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
  • 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
  • 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
  • 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

6 全新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珂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G1

上书时间2024-05-21

广玉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珂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3
  • 版次 1
  • ISBN 9787520145213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84页
  • 字数 216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劳动情怀教育和劳动价值观教育方面展开论述,共九章。章回顾了我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劳动教育;第二章针对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在民国时期的劳动教育作了回顾;第三章回顾了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演变;第四章是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以及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第五章介绍了劳动教育在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劳动教育支撑立德树人的逻辑维度和功能整合;第六章和第七章结合《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问卷》结果,针对现实中大学生劳动价值观问题,从“劳获之间”和“行不及义”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现状、问题和原因;第八章从榜样引领的角度,探讨了用劳模精神引领大学生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具体机制;很后第九章以培育内化于心的正确劳动价值观为导向,结合实证研究成果,提出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体系。
【作者简介】
李珂,河南南阳人,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委员、党委组宣部(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兼任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劳动社会学,开设《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劳动关系概论》等课程,参与讲授《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专题讲座。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机制研究——基于以劳模精神为载体的视角”(项目批准号:18YJC710029)等20多项科研课题,出版专著《集市的再造——一个中国西南村落精英成长历程研究》《迈向制造强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编著《中国劳模口述史(辑)》《中国劳模口述史(第二辑)》《中国劳模口述史(第三辑)》《劳动箴言》《工会管理与实务》《实用文体写作》等,在《求是》《理论动态》《人民日报(理论版)》《自然辩证法研究》《教学与研究》《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导刊》《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党政干部论坛》《领导科学》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章  劳力劳心:我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劳动教育
  一  传统哲学中的劳动反思
  二  农耕文明中的劳动分工
  三  劳力与劳心的价值之辨
  四  仁政思想中的劳动正义
  五  耕读传家中的劳动教育
第二章  救国救民:民国时期劳动教育的积极探索
  一  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与当代启示
  二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与当代启示
  三  晏阳初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与当代启示
  四  梁漱溟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与当代启示
第三章  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演变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的劳动教育
  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7年)的劳动教育
  三  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末期(1978~1999年)的劳动教育
  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2000~2012年)的劳动教育
  五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第四章  他山之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视角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
  二  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  创新创业教育国际经验的启示
第五章  行胜于言:劳动教育对立德树人的功能支撑
  一  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二  劳动教育支撑高校立德树人的逻辑维度
  三  劳动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功能整合
第六章  劳获之间: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与思考(上)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过程
  二  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认知
第七章  行不及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与思考(下)
  一  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践行
  二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八章  榜样引领:用劳模精神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劳模精神的内涵演进与内在逻辑
  二  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高校弘扬劳模精神的积极意义
  四  高校弘扬劳模精神的长效机制
第九章  内化于心:构建以培育正确劳动价值观为导向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一  基本理念:建构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劳动教育体系
  二  主要任务: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  协同推进:全社会加强劳动教育的理想图景
  四  落地生根:相关各方参与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附录  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调查问卷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