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说新语》与东晋士族出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说新语》与东晋士族出世研究

全新正版现货

32.5 5.0折 65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广振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ISBN9787510342912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定价65元

货号29476480

上书时间2023-05-18

龙香书城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魏晋时期,名士和名僧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常有相通之处,士僧互动交流十分频繁,这一点在《世说新语》中尤为突出。玄学与佛学的融合为士僧合流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魏晋时期许多名士和名僧的出现,为此时的士僧合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一、考察南朝宋初社会风气对《世说新语》的影响。刘宋时期,皇族与僧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和谐融洽的,从宋武帝刘裕开始就与僧人有广泛的交游。二、以《世说新语》为中心,重点考察了东晋士族的出世心态及其事迹,考察的世家大族包括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殷氏、庐江何氏、高平郗氏等。三、以《世说新语》为中心,考察“僧人的名士化”这一现象。《世说新语》中的名僧大都善于清谈,广泛地参与了当时的人物品藻活动,具有魏晋名士所推崇的任诞之风。四、以《世说新语》为中心,分析了《维摩诘经》思想对东晋士人的影响:促进了士人清谈之风;使士人获得了真正的解脱;《维摩诘经》所提倡的“无分别”思维方式,能够使士人以圆融平等的心态待人处事。五、考察了《世说新语》与出世心态有关的词汇,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佛文化在中土的发展变化。



作者简介】:

姜广振,男,1972年出生于江苏沛县。2006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现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曾在《文艺评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名作欣赏》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  论 001


一、研究对象 003


二、研究现状 006


三、研究的文献、方法与创新之处 010


四、本书的写作原则 012


五、本书的结构和内容 013


第一章 宋初社会风气对《世说新语》的影响 016


第一节 宋初诸帝与佛法 016


一、武帝近佛事迹 016


二、文帝近佛事迹 018


第二节 刘义庆生平及其近佛事迹 022


一、刘义庆生平 022


二、刘义庆的近佛事迹 025


第三节 崇佛之风对《世说新语》的影响 029


一、《世说新语》涉佛条目概述 029


二、《世说新语》与《高僧传》比较 030


第二章 从《世说新语》看东晋士族的出世心态 037


第一节 琅邪王氏 040


一、王导 042


二、王洽父子 045


三、王羲之父子 048


四、王胡之 052


第二节 陈郡谢氏 053


一、谢安 055


二、谢万 058


三、谢玄、谢朗、谢道韫 060


第三节 太原王氏 063


一、王述及其子王坦之、王祎之 064


二、王濛及其子王修、其孙王恭 068


第四节 颍川庾氏、陈郡殷氏 072


一、颍川庾氏 072


二、陈郡殷氏 076


第五节 庐江何氏、高平郗氏 080


一、庐江何氏 080


二、高平郗氏 082


第六节 其他名士 085


一、谯国桓氏 085


二、汝南周氏 087


三、太原孙氏 090


四、许询 094


五、刘惔 095


六、范宁、卞壸、蔡系 096


第三章 从《世说新语》看僧人的名士化 099


第一节 清谈之风 103


一、清谈之内容 104


二、清谈之美 108


三、清谈之评价 112


第二节 品题之风 114


一、重才,尤重清谈之才 114


二、关注仪容之美 117


三、重视人的内在神韵 118


第三节 任诞之风 121


一、纵情适性 121


二、鄙薄世俗 123


三、重情 124


四、放纵 127


第四章 从《世说新语》看《维摩诘经》思想对东晋士人的影响 128


第一节 对士人清谈之风的促进 129


第二节 对士人出、处矛盾的调和 131


第三节 对士人思维方式的影响 137


第五章 《世说新语》有关词汇考 141


第一节 与僧伽有关的词汇 141


一、僧 141


二、尼 142


三、沙门 142


四、沙弥 142


五、法师 143


六、都讲 143


七、高坐 143


八、上人 144


九、文殊 144


十、寺 145


十一、佛图 145


十二、精舍 145


十三、钵釪 146


第二节 与“法”有关的词汇 146


一、经、论部分(书籍) 146


二、经义部分(义理) 150


结  语 154


附录一:从《世说新语》看佛教的社会基础 156


附录二:《世说新语》选录 188


参考文献 228


致  谢 2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