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文脉丛书(16开精装 全95册 原箱装)2B24z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河南文脉丛书(16开精装 全95册 原箱装)2B24z

cwg

75040 8.0折 938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展龙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55480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3800元

上书时间2022-02-24

北京经济网上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版説明
漢唐時期,儒家經説拘泥師説,篤守古義,訓釋相傳,莫敢同異。至北宋慶曆後,諸儒秉持己意,發明經旨,催生了一股懷疑經傳,不守註疏的疑古思潮。其間,伊洛二程遠承儒家統绪,融通各家學説,肇啓理學宗派—洛學。
二程以降,洛學日盛,後繼不絶,支派縱横,如關學後勁吕大臨,轉師二程,『涵養深醇,妙達義理』;涪陵譙定,精通易學,會同洛蜀,創涪陵學派,爲『程門大宗』;上蔡謝良佐,上承二程『格物』,下啓朱熹『窮理』,又開陸氏 『心理』;福建楊時、李侗、羅從彦、朱熹等,程門立雪,倡道東南,成爲『閩學』;東萊吕希哲、吕希純、吕好問、吕切問、吕本中、吕祖謙等,學出關洛,明理躬行,有中原文獻之傳,創婺州致用之學;浙東周行己、鄭伯熊等,推揚理學,專注事功,世稱『永嘉學派』。諸儒尊承洛學,變古創新,繼往開來,蔚爲宋學主脈,尊爲官學正統。
本編所謂『河南文脈』,大體不出洛學一脈,義例則本諸《洛學編》所列宋學名儒。《洛學編》,清湯斌撰,成於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凡四卷,分前編、正編。前編列漢杜子春、鄭興、鄭衆、服虔,各講求師法,專心訓解,於《周禮》《春秋》《易》《詩》《左傳》用力尤深,聲名最著。次列唐韓愈,宋穆修,韓愈尊儒反佛,護衛道統,『以六經之文爲諸儒倡』『後之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穆修,師承陳摶,傳其易學,倡爲古文,以爲『夫學乎古者,所以爲道』『道者,仁義之謂也』。正編列宋程頤、程颢、邵雍、吕希哲(附吕居仁)、尹焞、謝良佐、張繹、劉絢、李吁(附孟厚)、朱光庭、邵伯温、程迥等人;列元許衡、姚樞(附姚燧),明薛碹、曹端、閻禹錫(附白良輔、喬縉)、王鴻儒、許誥、何瑭( 附周道、婁樞、劉涇) 、崔銑、王廷相、王尚綱、尤時熙(附李士元、謝江、陳麟、董堯封)、魯邦彦、孟化鯉、吕坤、楊東明(附楊澗)、徐養相、王以悟、張信民(附申志深)、賀仲軾、吕維祺、劉理順、王慕祥等。洛學薪火相傳,慧命相續由此可見。湯書原爲論學而作,非同史傳,以人系史,所載多洛學名儒,各評其學問行誼、師承言説,『蓋雖以宋儒爲主,而不廢漢唐儒者之所長』。
洛學乃儒學之後續,理學之大宗,辨其學術,考其源流,大體可見近世儒學之衍變,『洛之有學,所以合天地之歸,定先後之統,所關甚巨也』『洛據天地之中,擅河岳之勝,賢哲代生,淵源會合,是亦學者之鄒魯也』。湯斌《洛學編》未分門户,『篤守程朱,不薄陸王』,旨在復興理學,延續道統,『絶學之當新』『表前賢以勵後進』。秉其遺志,直隸人尹會一編《洛學續編》一卷,體例依前,列清孫奇逢、湯斌、耿介、張沐、張伯行、竇克勤、冉覲祖等七人。郭程先又作《洛學補編》,補列宋至清八人。至此,洛學一脈前後貫通,傳衍不絶,影響所及,已邁中州,幾遍華夏。
茲編《河南文脈叢書》,所録文獻凡七十餘種,即:服虔《古文春秋左傳》,韓愈《昌黎先生集》《韓子粹言》《韓文故》,穆修《穆參軍集》《遺事》,程颐、程顥《定性書》《二程全書》《易經程傳》,邵雍《伊川擊壤集》《夢林玄解》,尹焞《和靖尹先生文集》《論語解》,謝良佐《上蔡語録》,邵伯温《河南邵氏聞見録》,程迥《三器圖義》《醫經正本書》《周易古占法》,許衡《魯齋全書》《魯齋心法》,薛瑄《薛文清公全集》《薛子粹言》《讀書録》,曹端《曹月川先生遺書》,閻禹錫《司馬灋集解》,王鴻儒《凝齋筆語》《通鑒綱目前編》,何瑭《何文定公文集》,崔銑《崔氏洹詞》《讀易餘言》《文苑春秋》,王廷相《王氏家藏集》《慎言》《華陽稿》,尤時熙《擬學小記》,孟化鯉《孟雲浦先生集》,吕坤《無如》《吕子遺書》《吕語集粹》《四禮翼》《閨範》,楊東明《青瑣藎言》,徐養相《禮記輯覽》,張信民《張抱初先生印正稿》,賀仲軾《可恨人》《人義》《不義人》《春秋歸義》,吕維祺《南庾奏議》《明德先生文集》《制藝》,孫奇逢《夏峰先生集》《中州人物攷》《理學宗傳》《歲寒居年譜》《孫夏峰先生日譜殘稿》,湯斌《湯文正公全集》《湯文正公尺牘》《湯文正公詩翰》,耿介《敬恕堂文集紀年》《懷嵩堂贈言》,張伯行《小學集解》《學規類編》《道統録》《困學録集粹》《養正類編》《居濟一得》《正誼堂文集》《正誼堂續集》,竇克勤《理學正宗》,冉覲祖《正蒙補訓》《性理纂要》。凡此所録,皆謹擇善本,付梓刊印,以期傳布經典,嘉惠學林;又祖述洛學,追慕程朱,以求啓悟後學,廣大學術!

總目録
第一册
洛學編 五卷 清 湯斌 撰 尹會一 輯 清乾隆三年湯定祥刻本一
古文春秋左傳 十二卷 漢 賈逵 服虔等 撰 宋 王應麟 輯 清抄本二四五
第二册
昌黎先生集(一) 序—卷五 唐 韓愈 撰 明萬曆徐氏東雅堂刻本一
第三册
昌黎先生集(二) 卷六—卷十四 唐 韓愈 撰 明萬曆徐氏東雅堂刻本一
第四册
昌黎先生集(三) 卷十五—卷二十六 唐 韓愈 撰 明萬曆徐氏東雅堂刻本一
第五册
昌黎先生集(四) 卷二十七—卷四十 唐 韓愈 撰 明萬曆徐氏東雅堂刻本一
第六册
昌黎先生集(五) 外集十卷 遺文一卷 附集傳一卷 唐 韓愈 撰 
                          明萬曆徐氏東雅堂刻本一
韓子粹言 一卷 唐 韓愈 撰 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二五七
第七册
韓文故(一) 序—卷三 唐 韓愈 撰 清刻本一

第八册
韓文故(二) 卷四—卷六上 唐 韓愈 撰 清刻本一
第九册
韓文故(三) 卷六下—卷十三 唐 韓愈 撰 清刻本一
穆參軍集 三卷 遺事一卷 宋 穆修 撰 清光緒六年方功惠刻本四六七
定性書 一卷 宋 程顥 撰 寫本五八一
第十册
二程全書(一) 序—卷十八 宋 程顥 程頤 撰 明 康紹宗 彭綱重 編 
                     明弘治十一年陳宣刻本一

第十一册
二程全書(二) 卷十九—卷三十六 宋 程顥 程頤 撰 明 康紹宗 彭綱重 編 
                     明弘治十一年陳宣刻本一
第十二册
二程全書(三) 卷三十七—卷五十一 宋 程顥 程頤 撰 明 康紹宗 彭綱重 編 
                      明弘治十一年陳宣刻本一
第十三册
二程全書(四) 卷五十二—卷六十五 宋 程顥 程頤 撰 明 康紹宗 彭綱重 編 
                      明弘治十一年陳宣刻本一
第十四册
易經程傳 八卷 宋 程頤 撰 清光緒九年江南書局刻本一
第十五册
伊川擊壤集 二十卷集 外詩一卷 宋 邵雍 撰 明刻本一
第十六册
夢林玄解(一) 序—卷五 宋 邵雍 纂輯 明 陳士元 增删 明崇禎刻本一
第十七册
夢林玄解(二) 卷六—卷十三 宋 邵雍 纂輯 明 陳士元 增删 明崇禎刻本一
第十八册
夢林玄解(三) 卷十四—卷二十 宋 邵雍 纂輯 明 陳士元 增删 明崇禎刻本一
第十九册
夢林玄解(四) 卷二十一—卷二十七 宋 邵雍 纂輯 明 陳士元 增删 明崇禎刻本一
第二十册
夢林玄解(五) 卷二十八—卷三十四 宋 邵雍 纂輯 明 陳士元 增删 明崇禎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和靖尹先生文集 十卷 宋 尹焞 撰 明嘉靖九年洪珠刻本一
論語解 不分卷 宋 尹焞 撰 明末祁氏談生堂抄本二九七
上蔡語録 三卷 宋 謝良佐 撰 清刻本五二九
第二十二册
河南邵氏聞見録 前二十卷 宋 邵伯温 撰 明崇禎汲古閣刻本一
三器圖義 一卷 宋 程迥 撰 清抄本五四一
醫經正本書 一卷 宋 程逈 撰 明初刻本五五一

第二十三册
周易古占法 一卷 宋 程迥 編 昌平坂學問所寫本一
魯齋全書 七卷 元 許衡 撰 明正德十三年高傑刻本九五
魯齋心法 二卷 元 許衡 撰 清抄本五三三
第二十四册
薛文清公全集 四十卷 存八卷 明 薛瑄 撰 明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薛子粹言 三卷 明 薛瑄 撰 明刻本藍印本一
讀書録 八卷 明 薛瑄 撰 清刻本四三
第二十六册
曹月川先生遺書(一) 明 曹端 撰 清道光十二年楊國楨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曹月川先生遺書(二) 明 曹端 撰 清道光十二年楊國楨刻本一
司馬灋集解 三卷 明 閻禹錫 輯 明弘治元年邢表刻本一九一
凝齋筆語 一卷 明 王鴻儒 撰 明隆慶刻百棱學山本三五一
通鑒綱目前編 三卷 明 許誥 撰 明嘉靖五年刻本三六三
第二十八册
何文定公文集 十一卷 明 何瑭 撰 明萬曆四年賈待問刻清道光二十八年補刻本一
第二十九册
崔氏洹詞 十七卷 附録四卷 明 崔銑 撰 明嘉靖刻本一
第三十册
讀易餘言 五卷 明 崔銑 撰 明嘉靖刻本一
文苑春秋(一) 序—卷一 明 崔銑 輯 明嘉靖十七年刻本三二三
第三十一册
文苑春秋(二) 卷二—卷四 明 崔銑 輯 明嘉靖十七年刻本一
第三十二册
王氏家藏集(一) 明 王廷相 撰 明嘉靖楊時薦刻本清順治十二年補刻一
第三十三册
王氏家藏集(二) 明 王廷相 撰 明嘉靖楊時薦刻本清順治十二年補刻一
第三十四册
王氏家藏集(三) 明 王廷相 撰 明嘉靖楊時薦刻本清順治十二年補刻一

第三十五册
王氏家藏集(四) 明 王廷相 撰 明嘉靖楊時薦刻本清順治十二年補刻一
第三十六册
王氏家藏集(五) 明 王廷相 撰 明嘉靖楊時薦刻本清順治十二年補刻一
第三十七册
王氏家藏集(六) 明 王廷相 撰 明嘉靖楊時薦刻本清順治十二年補刻一
第三十八册
慎言 十三卷 明 王廷相 撰 明嘉靖刻本一
華陽稿 二卷 明 王廷相 撰 明抄本二四三
第三十九册
擬學小記 八卷 明 尤時熙 撰 明嘉靖刻本一
第四十册
孟雲浦先生集 八卷 附録一卷 明 孟化鯉 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張維新等刻本一
無如 四卷 明 吕坤 輯 明萬曆二十年刻本四九五
第四十一册
吕子遺書七種(一) 明 吕坤 撰 清道光七年刻本一
第四十二册
吕子遺書七種(二) 明 吕坤 撰 清道光七年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吕子遺書七種(三) 明 吕坤 撰 清道光七年刻本一
第四十四册
吕子遺書七種(四) 明 吕坤 撰 清道光七年刻本一
第四十五册
吕子遺書七種(五) 明 吕坤 撰 清道光七年刻本一
第四十六册
吕子遺書七種(六) 明 吕坤 撰 清道光七年刻本一
第四十七册
吕語集粹 四卷 明 吕坤 撰 清 尹會一 輯 清乾隆三年刻本一
四禮翼 四卷 明 吕坤 撰 清道光七年寶翰樓重刻本一六七
閨範(一) 序—卷一 明 吕坤 撰 明吴允清佘永寧等刻本二九一
第四十八册
閨範(二) 卷二—卷四 明 吕坤 撰 明吴允清佘永寧等刻本一

第四十九册
青瑣藎言 二卷 明 楊東明 撰 明楊東㫰刻本一
禮記輯覽(一) 序—卷三 明 徐養相 撰 明隆慶五年刻本一四七
第五十册
禮記輯覽(二) 卷四—卷六 明 徐養相 撰 明隆慶五年刻本一
第五十一册
禮記輯覽(三) 卷七—卷八 明 徐養相 撰 明隆慶五年刻本一
張抱初先生印正稿 六卷 明 張信民 撰 清刻本二九九
第五十二册
可恨人 五卷 人義二卷 不義人一卷 明 賀仲軾 輯 明崇禎刻本一

第五十三册
春秋歸義(一) 序—卷六 明 賀仲軾 撰 清順治十五年刻本一
第五十四册
春秋歸義(二) 卷七—卷十二 明 賀仲軾 撰 清順治十五年刻本一
第五十五册
南庾奏議(一) 明 吕維祺 撰 明崇禎刻本一
第五十六册
南庾奏議(二) 明 吕維祺 撰 明崇禎刻本一
第五十七册
明德先生文集(一) 序—卷七 明 吕維祺 撰 清康熙二年吕兆璜吕兆琳刻本一
第五十八册
明德先生文集(二) 卷八—卷十六 明 吕維祺 撰 清康熙二年吕兆璜吕兆琳刻本一
第五十九册
明德先生文集(三) 卷十七—卷二十六 制藝一卷 明 吕維祺 撰 
                               清康熙二年吕兆璜吕兆琳刻本一
第六十册
夏峯先生集(一) 序—卷四 清 孫奇逢 撰 清道光二十五年大梁書院重刻本一
第六十一册
夏峯先生集(二) 卷五—卷九 清 孫奇逢 撰 清道光二十五年大梁書院重刻本一

第六十二册
夏峯先生集(三) 卷十—卷十四 補遗二卷 清 孫奇逢 撰 
                          清道光二十五年大梁書院重刻本一
第六十三册
中州人物攷(一) 序—卷三 清 孫奇逢 撰 清道光二十四年刻本一
第六十四册
中州人物攷(二) 卷四—卷八 清 孫奇逢 撰 清道光二十四年刻本一
第六十五册
理學宗傳(一) 序—卷七 清 孫奇逢 輯 清光緒六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六十六册
理學宗傳(二) 卷八—卷十五 清 孫奇逢 輯 清光緒六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六十七册
理學宗傳(三) 卷十六—卷二十一 清 孫奇逢 輯 清光緒六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六十八册
理學宗傳(四) 卷二十二—卷二十六 清 孫奇逢 輯 清光緒六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六十九册
歲寒居年譜 四卷 明 孫奇逢 撰 明稿本一
孫夏峰先生日譜殘稿 不分卷 明 孫奇逢 撰 明稿本二八九
第七十册
湯文正公全集(一) 清 湯斌 撰 清同治九年刻本一
第七十一册
湯文正公全集(二) 清 湯斌 撰 清同治九年刻本一
第七十二册
湯文正公全集(三) 清 湯斌 撰 清同治九年刻本一
第七十三册
湯文正公全集(四) 清 湯斌 撰 清同治九年刻本一
第七十四册
湯文正公全集(五) 清 湯斌 撰 清同治九年刻本一
第七十五册
湯文正公全集(六) 清 湯斌 撰 清同治九年刻本一
第七十六册
湯文正公全集(七) 清 湯斌 撰 清同治九年刻本一
第七十七册
湯文正公全集(八) 清 湯斌 撰 清同治九年刻本一
第七十八册
湯文正公全集(九) 清 湯斌 撰 清同治九年刻本一
第七十九册
湯文正公尺牘 一卷 清 湯斌 撰 清光緒十七年上海文玉山房刻本一
湯文正公詩翰 不分卷 清 湯斌 撰 清稿本一七九
敬恕堂文集紀年(一) 序—卷一 清 耿介撰 清康熙刻本二二七
第八十册
敬恕堂文集紀年(二) 卷二—卷四 清 耿介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八十一册
敬恕堂文集紀年(三) 卷五—卷七 清 耿介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八十二册
敬恕堂文集紀年(四) 卷八—卷十 清 耿介撰 清康熙刻本一
懷嵩堂贈言 四卷 清 耿介 輯 清康熙二十四年懷嵩堂刻本二七七
第八十三册
小學集解 六卷 清 張伯行 纂輯 清道光三十年刻本一
第八十四册
學規類編(一) 序—卷十四 清 張伯行 撰 清同治五年福州正誼堂書院刻本一
第八十五册
學規類編(二) 卷十五—卷二十七 清 張伯行 撰 清同治五年福州正誼堂書院刻本一
第八十六册
道統録 二卷 附録一卷 清 張伯行 撰 清同治五年福州正誼書院刻本一
第八十七册
困學録集粹 八卷 清 張伯行 撰 清同治五年福州正誼堂書院刻本一
養正類編 十三卷 清 張伯行 撰 清同治五年福州正誼書院刻本三六九
第八十八册
居濟一得 八卷 清 張伯行 撰 清同治五年福州正誼書院刻本一
第八十九册
正誼堂文集 十二卷 清 張伯行 撰 清同治五年福州正誼書院刻本一
第九十册
正誼堂續集 八卷 清 張伯行 撰 清同治五年福州正誼書院刻本一
第九十一册
理學正宗(一) 序—卷五 清 竇克勤 撰 清康熙求善居刻本一
第九十二册
理學正宗(二) 卷六—卷十五 清 竇克勤 撰 清康熙求善居刻本一
第九十三册
正蒙補訓 四卷 清 冉覲祖 撰 清康熙四十一年許天禄等刻本一
第九十四册
性理纂要(一) 序—卷五 清 冉覲祖 撰 清康熙刻本一
第九十五册
性理纂要(二) 卷六—卷八 清 冉覲祖 撰 清康熙刻本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