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文化模式研究
  • 印度文化模式研究
  • 印度文化模式研究
  • 印度文化模式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度文化模式研究

4.5 2.3折 20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玉洪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松1 ge

上书时间2024-05-26

五洲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内页干净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姜玉洪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7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69760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7页
  • 字数 19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在印度、中国以及西方,关于印度文化和传统的书籍为数不少,其中,给戢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当数A.L.巴沙姆的杰作《神奇印度》(TheWonderthatwasIndia),这本书完成于1954年,是为了迎合西方学者和读者的口味而作的。毫无疑问,巴沙姆的这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同时也是对古老印度的追思。然而,他对作为印度主流宗教的印度教表现出了不必要的苛刻。在中国,关于印度文化和历史的作品并不多。季羡林、金克木、林承节、黄心川、王树英等杰出的教授和学者的作品也被地理政治学的影响所掩盖。正因如此,姜玉洪教授的这本书适时地出现,并为中国的印度文化研究做出贡献。他的著作不仅尽力填补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也充分展示出了他对印度文化孜孜不倦地阅读和理解。他通过“梵我同一”(Brahmatmaikyam)、“解脱”(Moksha)和“达摩”(Dharma)等观点展示出印度精神、社会和文化规范,使我们窥见到了印度的过去。同时,他通过指出在全球化和传统文化的冲突中,印度文化将不会丧失其独特的个性的观点来展望印度文化的未来发展。不仅如此,姜玉洪教授还观察到,印度文化将在面对外国文化挑战时加快反思和融合,使其更具合理性。
这本书可以吸引更多的从未读过类似书籍或是有兴趣了解印度的中国读者。姜玉洪教授在印度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亲历了印度文化。若要触及一个有多个种姓、多种宗教信仰、多个民族、多样人种、使用多种语言的印度的每一个文化层面绝非易事。急剧的改变导致生活形态的均匀化以及个人特征和文化表达的模糊化,这一切又加大了这个任务的难度。然而,姜玉洪教授却公正地将印度的文化传统与今日印度的时事变更联系在一起。
【作者简介】
姜玉洪,男,1968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97年8月至1998年8月,受国家教委派遣、作为访问学者在印度尼赫鲁大学进修学习;2003年8月至10月,在印度德里大学访学,现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印度文化研究。主持、参与多项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3部,曾获黑龙江省人文社科奖、省高校人文社科奖多项,是黑龙江省首批宣传文化系统优秀青年人才。
【目录】
序(中文)
序(英文)
绪论
第一节印度文化的特殊性
第二节国内外印度文化研究述评
第三节文化哲学研究范式的确立
第四节本书研究的思路
注释

第一章印度文化的一般考察
第一节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影响印度文化特征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印度文化的基本特征
注释

第二章印度文化的核心精神
第一节印度文化的定位
第二节印度教文化的主体地位
第三节印度文化的核心精神批判
注释

第三章东西方比较视野中的印度文化
第一节东西方文化之比较
第二节中印文化之比较
注释

第四章全球化进程中的印度文化
第一节全球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第二节全球化与印度本土文化
第三节印度本土文化的现实命运
第四节印度本土文化的未来展望
第五节印度文化模式历史和现实研究的启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内页干净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