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今墨医案解读(第2版)
  • 施今墨医案解读(第2版)
  • 施今墨医案解读(第2版)
  • 施今墨医案解读(第2版)
  • 施今墨医案解读(第2版)
  • 施今墨医案解读(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施今墨医案解读(第2版)

8 2.7折 30 八五品

仅1件

辽宁鞍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景山 编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吕景山 编
  •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0
  • 版次 2
  • ISBN 9787509129746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3页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施今墨医案解读(第2版)》由当代著名中医施今墨先生的得意门生吕景山主编,在第1版的基础上精选了施今墨临证医案130余例,包括内科各系统疾病和传染科、妇科疾病及各种杂病等。作者对各案的辨证立法、遣方原则及用药法理进行了精辟的解析,尤其对施老用方中的“对药”作了透彻的阐述,为各级医师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名医临证经验。适合于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西医学习中医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吕景山,男,1934年生,河南偃师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本科,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祝谌予教授。同年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任医师、主任医师。1986年调山西中医学院任教授。1991年调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任所长、主任医师。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精研“药对”、创用“穴对”和“同步行针法”,对糖尿病、冠心病、痛风、过敏性病症颇有研究。主要著作有《施今墨对药》(日本、韩国已译为该国文字出版)、《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施今墨医案解读》、《吕景山对穴》(日本、韩国已译为该国文字出版)、《冠心病中医诊治与调理》、《糖尿病中医诊治与调理》等。发表论文50余篇。1983年荣获山西省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年省工会给记二等功1次,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山西省老科协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目录】
第一章传染性疾病(外感病)
第一节感冒
一、风寒外袭
二、表寒里热
三、半表半里案
四、热入血室案
第二节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第三节温邪内伏
第四节暑湿
第五节暑风
第六节流行性腮腺炎(瘟毒发颐)
第七节百日咳(鹭鸶咳、顿咳)
第八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春温)
第九节结核性脑膜炎(头痛)
第十节疟疾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咽炎(喉痹)
第二节急性支气管炎(咳嗽)
一、风寒咳嗽
二、风热咳嗽
第三节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第四节大叶性肺炎(肺胀)
第五节肺脓肿(肺痈)
第六节支气管扩张(肺痈)
第七节支气管哮喘
第八节肺气肿(喘证)
第九节浸润型肺结核(肺痨)
第十节渗出性胸膜炎(悬饮)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呕吐(食积)
第二节呃逆(胃虚气滞)
第三节胃阴不足纳呆
第四节食管狭窄(噎膈)
一、阴亏气滞
二、积滞气逆
第五节食管癌(噎膈)
第六节脘胁胀痛(肝胃不和)
第七节消化性溃疡
一、肝肾两虚
二、寒湿困脾
三、中焦郁结
四、阳虚寒凝
第八节胃下垂(脾胃两虚)
第九节急性肠炎(泄泻)
第十节慢性肠炎(慢性泄泻)
一、脾肾阳虚
二、脾胃虚寒
三、命门火衰
四、脾虚泻利
五、脾虚湿寒
六、脾肾两虚久痢滑脱
第十一节痢疾
一、湿热痢
二、食积兼外感
第十二节阿米巴痢疾(寒热错杂)
第十三节脱肛
第四节慢性结肠炎(中气不足)
第五节肠结核(肠痨)
一、气阴两亏
二、气虚表里不和
第十六节便血
一、脾虚下血
二、气阴两亏
第十七节便秘
一、津亏血少
二、气虚阴亏
第十八节病毒性肝炎(黄疸)
第十九节肝硬化(瘕瘕)
第二十节结核性腹膜炎(腹痛)

第四章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眩晕)
一、实性高血压
二、虚性高血压
第二节低血压病(眩晕)
第三节风湿性心脏病(心悸、水肿)
第四节肺源性心脏病
第五节心内膜炎(心悸)
第六节冠心病心绞痛(胸痹)
一、心阴不足
二、气滞血瘀
三、肝肾阴虚

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肾炎(水肿)
第二节慢性肾炎(水肿)
第三节急性肾盂肾炎(淋证)
第四节膀胱结核(血淋)
第五节肾结核(血淋)
第六节输尿管结石(石淋)
第七节前列腺肥大(癃闭)
第八节附睾炎(淋证)
第九节遗尿(尿床)
第十节遗精
第十一节阳痿

第六章糖尿病
第一节肝肾两虚
第二节心肾两虚
第三节阴虚血热
第四节气阴两伤燥热
第五节阴虚阳亢
第六节气虚膏淋
第七节心肾两虚,阴阳失调
第八节肝胃不和
第九节糖尿病燥热伤阴
第十节气阴两伤案

第七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第一节头痛
一、肝阳头痛
二、胃寒头痛
三、血虚头痛
第二节面神经炎(面瘫)
第三节神经官能症(神志失常)
……

第八章风湿性疾病
第九章出血性疾病
第十章妇科疾病
第十一章杂病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