场效应
1.6.2共轭效应
1.6.3超共轭效应
1.7立体效应
1.8溶剂效应
1.9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1.10有机反应的表示方式和符号的应用
1.11怎样学习有机化学
习题

2烷烃和环烷烃
2.1烷烃的构造和同分异构
2.2烷烃的命名
2.2.1传统命名法
2.2.2系统命名法
2.3烷烃的构象分析
2.4环烷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2.5环烷烃的命名
2.6小环环烷烃的张力
2.7环丙烷、环丁烷和环戊烷的构象
2.8环己烷的构象
2.9中环和大环的构象
2.10构象分析
2.11单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2.12双取代和多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2.13多环分子的构象
2.14饱和烃的来源与制备
2.14.1开链烷烃的制备
2.14.2环烷烃的制备
2.15烷烃的物理性质
2.16烷烃的化学性质
2.16.1氧化反应
2.16.2热解反应
2.16.3磺化和硝化反应
2.16.4卤化反应
2.16.5环烷烃的开环和取代反应
2.17甲烷氯化反应的机理自由基链式取代反应过渡态理论
2.18烷烃的卤化反应
2.19石油工业
习题

3立体化学
3.1对映异构和四面体碳
3.2偏振光和分子的旋光性
3.3对称元素和手性
3.4手性原子和手性分子
3.5比旋光度
3.6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3.6.1手性分子的表示方式
3.6.2Fischer投影式
3.6.3Cahn-Ingold—Prelog次序规则和R/S命名体系
3.6.4外消旋体
3.7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
3.8含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内消旋体
3.8.1非对映异构体
3.8.2内消旋体
3.9对映异构体的性质
3.10同分异构现象小结
3.11外消旋体的拆分
3.12产生手性中心的反应(工):前手性碳原子上的卤化反应
习题

4质谱
4.1概述
4.2样品的电离
4.3质谱离子的主要类型
4.4分子离子峰的判别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4.5分子式的确定
4.6质谱离子碎裂的机理和类型
4.6.1碎裂的一般规律
4.6.2碎裂的类型
4.6.3影响碎裂的因素
4.7质谱谱图解析
4.8饱和烃的质谱
4.8.1烷烃的质谱
4.8.2环烷烃的质谱
习题

5烯烃
5.1烯烃的结构
5.2烯烃的顺一反异构和稳定性
5.2.1烯烃双键产生的顺反异构
5.2.2同分异构烯烃的稳定性
5.3烯烃的命名
5.4烯烃的物理性质
5.5烯烃的制备
5.6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5.6.1加卤反应
5.6.2与Hx的加成反应马氏规则
5.6.3与浓硫酸的反应和水合反应
5.6.4碳正离子的结构及其后续的重排反应
5.6.5加次卤酸
5.6.6羟汞化反应
5.6.7硼氢化反应
5.6.8与卡宾的反应
5.7与HBr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5.8烯烃的氢化反应
5.9烯烃的氧化反应
5.10烯烃的复分解反应
5.11双键a—H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5.12烯烃烷烃烷基化反应
5.13烯烃的亲核加成反应
5.14环烯烃和Bredt规则
5.15二烯烃
5.15.1孤立二烯
5.15.2累积二烯
5.15.3共轭二烯
5.16手性的连二烯和Caabb、Caaab类分子
5.17共轭二烯的反应
5.17.11,2-加成反应和1,4-加成反应
5.17.2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
5.17.3二茂铁
5.18聚合反应
5.19产生手性中心的反应(Ⅱ):HX对烯烃的加成
5.20烯烃的质谱解析
习题

6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
6.1光的基本性质
6.2分子吸收光谱的原理及产生、检测和记录
6.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6.4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6.4.1分子的振动形式
6.4.2振动方程
6.4.3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6.5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6.5.1红外光谱的分区和基团特征频率
6.5.2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6.6红外光谱的解析
6.7烷烃和烯烃的红外光谱
习题

7炔烃
7.1炔烃的结构
7.2炔烃的命名
7.3炔烃的物理性质
7.4端基炔烃的酸性
7.5炔烃的制备
7.5.1乙炔的制备
7.5.2其他炔烃的制备
7.6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7.6.1和HX的加成
7.6.2和卤素的加成
7.6.3水合反应
7.6.4硼氢化反应
7.7炔烃的氢化还原反应
7.8炔烃与碱金属/液氨及负氢离子的还原反应
7.9炔烃的氧化反应
7.10炔烃的亲核加成反应
7.11炔烃的聚合反应
7.12炔烃的质谱和红外光谱解析
7.13有机合成化学(工):反合成分析
习题

8核磁共振谱
8.1核磁共振的原理
8.2氢核磁共振谱
8.2.1H的化学位移
8.2.2自旋一自旋偶合和偶合常数
8.2.3质子数目的测定
8.2.4HNMR谱的解析
8.2.5烃的HN:MR谱
8.3碳核磁共振谱
8.3.1C的化学位移
8.3.2DEPT技术确定碳原子的类别
8.3.3CNMR的解析
习题

9苯系芳香族化合物和芳香性
9.1苯的Kekule结构、稳定性和共振结构
9.2苯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9.3苯的分子轨道、芳香性和Hnckel4n+2理论
9.4芳香性离子
9.5轮烯
9.6杂环芳香性
9.7多环芳烃
9.7.1联苯
9.7.2手性的联苯类分子和Caaaa型分子
9.7.3三苯甲烷
9.7.4萘蒽菲
9.7.5稠环芳烃
9.7.6稠环芳性
9.8芳香烃的来源、工业用途及安全性
9.9全碳分子
9.10芳烃的质谱和紫外、红外吸收光谱
习题

10苯的化学反应
10.1亲电取代反应
10.1.1苯的卤代反应
10.1.2苯的硝化反应
10.1.3苯的磺化反应
10.1.4苯的烷基化反应
10.1.5苯的酰基化反应
10.1.6取代基效应和定位规则
10.1.7反应条件和反应速率
10.2有机合成反应(Ⅱ):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位置选择性
10.3氧化反应
10.4还原反应
10.5加成反应
10.6多环芳烃的反应
习题

11杂环化合物
11.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杂芳性
11.2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酸碱性
11.3五元杂环单环体系
11.3.1呋喃、吡咯和噻吩的亲电取代反应
11.3.2呋喃的加成反应
11.3.3五元杂环化合物上侧链的反应
11.4六元杂环单环体系
11.4.1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
11.4.2吡啶的亲核取代反应
11.4.3吡啶盐的反应
11.4.4吡啶衍生物侧链的反应
11.5含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和六元苯并杂环体系
11.5.1吲哚的合成
11.5.2喹啉的合成
习题

12卤代烃
12.1卤代烃的结构
12.2卤代烃的命名
12.3卤代烃的制备
12.4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2.5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12.5.1SN2反应
12.5.2sNl反应
12.5.3影响SN2和SN1的因素
12.6卤代烃的消除反应
12.6.1E2反应和E1反应
12.6.2消除反应中的立体化学过程
12.7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12.8脱卤反应和还原反应
12.9卤代芳烃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12.10卤代芳烃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12.11苯炔
12.12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
12.12.1有机镁试剂和格氏反应
12.12.2有机锂试剂
12.12.3有机锌化合物和有机铝化合物
12.13几个常见的卤代烃及其用途
12.14有机氟化物
12.15卤代烃的谱学解析
习题

13醇和酚
13.1醇和酚的结构及命名
13.2醇和酚的制备
13.2.1醇的制备
13.2.2酚的制备
13.3几个常见的醇和酚
13.4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13.5醇的化学性质
13.5.1醇的酸性和碱性
13.5.2与氢卤酸反应
13.5.3与其他无机酸反应
13.5.4与卤化磷反应
13.5.5与氯化亚砜反应
13.5.6脱水消除反应
13.5.7氧化和脱氢反应
13.6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
13.7酚的化学性质
13.7.1酚的酸性和碱性
13.7.2酚醚和酚酯
13.7.3氧化反应
13.7.4卤代反应
13.7.5硝化反应
13.7.6磺化反应
13.7.7傅一克反应
13.7.8与氯仿的反应
13.7.9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13.7.10酚酯重排反应
13.8多元酚
13.9有机合成反应(Ⅲ):保护和去保护
13.10醇和酚的谱学解析
13.10.1质谱
13.10.2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
13.10.3核磁共振谱
习题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里面完好无损 蛮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