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共18册) 精装 全本全译
  • 资治通鉴(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共18册) 精装 全本全译
  • 资治通鉴(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共18册) 精装 全本全译
  • 资治通鉴(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共18册) 精装 全本全译
  • 资治通鉴(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共18册) 精装 全本全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资治通鉴(传世经典文白对照共18册) 精装 全本全译

中华书局出版。文白对照本《资治通鉴》,原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为底本,译文由人民大学、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六十余名专家翻译,流畅生动,是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版本

468 5.0折 928 全新

仅1件

安徽安庆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司马光 著,沈志华,张宏儒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41757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28元

上书时间2024-06-24

不羁的风99的书摊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1. 文白对照,阅读更加流畅。本次再版,继续沿用丛书独具匠心的“左面原文,右面译文”的文白对照版式,一个展开面上原文译文严格对应,方便读者对照阅读。

2. 全新修订,文字更加准确。本次再版,重新对照标点本《资治通鉴》核校了原文,修订了原版中原文、译文的若干讹误,使全书文字更加准确。

3. 纪年加粗,查考更加方便。本次再版,将原文、译文中的纪年文字改为黑体,更加醒目,译文纪年添加帝号年号,便于读者翻阅时快速找到目标年份。

4. 附录索引,检索更加便利。本次再版,增加了《资治通鉴纪年索引》和《资治通鉴史评索引》两个附录。通过《资治通鉴纪年索引》,读者可以快速检索《通鉴》某年所在的具体页码;通过《资治通鉴史评索引》,读者可以集中检索阅读司马光及历代贤哲的精彩史思。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并录司马光及历代贤哲评论二百一十八篇,成书二百九十四卷。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宋神宗钦定的,其书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宗旨,其中“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自古被视为学习历史,吸取经验,学习治国理政、修身齐家之道的经典之作。《资治通鉴》中所蕴含的领导艺术、管理经验、用人智慧、权谋战略等,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人们学习历史、汲取智慧、指导人生的不2之选。

文白对照本《资治通鉴》,原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为底本,authority准确;译文由人民大学、社科院、北京大学等authority学术机构的六十余名专家翻译,流畅生动,是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资治通鉴》读本。2009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此次再版,对内容和版式都做了修订完善,使得文字更加准确,查考更加方便,检索更为便利,努力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资治通鉴》读本。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 -1086),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宋神宗时,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潜心编纂《资治通鉴》。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亲自定稿,亲力亲为。每天五更初即起,点灯著述,一直工作到夜半。为防止自己贪睡,还制作了一个圆木枕头,称为“警枕”。可见其修书之精勤。宋元时有人见过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草稿,发现其中无一笔作草字,一丝不苟。可见其修书之严谨。司马光后来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确是实话。可以说,《资治通鉴》是凝聚司马光毕生心血的巨著。

精彩书评
1.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胡三省

2.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也。——王鸣盛

3. 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曾国藩

4. 《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皆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毛泽东

目录
前言
凡例
资治通鉴序御制
卷第一~卷第十六(第一册)
卷第十七~卷第三十六(第二册)
卷第三十七~卷第五十二(第三册)
卷第五十三~卷第六十八(第四册)
卷第六十九~卷第八十九(第五册)
卷第九十~卷第一百二(第六册)
卷第一百三~卷第一百一十八(第七册)
卷第一百一十九~卷第一百三十四(第八册)
卷第一百三十五~卷第一百五十六(第九册)
卷第一百五十七~卷第一百七十六(第十册)
卷第一百七十七~卷第一百九十二(第十一册)
卷第一百九十三~卷第二百七(第十二册)
卷第二百八~卷第二百二十二(第十三册)
卷第二百二十三~卷第二百三十六(第十四册)
卷第二百三十七~卷第二百四十九(第十五册)
卷第二百五十~卷第二百六十五(第十六册)
卷第二百六十六~卷第二百七十九(第十七册)
卷第二百八十~卷第二百九十四(第十八册)
附录一:进书表奖谕诏书校勘人姓名
附录二:《资治通鉴》纪年索引
附录三:《资治通鉴》史评索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