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
  • 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
  • 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
  • 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

260 九品

仅1件

陕西西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明晶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9-3

上书时间2024-05-20

豪妹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明晶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14541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9页
  • 字数 2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是一部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研究专著。《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在批判吸收西方学界近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动貌/视点体”的体貌二元论出发,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体貌系统进行了具体分析和理论探索。
  《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主要关注以下问题:如何看待“体貌”与“时制”,“体貌”与“体”,“动貌”与“视点体”之间的关系?现代汉语中到底有没有“体”范畴和“时制”范畴?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动词层面上的“动貌”分类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对现代汉语动词进行动貌分类的语义标准和形式依据是什么?现代汉语的动貌包括哪些基本类型?如何从不同的句法层次分析现代汉语的动貌组合?学界对现代汉语体貌标记的数量和范围分歧颇大,我们从“动貌/视点体”的二元论角度出发如何更为细致地分析汉语体貌标记的不同层次?
  《博雅语言学书系·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二元分析:动貌和视点体》通过考察和分析汉语体貌系统研究中的一些疑惑和空白点,试图更为准确地揭示出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的内部层次和构成规律,并希望以此拓宽读者对于人类语言中的时间范畴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简介】
  李明晶,女,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班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曾执教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2011年获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为韩国东国大学首尔本校中文系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已在国内外知名学刊发表《试论“了”产生的历史时代及其初期语法化》、《语法化和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完整体与韩语过去时范畴》、《试析现代汉语情状体的组合》、《现代汉语体貌标记的范围、层次及其与时态标记和情态标记的关系》等论文10余篇,出版《对韩汉语口语教程,初级/中级》(北大版图别汉语教材)等对韩汉语教材6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本书的研究目的
1.2现代汉语体貌系统研究成果述评
1.3本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体貌研究中的概念界定与区分及术语的选择
2.1“体貌”一词的来源及其内涵的变迁
2.2“体貌”与“时制”的联系与区别
2.2.1时制的时间性vs.体貌的时间性
2.2.2功能一语义范畴的时态、体貌vs.句法范畴的时制体
2.2.3为什么说汉语有“时态”而无“时制”?
2.3体貌vs.体
2.3.1“体貌”范畴的二元性
2.3.2“体貌”范畴的普遍性和“体”范畴的非普遍性
2.4如何选择术语?
2.5小结

第三章动词的动貌类型及分类依据
3.1动词层面上的“动貌分类”是否可行?
3.2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3.3汉语动词动貌分类方案
3.4进行分类的形式依据和语义标准
3.4.1确立形式依据的必要性
3.4.2划分动貌类型的语义标准
3.4.2.1[±dynamic]、[±durative]、[±stages]
3.4.2.2[±telic]、[±bounded]、[±resuh]
3.4.2.3为何只采用[±stages]、[±telic]两个语义标准?
3.4.3如何检验现代汉语动词的[±stages]特征?
3.4.4如何检验现代汉语动词的[±telic]特征?
3.4.5区分“恒常态动词”和“匀质持续态动词”的依据
3.5关于“无体貌动词”
3.6小结

第四章现代汉语句子中的动貌组合
4.1“无体貌句”、“中性体”以及“LVM句”
4.2RVC语法化程度的差异与“V+RVC”词汇化程度的差异
4.3从三个层次看现代汉语动貌的组合性
4.3.1核心层(Vc层)
4.3.1.1“V+RVC”的动貌类型
4.3.1.2“V得C”、“V个C”、“V得个C”的动貌类型
4.3.2中心层(VP层)
4.3.3小句层(S层)
4.4小结

第五章现代汉语体貌标记的范围、层次及其与时态标记和情态标记的关系
5.1体貌标记vs.体标记
5.2体貌标记的封闭性
5.2.1RVC不是完整体标记
5.2.2句法格式和篇章手段非体貌标记
5.2.3-些处于边缘性动貌标记阶段的复合趋向词
5.3体貌标记内部层次的复杂性:以“起来”为例
……
第六章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试论“了”产生的历史时代及其初期语法化
附录二语法化和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完整体与韩语过去时范畴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