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文化的界限--民俗风情旅游问题及其解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跨越文化的界限--民俗风情旅游问题及其解决

全新正版现货

19.6 7.0折 28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爱莲,潘冬南 著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63722075

出版时间2011-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28元

货号22708200

上书时间2023-05-14

龙香书城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黄爱莲、潘冬南所著的这本《跨越文化的界限——民俗风情旅游问题及其解决》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的特点研究出发,力求探讨生态旅游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整合的可行性。其次从微观的角度,对我们民族生产与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文化进行梳理,以考察二者整合的具体方式,其中以广西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重点个案研究。进而研究生态旅游资源在其内涵的不断拓展中如何实现有效的维护与修复;在此基础上,推介和引导一些观点,力图为旅游地的开发规划和增强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黄爱莲,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1999年硕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得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学位;2005年10月一2006年10月。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The Nottingham Trent Unliversity)访问学者;广西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1部,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潘冬南,女,广西田阳县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与管理;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篇,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主要内容与创新目标
  四、相关研究动态及主要概念
章 民族民间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整合
 节 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新视野
  一、传统生态旅游研究检视
  二、生态旅游研究的新视野
 第二节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民族民间文化
  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
  三、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从消极保护到积极保护
  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意义
  二、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整合
第二章 民族生产文化与生态旅游
 节 特色农业旅游的文化景观
  一、特色农业旅游
  二、特色农业旅游的文化生态景观
 第二节 特色农业旅游开发
  一、特色农业文化资源的运用问题
  二、特色农业旅游开发的内容
  三、特色农业旅游的产品开发
 第三节 广西特色农业文化的开发
  一、广西主要少数民族的特色农业文化
  二、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农业的开发
第三章 民族生活文化与生态旅游
 节 特色民俗生活文化
  一、民俗风情旅游整体观
  二、特色民俗生活文化的特点
  三、广西特色民俗生活文化
 第二节 民俗风情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自我救赎
  一、民俗风情旅游的目标取向
  二、民族民间文化的自我救赎
  三、旅游与民族文化多元化
 第三节 民俗风情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配置
  一、民俗风情旅游主体的权力关系
  二、民俗风情旅游主体的权利范围
  三、民俗风情旅游伦理的和谐效应
第四章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
 节 民俗风情旅游的商品属性
  一、旅游产品的商品属性
  二、民俗风情旅游的商品属性
 第二节 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消费观
  一、从商品属性到产品消费
  二、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营销
  三、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营销思路
 第三节 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开发诸问题
  一、民俗风情旅游开发诸问题
  二、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模式
  三、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
第五章 专题研究:壮族风情旅游问题个案
 节 壮族风情旅游与民间宗教信仰
  一、信仰主导民俗风情
  二、壮族风情旅游的“真实性”
  三、跨越文化的界限
 第二节 壮族风情旅游与壮民族文化主体的重建
  一、壮族文化的民间特质
  二、壮族风情旅游开发与主体重建
第六章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维护与修复
 节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机制
  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
  二、民俗风情旅游保护机制的内涵
 第二节 民俗风情旅游保护的运作模式
  一、民俗风情旅游保护运作模式
  二、民俗风情旅游的保护机制
 第三节 建立民俗风情旅游保护机制的意义
  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二、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承
  三、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现代旅游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这并不是说它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方面已不再有改进的空间。不少地区发展旅游的实践证明,旅游在推动经济与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使自然、文化以及环境资源遭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特别是使一些本来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文化同化与退化加剧。这种现象迄今为止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在对利益的无限追逐中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现代旅游的发展仍然需要追问:经济发展必须颠覆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环境吗?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存在相互整合的可能性吗?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寻求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延续,对于旅游学界来说,的确是一个值得持续讨论并逐步走向深入的问题。
  黄爱莲、潘冬南所著的这本《跨越文化的界限——民俗风情旅游问题及其解决》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的特点研究出发,力求探讨生态旅游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整合的可行性。其次从微观的角度,对我们民族生产与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文化进行梳理,以考察二者整合的具体方式,其中以广西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重点个案研究。进而研究生态旅游资源在其内涵的不断拓展中如何实现有效的维护与修复;在此基础上,推介和引导一些观点,力图为旅游地的开发规划和增强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人类学、民族学、旅游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注重旅游理论与开发实践的贯通,资料分析与实地调研的结合,并根据实际需要,以定量评估与定性分析相互印证,适当引入定量研究的方法。
  《跨越文化的界限——民俗风情旅游问题及其解决》的创新之处在于:,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各有其不同的内涵,但生态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却具有一定的关系,并具有整合的可行性,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一条保护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第二,旅游与生活一体化的构想将为构建民俗风情旅游开发中的和谐文化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理论保证,将有助于壮族民间文化的主体重建,以及壮族民间文化的重新发现与推广。第三,商品化是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开发的必然发展趋势,认识并了解这一现象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策划与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包括三个部分,即导论、正文(共六章)和结语。
  章,民族民间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整合。寻求生态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整合的可行性,充分借鉴国内外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模式,使那些已失去生命力的文化遗留成为改变当地居民生活的必要因素,借助开发实现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借助保护提升生态旅游的开发水平。
  第二章,民族生产文化与生态旅游。对特色民族生产文化进行梳理,探讨生态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整合的具体方式。特色民族生产文化在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与注重生态关怀上具有天然的互补优势。其中以富有广西地域特色的耕作制度、劳动工具、劳作方式等为重点个案。
  第三章,民族生活文化与生态旅游。对特色民族生活文化进行梳理,探讨生态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整合的具体方式。其中以富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居室建筑、服饰饮食、民族工艺、节庆活动、礼俗禁忌等为重点个案。
  第四章,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着重研究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商品化及其实现的问题,民俗风情旅游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具有其他商品所不具备的独特特征,特别是在当代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这些特征已经发生重要变异,认识并了解此变异现象对于民俗风情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专题研究:壮族风情旅游问题个案。民间宗教信仰主导着壮族民俗文化,壮族旅游开发应积极推动壮族地域文化精神的跨文化共享。壮族风情旅游开发的过程是一个重建壮族民间文化主体的过程,而游客对民俗文化的感知使壮族民间文化得以重新发现与推广。
  第六章,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维护与修复。着重研究在生态旅游资源内涵不断拓展的情况下,如何建立旅游保护机制以实现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维护与修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