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实物拍图 现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实物拍图 现货

当天发货 有货 北京发货

5 1.4折 35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金鹤 著;崔登峰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24

上书时间2022-04-27

幸运书局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金鹤 著;崔登峰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3
  • 版次 1
  • ISBN 9787109181274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0页
  • 字数 290千字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约9.8%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地、生态屏障和国家安全战略要地,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由于受特定区位、自然条件、历史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制绚,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进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提升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已成为维护国家边疆稳定、让边疆国民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选取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如何实现均等化为题。

  崔登峰、朱金鹤编著的《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选取省级层面为最小研究单元,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法、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筹资机制、决策机制、供给内容等都在不断发生变革,但变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给予了较多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但由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起点低、机制滞后且不完善、部分财政分配制度安排不公平,最终导致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推进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首先应把握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状况及与全国及东部发达地区相对差距。本研究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法、熵值法、基准法等方法定量测度了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内部差距、城乡差距及与全国和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区域差距。研究发现:从总体来看,2000—2010年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相对水平并不高,除新疆外其他的省份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区域差距来看,2000—2010年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两者相对差距呈先扩大后逐步收敛趋势;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两者相对差距不断收敛,但绝对差距仍较大;从内部差距来看,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内部差距较大,2000—2010年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趋势;从城乡差距来看,2000—2010年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呈先扩大后收敛、整体趋于收敛的趋势;从区域差距、内部差距和城乡差距大小来看,城乡差距大于区域差距,区域差距大于内部差距。从差距形成原因来看,除历史起点低和历史长期欠账、投入产出的成本和绩效差异外,主要是因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总体投入不足。

  推进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是关键。本研究选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来测度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与发达地区、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相对差距。研究发现,2000—2010年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效率并不高;从各项具体内容来看,基础教育、基本公共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的相对全要素生产率除基础教育较高外其他均不太高,其中基本公共卫生医疗综合效率水平相对最低;综合效率不高的影响因素中,基础教育和社会保障主要是规模效率不高引起的,而基本公共卫生医疗和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不高引起的。四项基本公共服务内容的Malmquist指数均值均小于1,表明综合效率在2000—2010年是递减的,但递减的速度在减小。

  一个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最终受益者为该区域居民,当地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评价及需求优先序对衡量和指导当地政府供给合意的基本公共服务至关重要。本研究在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法、首选频次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及需求优先序。关于满意度,研究结论表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对当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本满意,但满意度并不高;共性的是城乡居民对偏“硬”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相对较高,而对公共卫生医疗、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偏“软”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较低。总体而言,城市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满意度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关于优先序,城乡居民需求迫切的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序一致性较高,均将基础教育排在首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医疗和社会保障排的较为靠前,民族团结、就业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被排在中间层次,而将行政服务、科技服务和公共文化娱乐排在较为靠后位置。相对而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部门供给偏好与城乡居民需求偏好差别较大,其差别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决策者将公共安全放在了第一位,而将基础教育放在了第二位,此外对公共基础设施排序要比城乡居民排序靠前。该结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居民与政府决策者思考问题的视角和所站的高度不同,城乡居民在优先序判断时更多从自身利益角度微观层面考虑,而供给决策者则更多从公众共同利益角度、宏观层面来思考问题;从基本公共服务属性来看,城乡居民对偏“软”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更强烈,而政府相关部门决策者则更喜欢看得见、见效快、偏“硬”的基本公共服务。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最后,根据以上分析,从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机制构建和制度设计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简介】
  朱金鹤,女,1979年3月出生于新疆昌吉。华南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后,经济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制度经济与产业经济。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07&ZD02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9CJL018)、兵团软科学(2013BB024—3)、博士后基金项目、博士启动项目各一项;专著3部,参著2部,以独立作者获教学科研奖励13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4篇。崔登峰,男,汉族,1978年8月出生,河南平顶山人。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石河子大学品牌营销研究中心主任,石河子大学经管学院市场营销学科带头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品牌管理、市场营销、农业经济管理、区域经济等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兵团软科学和兵团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2部,联合主编教材一部,在《农业经济问题》、《产业经济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对外经贸实务》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基本公共服务

2.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1.3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评述

2.2.2 国内研究评述

2.2.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2.3.1 公平正义理论

2.3.2 福利经济理论

2.3.3 公共经济理论

2.4 一个分析框架——西部边疆民族地区

2.4.1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划分

2.4.2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分析框架的提出

2.4.3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框架提出的依据及重要意义

2.5 构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协调性分析

2.5.1 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

2.5.2 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对构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历史沿革

3.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及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1949—1958年)

3.1.1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形成背景

3.1.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3.1.3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3.1.4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特殊政策

3.1.5 小结

3.2 人民公社时期我国及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1958—1978年)

3.2.1 基本公共服务机制形成的政策背景

3.2.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3.2.3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3.2.4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特殊政策

3.2.5 小结

3.3 改革开放后我国及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1978—1993年)

3.3.1 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演变的历史背景

3.3.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变革

3.3.3 新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基本形成

3.3.4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特殊政策

3.3.5 小结

3.4 财税改革后我国及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1994—2000年)

3.4.1 财税改革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

3.4.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变革

3.4.3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进一步完善

3.4.4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特殊政策

3.4.5 小结

3.5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及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2000年至今)

3.5.1 西部大开发以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的政策背景

3.5.2 西部大开发以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变革

3.5.3 西部大开发以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变革

3.5.4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特殊政策

3.5.5 小结

第四章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测度

4.1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的研究方法、数据

4.1.1 研究方法

4.1.2 指标选定与数据来源

4.2 基础教育差距

4.2.1 区域差距

4.2.2 内部差距

4.2.3 城乡差距

4.3 基本公共卫生医疗差距

4.3.1 区域差距

4.3.2 内部差距

4.3.3 城乡差距

4.4 社会保障差距

4.4.1 区域差距

4.4.2 内部差距

4.4.3 城乡差距

4.5 基本公共设施差距

4.5.1 区域差距

4.5.2 内部差距

4.5.3 城乡差距

4.6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综合评价

4.6.1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

4.6.2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距

4.6.3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部差距

4.6.4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

4.7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差距的成因

4.7.1 经济发展区域失衡

4.7.2 不均衡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能力

4.7.3 政府偏好与财政支出结构

4.7.4 滞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

4.7.5 历史起点低及历史欠账因素

4.7.6 供给成本较高的特殊地理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因素

第五章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差距

5.1 研究方法及指标选取依据

5.1.1 研究方法的选择

5.1.2 DEA方法的原理及模型

5.1.3 本章节使用的研究工具

5.2 指标确定及数据来源

5.2.1 指标确定

5.2.2 数据来源

5.3 分析结果

5.3.1 基础教育供给相对效率差距及成因

5.3.2 基本公共卫生医疗供给相对效率差距及成因

5.3.3 社会保障供给相对效率差距及成因

5.3.4 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相对效率差距及成因

5.3.5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综合效率

5.4 结论

第六章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及优先序

6.1 数据来源

6.1.1 调查内容设定

6.1.2 新疆城乡居民关于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及需求优先序调查

6.1.3 新疆地方及兵团涉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政策制定的综合部门调研

6.2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差异

6.2.1 研究方法

6.2.2 调查结果及分析

6.3 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序

6.3.1 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优先序

6.3.2 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优先序

6.3.3 政府决策部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偏好优先序

6.4 结论

第七章 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构建与制度设计

7.1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构建

7.1.1 建立畅通的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

7.1.2 重构公共服务供给民主决策机制

7.1.3 创新公共服务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

7.1.4 创新公共服务导向的行政问责约束机制

7.1.5 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和机制

7.1.6 完善适应公共服务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7.2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设计

7.2.1 改革与完善均等化公共财政制度

7.2.2 健全与优化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

7.2.3 构建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7.2.4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

7.2.5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法律制度体系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可能的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