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
  •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
  •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
  •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
  •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

70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闵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俊杰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2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俊杰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6
  • 版次 1
  • ISBN 9787561758847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1页
  • 字数 32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本书由黄俊杰教授近年来部份研究成果共十三篇论文集结而成。内容上大致可归属两大范畴:一是关于东亚儒学经典诠释传统的探讨,二是关于中国思维方式,尤其是对“身体”思维的研究。形式结构上则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儒学史的新视野》由四篇论文组成;第二部份《日本儒学与经典诠释》由五篇论文组成,主要分析近三百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儒者对中国儒家经典的诠释;第三部份《儒家身体思维探索》由四篇论文组成,探讨极具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国思维传统。
【作者简介】
黄俊杰,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博士,曾任新加坡儒家伦理小组顾问,美国华盛顿大学、马利兰大学、Rutgers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东吴大学东吴通识讲座教授、台湾通识教育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2005起)。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总主持人、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员。获得学术荣誉包括美国王安汉学研究奖(1988)、杰出人才讲座(1997—2002)、胡适纪念讲座(2005—2006)、台湾大学学术研究杰出专书奖(2006、2007)、中山学术著作奖(2006)。
著有:《东亚儒学:经典与诠释的辩证》(2007)、《德川日本(论语)诠释史论》(2006)、TaiwaninTransformation(1895—2005)(TrarisactionPlablistlers,2006)MencianHermeneutics:AHistoryofInterpretationsinChian(2001)、《孟子》(1993)、《孟学思想史论》(卷一)(1991)、(卷二)(1997)等书。
【目录】
余序
自序
儒学史研究的新视野
一、东亚儒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儒家诠释学刍议
(一)引言
(二)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研究之目标
(三)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研究方法刍议
(四)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的研究方向
(五)结论
引用书目

二、从儒家经典诠释史观点论解经者的“历史性”及其相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儒家诠释学的特质与经典诠释者的“历史性”
(三)解经者的“历史性”是开发经典潜藏涵义的催化剂
(四)经典与解释者的对话是创造经典之永叵性的活水源头
(五)结论
引用书目

三、儒家论述中的历史叙述与普遍理则
(一)引言
(二)儒家的历史叙述是证立普遍理则的手段
(三)儒家历史叙述与普遍理则之间的紧张性:经典中的“道”与圣人
(四)解经以求“道”的两种方法及其问题
(五)结论:兼论儒家经典诠释的关键点
引用书目

四、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
(一)引言
(二)儒家传统中的宗教性:涵义与渊源
(三)儒学的“宗教眭”之特质
(四)两项质疑及其回应
(五)结语
引用书目

日本儒学与经典诠释
五、伊藤仁斋对孟子学的解释:内容、性质与涵义
(一)背景与问题
(二)仁斋孟子学之内涵
(三)仁斋孟子学的性质与方法
(四)仁斋孟子学的思想史涵义
(五)结论
引用书目

六、中井履轩的孟子学:善性的“扩充”与“道”之人间性的重建
(一)引言
(二)中井履轩释孟的方法:历史的解读方法
(三)中井履轩对孟子性善论的再诠释:“扩充”而不是“克治”
(四)中井履轩对孟子的“道”的解释:“道”的人间性的重建
(五)中井履轩孟子学的思想史定位
(六)结论
引用书目

七、中井履轩对朱子学的批判:从《四书》的再诠释出发
(一)引言
(二)朱子学脉络中“心”与“理”之关系
(三)中井履轩批判朱子学的途径与方法
(四)中井履轩批判朱子学的内容:“心”、“理”及其关系的重建
(五)结论:丸山论旨的再思考
引用书目

八、山田方谷对孟子养气说的解释
(一)引言
(二)山田方谷的孟子学解释:以孟子“知言养气”说为中心
(三)从孟子学诠释史脉络看山田方谷的孟子学
(四)从日本儒学史脉络看山田方谷的孟子学
(五)结论
引用书目

九、20世纪初期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
(一)引言
(二)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
(三)日本汉学家眼中的现实中国:事实与解释
(四)日本汉学家的中国观:洞见与局限
(五)结论:日本汉学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引用书目

儒家身体思维探索
十、传统中国的思维方式及其价值观: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
(一)前言
(二)传统中国的“联系性思维方式”及其内涵
(三)“联系性思维方式”的三种表现
(四)传统中国“联系性思维方式”下的价值观
(五)儒学与现代民主政治
(六)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人权理念
(七)结论
引用书目

十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身体政治论”:特质与涵义
(一)引言
(二)中国古代“身体政治论”的特殊面向:一个比较思想史的观点
(三)中国古代“身体政治论”论述中的思想涵义
(四)结论
引用书目

十二、古代儒家政治论中的“身体隐喻思维”
(一)前言
(二)古代政治思想史所见的身体隐喻及其涵蕴的问题
(三)“自我转化”是“世界转化”的起点:古代儒家的身体观与政治观
(四)孟子与荀子的身体隐喻中的政治意涵
(五)余论:身体与政治组织的空间性与时间性
引用书目

十三、“身体隐喻”与古代儒家的修养工夫
(一)前言
(二)“具体性思维方式”中的“身体隐喻”:“四体不言而喻”
(三)作为实践场域的身体及其在空间的展现
(四)作为内在整体性概念的身体及其工夫论:“心”、“气”、“形”的分野及其统一
(五)结论
引用书目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