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罕见珍惜民国红色经典---《新路--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所有网站未见!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 罕见珍惜民国红色经典---《新路--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所有网站未见!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 罕见珍惜民国红色经典---《新路--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所有网站未见!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 罕见珍惜民国红色经典---《新路--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所有网站未见!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 罕见珍惜民国红色经典---《新路--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所有网站未见!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 罕见珍惜民国红色经典---《新路--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所有网站未见!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 罕见珍惜民国红色经典---《新路--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所有网站未见!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 罕见珍惜民国红色经典---《新路--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所有网站未见!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 罕见珍惜民国红色经典---《新路--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所有网站未见!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 罕见珍惜民国红色经典---《新路--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所有网站未见!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罕见珍惜民国红色经典---《新路--半月刊--第一卷第二期》所有网站未见!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35000 九品

仅1件

黑龙江齐齐哈尔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新路社

出版社大地出版社

年代民国35年 (1946)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货号纸箱1

上书时间2019-05-19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内有:士虹,戴碧湘,于毅夫,王向升,白朗等文章......

士虹:原名:武克仁。当代作家。又名茹水,曾用笔名士虹、茹辛、可人。1919年2月生于山西省临猗县周家村。1936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读书,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担任过《生活漫画》社编辑,参加过上海学生剧团。1936年秋在延安鲁艺任编审科长,后在边区文协任组织科长,在中央青委任文化
  193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院。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山西荣河县工委书记、晋南民先总队长,延安中央青委社文科科长,边区文协组织部副部长,东北齐齐哈尔市文协主任、中学校长,东北教育部社教处长,武汉中南区文化部戏改处副处长,中南同济医学院办公室主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审处处长,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党组书记,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戏剧家协会主席。《花木盆景》杂志副主编,湖北文联名誉委员,全国剧协理事。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丹桂泊》,戏曲剧本《易水曲》、《忠王平妖记》、《张羽煮海》,杂文集《蛋糕的命运》,历史小说《柳宗元》、《李挚》,改编汉剧剧本《穆桂英智破天门阵》、越剧《毛子佩闹宫》、京剧《岳飞夫人》等。

戴碧湘,曾用名:王白石,1918年8月生于四川安岳。中共党员。
1937年毕业于四川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早年开始从事文艺活动,组织热风剧社、成都剧人协社、国防剧社并主编《诗风》、《四川文学》,与人合编《金剑》月刊。1936年夏即开始救亡运动,后参加成都各界救国会、民族先锋队。1938年后历任中共四川省工作委员会戏剧支部书记,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剧务部主任、编导室主任,延安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教员,辽西文工团团长,中南军区文化部文艺科科长,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剧院政治委员,解放军战士话剧团团长兼政委,广州军区文化部副部长,东方歌舞团首任团长,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文化大革命中曾任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戏剧学院领导小组组长,文化大革命后任文化部艺术教育局副局长、代局长、顾问,文化部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第一届副主席,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
作品
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剧本《抓壮丁》(与人合作)、诗文集《浅水堂剩稿》。主编《艺术概论》、《文化管理学概论》(上、下集)、《高原演出六年》、《源远流长》等。

于毅夫(1903年---1982年6月11日),原名于成泽,笔名洪波、逸凡。吉林双城辛家窝堡(今属黑龙江肇东)人。1920年考入同济大学预科,192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曾任民国大学图书馆主任。1933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宣传部部长、新华社华中分社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共吉林省永吉县委第一书记兼吉林市委书记、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于毅夫出生于地主家庭,其父早年追随孙中山,曾被委任为黑龙江省宣抚使,后遭军阀通缉,携家迁居天津。少时读私塾,1918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0年考入同济大学预科,后因参与学chao而被开除。1922年考入北京平民大学,1924年转入燕京大学,爱好文学写作,曾参与创办《燕大周刊》、参加编辑《京报副刊》和组织绿波社等工作。1925年参加北京声援五卅运动的沪案后援会活动。1926年任燕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带领同学参加三一八惨案的游行示威,积极抢救受重伤的同学。同年秋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后到郑州任冯玉祥部国民联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编辑股股长。大革命失败后脱离部队到北平,后任民国大学图书馆馆长兼出版部总编辑,主编校刊。1928年秋随东北军回到东北,任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同年冬组织反日的省护路后援会,被推为会长,曾赴南京请愿。1930年秋到天津任市长张学铭的秘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愤而辞职迁居北平。1933年春起参加中共地下情报工作,不久利用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参事身份收集军事政治情报,并先后参加复东会、四维学会的活动。1935年夏起在东北人民抗日会工作,主办会刊《东北之光》。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后曾赴西安向张学良面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同年12月在北平参与组织东北旅平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1937年6月参与领导成立东北救亡总会,被选为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济南、沧州等地,组建东北救亡总会山东分会,向东北军将领宣传走抗日救国的道路。1938年秋率东北救亡总会迁往重庆,任中共东北救亡总会党团书记兼《反攻》半月刊总编辑。1941年春转移至香港,从事抗日统战工作。1942年夏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43年3月进入华中解放区,先后任新华社华中分社总编辑、新四军情报部副部长、联络部部长,参加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局调查研究室主任。1945年11月任嫩江省政府主席。1947年春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参与领导黑龙江省土地改革和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共吉林省永吉县委第一书记兼吉林市委书记、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
刺杀于毅夫
国民党反对派在齐齐哈尔经过一个多月的策划,国民党黑龙江省党务专员赵岳山,以伪军官张达、信义等八人为刽子手,又以重金收买了伪国兵出身混进我警卫连任一排长的高洪礼做内应,实施刺杀嫩江省主席于毅夫的“杀于”计划。暗杀行动定在了1945年12月24日夜12时,联络暗号是“拍巴掌”,口令是“杀于”。“内应”打开了大门并把敌人领到省主席宿舍门口。西面的一间是里外套间的房子,西头里面一间住着于毅夫和财政厅长刘靖,并存放着财政厅的现金,马识途住在靠近走廊的外间。匪徒们破门而入。敌人先是打死了正在睡熟的警卫连指导员李慈民、排长吴诚谋、通讯员李树林。匪徒本想活捉于毅夫、抢走现金,但是他们并没有见过于毅夫,情急之下闯到马识途面前问道“你是于毅夫吗”,马识途立刻明白了敌人的企图,回答“我是于毅夫”,敌人慌忙连开几枪打在马识途身上,调头逃窜。等到接应队伍赶来时,马识途身中数弹倒在地板上的血泊中,不久停止了呼吸。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