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路上大工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创新路上大工匠

10 3.1折 32 全新

仅1件

河南洛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顾骏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0-10-1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顾骏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5
  • 版次 1
  • ISBN 9787567127272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寄托着助推中国整体国力大跃升的工匠和工匠精神,必须有高立意、大境界,必须超越单纯经济学视野,而聚焦于中国在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中的长远定位:新时代呼唤的工匠和工匠精神必须服务于从根本上改变刻写在苹果手机背后的“美国设计、中国组装”的局面,创新而不只是守成,想象而不只是经验,动脑而不只是动手,思想而不只是技能,才是中国当下乃至未来需要的大工匠!
  本书选择了上海大学十位卓有成就的教授和研究员,展示了他们锲而不舍、终成佳绩的过程和贡献之片段。把他们誉为“大工匠”,意在表达对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所急需的人才和仍然有待破题的创新体制建设之有限理解、无限期待。他们懂理论、有技术、能思想、会管理,*重要的共同标志是拿出了得到行业认可的产品包括专利。他们既不是传统意义上只会精工细作的匠人,也不是历史上只会坐而论道的书生,不是专为解决细节问题而生的“程序猿”,也不是有所发现但只为完成KAI的“教书匠”,而是将眼光瞄准人类未来,关注世界大格局,把握自己所在领域的大方向,探寻技术发展的新路径,并成功地把自己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产学研”全流程中融为一体,达到文理相通的新型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能把对世界的想象变成现实世界的大工匠!
  所以,本书意旨所归不在于展示个人,不在于展示某个大学校园中的小群体,而在于力图为支撑起这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大国身姿的无数中国大工匠树一组象征,立一尊群雕,谱一串音符!
【作者简介】
顾 骏: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策划人,长期从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研究,担任国家民政部等党政部门决策咨询专家、中央电视台等各类媒体的特约评论员,为《中国教育报》《中国经营报》等十多家报纸杂志撰写时政评论,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演绎深化工作小组”创意策划专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专家。著有《人·仁·众:人与人的智慧》《犹太智慧:创造神迹的人间哲理》《传统中国商人智谋结构》《犹太商人的智慧》《流动与秩序》《活力与秩序》《和谐社会与公共治理——顾骏时评政论集》《大国方略——走向世界之路》等,主持各类课题20余项。曾获上海市第五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2002—2003)一等奖、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02—2003)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十一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通俗读物(著作类)一等奖等。2015年度获评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提名。

作者:在国际上有重大学术影响力和卓越科研成就的教授和研究员,各院系的领军人物。顾骏、罗均、张新鹏、郭毅可、罗宏杰、肖俊杰、许斌、蔡传兵、王国中、施利毅、金东寒。
【目录】
前言 中国需要大工匠  顾骏/ 001

一、工匠背后是国家命运/ 002

二、世界走在拐点上/ 005

三、大国需要大工匠/ 010

 

第一章  国家战略与万众创新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顾骏/ 015

一、科技创新与国家地位/ 017

二、中国科技创新的筚路蓝缕/ 018

三、科技创新中国家作用的演进/ 024

四、科学与技术联姻对国家的要求/

026

五、优势与短板,科技创新中国家的自觉/

028

六、创新成果引发的利益冲突/ 033

七、“鸡与蛋”,长远看待“国有资产”/

035

八、让创新者愉悦/ 038

 

第二章 激流险潭,且看无人胜有人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罗均/043

一、无人真比有人厉害?/ 043

二、上海大学无人艇从何处驶来/ 044

三、站在黄浦江畔,遥望祖国辽阔海岸线

/ 046

四、无人艇何以不需要人?/ 047

五、无人艇何以胜过人?/ 048

六、小有小的难处 / 055

七、“小白”与“精海爸爸”/ 057

八、青春在创新中激荡 /060

九、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走自己的路 /

061

十、从中国机器人到机器中国人 /

063

十一、年轻工程师创新的动力在哪里?/

065

 

第三章 大数据需要大思想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郭毅可/067

一、创新就是好玩/ 067

二、创新,创意,创业,原来是这样的关系/

071

三、概念创新如何直接提升国家实力?/

073

四、创新怎么玩?/ 075

五、给彭丽媛的礼物:创新和创意如何走到一起 / 076

六、全球大数据走到哪里了? / 078

七、中国处于大数据产业链哪一环? /

079

八、中国能否“安安稳稳做中游”? /

082

九、中国在数据科学领域如何再上一步?/

084

十、如何让机器更像人? / 085

 

第四章 材料基因自有创新密码

上海大学  罗宏杰/ 087

一、中国如何赢得“瓷国”美名?/

087

二、由陶至瓷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089

三、创新也需要讲原则?/ 090

四、从发现到发明,创新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093

五、材料何以也要讲基因? / 095

六、如何找到材料的基因?/ 096

七、材料基因,中国在世界上占据什么地位?/ 098

八、再现自然过程也是创新吗? /100

九、如何做一个“既能又巧”的大工匠?

/101

 

第五章 补心更需别出心裁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肖俊杰/

105

一、如何让跳不动的心脏复苏?/ 108

二、心脏修复有何妙招?/ 110

三、“心脏修复”的活好干吗? /112

四、内源性修复之一:中国发明的路径?

/ 114

五、内源性修复之二:上海大学还有企图?/

116

六、内源性修复之三:上海大学专家还有涉猎?/ 117

七、外源型心脏修复:国外在干什么?/

119

八、癌细胞还能提供心脏修复的灵感?/121

九、上天真会眷顾有心的创新者? /

123

十、创新者如何定义创新? / 124

十一、心脏修复,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多大距离?/ 125

 

第六章  为“云”底下私密与开放的悖论解方程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新鹏/ 129

一、私密与开放可以兼得乎?/ 130

二、搭建跨越私密与开放的桥梁 /

133

三、道理简单,用途不简单/ 135

四、创新就是先想到 / 136 

五、创新是共同体的事业 / 137 

六、密文域数据处理双向发力 / 138

七、图文域数据处理,中国处于什么位置?/

140

八、算法也是创新吗?/ 143

九、创新算法,超越算法/ 145

十、创新动力来自自我实现 / 147

 

第七章 在意外中享受化合而成的乐趣

上海大学理学院  许斌 / 149

一、药物是怎么炼成的?/ 151

二、化学家在新药创制中干什么? /

152

三、药物是如何产生疗效的?/ 155

四、化合物设计有哪些基本环节? /

156

五、化学家如何修饰药物骨架? /

158

六、化学家如何构建化合物骨架?

/159

七、化学家如何建设化合物库? /161

八、上海大学化合物库有什么特点?

/164

九、药物研制,学科如何协同? /

165

十、好玩的化学,好玩的化学家 /

167

十一、中国化学研究在世界上的地位/ 170

十二、化学家创新动力的来源 / 171

 

第八章 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上的“超导”路径

上海大学理学院   蔡传兵/ 175

一、迎战超导材料高门槛/ 176

二、匠心独运超导材料研发 / 178

三、厚积薄发博采众长定方向 / 180

四、低高温和物理化学方法超导技术 /

181

五、筚路蓝缕的超导带材产业化 /

185

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187

七、性价比乃产业化关键的关键/ 188

八、超导领域里中国的跑道 /191

九、产学研中的困惑和难题/ 192

十、创新动力来自追求走自己的路

/196

 

第九章 为音视频传输立中国规矩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国中/ 199

一、中国标准中国造/ 200

二、AVS:音视频传输先要做成“奶粉”/ 202

三、音视频压缩:用数学欺骗眼睛 /

204

四、算法需要工程实验证明 / 208

五、产业化:从标准到应用 / 211

六、突破知识产权的瓶颈 / 212

七、善学勤思才能有所创造 / 213

八、音视频技术,中国处在什么位置?/

214

九、创新也可以“套公式” / 216 

十、工程师对创新不失理智的态度 /

217

 

第十章 纳米研发:小尺度背后的大体制

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施利毅/ 219

一、纳米是一个技术链概念 / 220

二、四处现身的纳米 / 222

三、小的是活泼的 / 223

四、“非驴非马”的杂化涂料 / 224

五、不通又通的“压敏陶瓷”/ 226 

六、充满设计感的纳米研发 / 228

七、上海大学纳米研究的长项与短板 /

230 

八、纳米研发,中国还不尽如人意 /

231

九、大学科技园作为协同平台 / 234

十、在为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 236

 

第十一章 管理好创新的发动机

上海大学  金东寒/ 239

一、上海建科创中心路在何方? /

241

二、技术也是产品吗? / 242

三、知识应该如何管理? / 243

四、工程师创新的动力来自哪里? /

246

五、突破老办法也算创新? / 247

六、工程师也是手艺人? / 248 

七、爱学习与当工程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250

八、博士就不能干“低层次的活”? /

251

九、未来工程师从何入手学会创新? /

254

 

第十二章 中国大工匠:从跟随到引领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顾骏 / 257

一、中国高速发展必有道理 / 258

二、中国难题:走出自己的路 / 260

三、谜一样的中国 / 263

四、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结构 / 265

五、中国技术创新源远流长/ 270

六、中国技术创新的文化优势 / 272

七、中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瓶颈 /275

八、凤凰涅槃,中国大工匠引领世界的态势

/ 280

 

后记/

28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