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2.9折 ¥ 70 九五品
库存2件
作者魏晓兰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27
本书以马思聪的七部交响音乐作品(两部交响曲、两部管弦乐组曲及三部协奏曲)为研究对象,集中阐述作曲家在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技术构成与技法特色,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以时间为脉络,探讨不同时期其交响音乐创作技法与音乐风格的演进,从而揭示其交响音乐创作的新发展与新突破及审美特征,探索作曲家将朴实无华的民族性,与专业音乐创作中传统和现代作曲技法创造性有机相结合的途径,并总结其对我国交响音乐创作、尤其是民族化交响音乐的重要贡献及成就。
魏晓兰,女,1977年生,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作品分析)博士,教授,现为四川音乐学院作曲家系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学会成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曲式学、音乐作品分析、评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康巴安多嘉戎地区原生态藏族民歌音乐特征差异化比较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当代四川合唱创作中的提炼与发展》、西南音乐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当代四川歌剧音乐创作研究》等项目,并参研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
中文摘要
Abstract
凡例
导论
第一章马思聪交响音乐的曲式结构
第一节规范化曲式
第二节变体曲式
第三节边缘曲式
第二章马思聪交响音乐作品的体裁及套曲组织
第一节马思聪交响音乐作品的体裁
第二节马思聪交响音乐的套曲结构及特点
第三节马思聪协奏曲的套曲结构及特点
第四节马思聪交响组曲的套曲结构及特点
第三章马思聪交响音乐作品的总体结构特征
第一节对传统曲式中调性布局思维的继承、发展和突破
第二节马思聪的个性化结构特征
第四章《第一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
第一节作品概观
第二节创作构思
第三节旋律语言的特点
第四节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第五节配器的手法及使用特征
第六节对古典交响思维的继承与创新
第五章《小提琴协奏曲》创作技法研究
第一节作品概观
第二节旋律语言的特点
第三节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第四节复调技术的使用特征
第六章《欢喜组曲》创作技法研究
第一节作品概观
第二节旋律语言体现出的现代音乐风格特征
第三节节奏、节拍体现的新特点
第四节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第五节“调式半音体系”技法的初步成形
第七章《山林之歌》创作技法研究
第一节作品概观
第二节旋律语言的特点
第三节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第四节复调技术的使用特征
第五节配器手法及使用特征
第六节“调式半音体系”技法的全面升级
第八章结论
第一节马思聪交响音乐创作技法的发展与演进
第二节对马思聪交响音乐创作的整体评价
第三节马思聪交响音乐的创新性与艺术价值
第四节本书局限性及后期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