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非线性光纤光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
  •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非线性光纤光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
  •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非线性光纤光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
  •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非线性光纤光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
  •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非线性光纤光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
  •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非线性光纤光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
  •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非线性光纤光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非线性光纤光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

128 九品

仅1件

上海嘉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阿戈沃 著;贾东方 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1

绿叶书摊的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阿戈沃 著;贾东方 译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121108334
  • 定价 9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43页
  • 字数 127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
【内容简介】
  《非线性光纤光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内容丰富翔实,是理论和实践、基础和前沿紧密结合的典范,其独特之处是全面覆盖了非线性光纤光学学科,涵盖了与该领域有关的所有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特点使该书不仅适合作为教材,也是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原理篇对发生在光纤中的各种非线性现象做了全面阐述,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光传输方程、群速度色散、自相位调制、光孤子、偏振效应、交叉相位调制、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四波混频、高非线性光纤和新型非线性现象。与前版相比,除新增高非线性光纤、新型非线性效应这两章以外,几乎各章节都有所修订,尤以第8章至第10章更新得较多。对于对光波技术不同领域感兴趣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而言,正确理解以上课题是非常必要的。
  应用篇重点是非线性光纤光学在光波技术、光纤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光纤光栅、光纤耦合器、光纤干涉仪、光纤放大器和光纤激光器、光脉冲压缩、光纤通信、光学信号处理、高非线性光纤和量子应用。与前版相比,除新增光学信号处理、高非线性光纤和量子应用这三章以外,几乎各章节也都有所修订,尤以第7章和第8章更新得较多。
【作者简介】
  阿戈沃,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教授,激光力能学实验室高级科学家,世界光纤通信和非线性光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在激光物理、非线性赏光学和光纤通信领域著作颇丰。
【目录】
原理篇
第1章导论
 1.1历史的回顾
1.2光纤的基本特性
1.2.1材料和制造
1.2.2光纤损耗
1.2.3色度色散
1.2.4偏振模色散
 1.3光纤非线性
1.3.1非线性折射
1.3.2受激非弹性散射
1.3.3非线性效应的重要性
1.4综述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
 2.1麦克斯韦方程组
2.2光纤模式
2.2.1本征值方程
2.2.2单模条件
2.2.3基模特性
 2.3脉冲传输方程
2.3.1非线性脉冲传输
2.3.2高阶非线性效应
2.4数值方法
2.4.1分步傅里叶法
2.4.2有限差分法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群速度色散
 3.1不同的传输区
3.2色散感应的脉冲展宽
3.2.1高斯脉冲
3.2.2啁啾高斯脉冲
3.2.3双曲正割脉冲
3.2.4超高斯脉冲
3.2.5实验结果
 3.3三阶色散
3.3.1啁啾高斯脉冲的演化
3.3.2展宽因子
3.3.3任意形状脉冲
3.3.4超短脉冲测量
3.4色散管理
3.4.1GVD引起的限制
3.4.2色散补偿
3.4.3三阶色散补偿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自相位调制
 4.1自相位调制感应频谱变化
4.1.1非线性相移
4.1.2脉冲频谱的变化
4.1.3脉冲形状和初始啁啾的影响
4.1.4部分相干效应
4.2群速度色散的影响
4.2.1脉冲演化
4.2.2展宽因子
4.2.3光波分裂
4.2.4实验结果
4.2.5三阶色散效应
4.2.6光纤放大器中的SPM效应
 4.3半解析方法
4.3.1矩方法
4.3.2变分法
4.3.3具体解析解
4.4高阶非线性效应
4.4.1自陡峭效应
4.4.2GVD对光波冲击的影响
4.4.3脉冲内喇曼散射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光孤子
 5.1调制不稳定性
5.1.1线性稳定性分析
5.1.2增益谱
5.1.3实验结果
5.1.4超短脉冲产生
5.1.5调制不稳定性对光波系统的影响
5.2光孤子
5.2.1逆散射法
5.2.2基阶孤子
5.2.3高阶孤子
5.2.4实验验证
5.2.5孤子稳定性
 5.3其他类型的孤子
5.3.1暗孤子
5.3.2色散管理孤子
5.3.3双稳孤子
5.4孤子微扰
5.4.1微扰法
5.4.2光纤损耗
5.4.3孤子放大
5.4.4孤子互作用
 5.5高阶效应
5.5.1脉冲参量的矩方程
5.5.2三阶色散
5.5.3自陡峭效应
5.5.4脉冲内喇曼散射
5.5.5飞秒脉冲的传输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偏振效应
 6.1非线性双折射
6.1.1非线性双折射的起源
6.1.2耦合模方程
6.1.3椭圆双折射光纤
6.2非线性相移
6.2.1无色散交叉相位调制
6.2.2光克尔效应
6.2.3脉冲整形
6.3偏振态的演化
6.3.1解析解
6.3.2邦加球表示法
6.3.3偏振不稳定性
6.3.4偏振混沌
 6.4矢量调制不稳定性
6.4.1低双折射光纤
6.4.2高双折射光纤
6.4.3各向同性光纤
6.4.4实验结果
6.5双折射和孤子
6.5.1低双折射光纤
6.5.2高双折射光纤
6.5.3孤子牵引逻辑门
6.5.4矢量孤子
 6.6随机双折射
6.6.1偏振模色散
6.6.2NLS方程的矢量形式
6.6.3PMD对孤子的影响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交叉相位调制
第8章受激喇曼散射
第9章受激布里渊散射
第10章四波混频
第11章高非线性光纤
第12章新型非线性现象
应用篇
第1章光纤光栅
第2章光纤耦合器
第3章光纤干涉仪
第4章光纤放大器
第5章光纤激光器
第6章光脉冲压缩
第7章光纤通信
第8章光学信号处理
第9章高非线性光纤
第10章量子应用
附录A单位制
附录B缩写词
附录C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数值代码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