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引进及利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引进及利用

全新正版现货

28 7.0折 40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显国  等主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508745

出版时间2014-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0元

货号23526107

上书时间2023-05-18

龙香书城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王显国、薛建国、刘贵波、胡东良主编的《褐色 中脉饲草高粱品种引进及利用》以褐色中脉(BMR)饲 草高粱在全国7个试验点的引种评价及饲喂试验结果 为基础,重 点介绍了各引进品种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 和西南地区的适应性及饲喂效果;同时,总结 了国内外褐色中脉饲草高粱相关进展并对褐色中脉饲 草高粱的栽培和育种进行了相关介绍。
    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为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引种 评价,第2章为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农艺 性状与饲用价值,第3章为饲草高粱栽培学特性与栽 培技术,第4章为饲草高粱生产技术规范, 第5章为褐色中脉饲草高粱育种技术及良繁体系。

目录】:

第1章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引种评价  1.1  河北省黄骅地区引种评价试验结果  1.2  甘肃省酒泉地区引种评价试验结果   1.3  江苏省南京地区引种评价试验结果   1.4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引种评价试验结果   1.5  河北省衡水地区引种评价试验结果   1.6  云南省昆明地区引种评价试验结果   1.7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地区引种评价试验结果   1.8  全国7个试验点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第2章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农艺性状与饲用价值   2.1  国外褐色中脉饲草高粱相关研究进展   2.2  引进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的营养价值评价   2.3  引进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的饲喂效果评价第3章  饲草高粱栽培学特性与栽培技术  3.1高丹革新品种在海河低平原区的引进筛选  3.2  海河低平原区高丹草播期效应的研究  3.3  适宜高丹草田利用的除草剂筛选  3.4  高丹草营养生长与饲用品质变化规律的分析  3.5  种植密度和留茬高度对高丹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3.6  高丹草抗旱性评价研究  3.7  高丹草耐盐性评价研究  3.8  高丹草水肥运筹技术的研究  3.9  高丹草栽培种植模式的研究第4章  饲草高粱生产技术规范  4.1  衡水地区高丹草生产技术规范  4.2  酒泉地区饲草高粱、高丹草和苏丹草生产技术规范  4.3  赤峰地区高丹草生产技术规范  4.4  黄骅地区饲草高粱生产技术规范  4.5  通辽地区饲草高粱和高丹草生产技术规范  4.6  绥化地区饲草高粱和高丹草生产技术规范  4.7  饲草高粱混种扁豆生产技术规范  4.8  江苏省饲草高粱和苏丹草生产技术规范  4.9  黄河三角洲地区饲草高粱和高丹草生产技术规范第5章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育种技术及良繁体系  5.1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的改良途径  5.2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亲本系的选育技术  5.3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杂交组合的选配技术  5.4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  5.5  褐色中脉饲草高粱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附录  附录1  全国高粱品种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  附录2  全国草品种区域试验禾本科牧草观测项目与记载标准

编辑推荐】:
  王显国、薛建国、刘贵波、胡东良主编的《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引进及利用》在各个试验点结果基础上,总结出每个试验点中不同褐色中脉饲草高粱的农艺性状表现,提出了各个试验点的*适宜品种及**利用方式。在统一分析全国7个试验点数据的基础上,得到某一品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为各地引种提供依据。在介绍国外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引进饲草高粱的饲料品质。在总结栽培管理数据与品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褐色中脉饲草高粱的栽培利用技术,为全国及各地利用褐色中脉饲草高粱提供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