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血性心力衰竭学
  • 充血性心力衰竭学
  • 充血性心力衰竭学
  • 充血性心力衰竭学
  • 充血性心力衰竭学
  • 充血性心力衰竭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充血性心力衰竭学

60 3.8折 158 八五品

仅1件

山东威海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子彬 编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3-0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子彬 编
  • 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2329099
  • 定价 1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143页
  • 字数 1740千字
【内容简介】
《充血性心力衰竭学》由中国、美国及澳大利亚三国著名专家联合编著。全书共6篇55章,180余万字。内容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结合编著者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外数千篇文献,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各种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反映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成就和新方法,使全书的整体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充血性心力衰竭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供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使用。
【作者简介】
张子彬教授,1937年1月生于山东省寿光县。1963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同年分配至校附属医院工作,1976年至今在滨州医学院工作。历任滨州医学院内科教研究室主任、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兼心内科主任、山东风湿病学会委员、滨州地区中医院名誉院长等职。现任滨洲医学院内科教授及主任医师、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学院院士、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IHMA)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力衰竭协会主任委员(创始人)、《美国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世界医药研究员等职。

长期从事心脏内科工作,医疗、教学、科研成绩斐然,尤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有深入研究。迄今在国内外20多种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主编及合著的医学专著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现代心脏内科学》等35部。自1980年以来,获世界传统卫生组织(WTHO)、美国人体科学研究院、中国卫生部、山东省及滨州学院等科研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共31项。参与组织和主持第一至第六届全国心力衰竭学术交流会。组织和领导MCA-CHF全国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历时两年完成,观察病人1659例,取得了丰硕成果。1993年领导中国心力衰竭协会在国内率选制订左室舒张动能障碍性心力衰竭诊断参考标准,为国内外引用。1992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1999年5月荣获中国心力衰竭协会突出贡献奖,同年12月16日又获WTHO圣塔莫怪卡明星人才医学科学家奖并获金牌。2001年1月香港国际医学科学研究院授予“国际医学成就奖”。多次被评为滨州医学院优秀教师及附属医院先进工作者。

业绩被载入以下传记和名录:《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世界名人录(新世纪郑)》、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出版的《21世纪名人(WHOSWHOINTHE21STCENTURY)》等20余部。
【目录】
第一篇 心力衰竭总论 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心脏及血管的解剖概述

第一节 心脏及血管的解剖

第二节 心脏的超微结构

第三节 冠状血管解剖

第三章 心脏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第一节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机制

第二节 决定心排血量的因素

第三节 心脏受体

第四节 血液循环中的血管因素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六节 冠脉循环的生理

第七节 心肌的生化代谢

第四章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第二节 心力衰竭时的代偿和失代偿

第三节 衰竭心肌的分子生物学

第四节 衰竭心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传递的改变

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活性氧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第六节 离子与水转运异常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第七节 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降低的机制

第八节 心脏功能测量与评估

第二篇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第五章 慢性心力衰竭

第一节 收缩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

第二节 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

第六章 急性心力衰竭

第一节 急性左心衰竭

第二节 急性右心衰竭

第三篇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七章 心力衰竭的分类与心衰程度评定

第八章 心力衰竭的诊断

第一节 亚临床型心力衰竭的诊断

第二节 临床型心力衰竭的诊断

第九章 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

第十章 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心电学诊断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放射学诊断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超声学诊断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核医学诊断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阻抗血流图诊断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心机械图诊断

第七节 心力衰竭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第八节 心力衰竭的心肌活力评价

第九节 心力衰竭的运动实验诊断

第十节 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诊断

第四篇 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治疗原则及疗效判定标准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及治疗原则

第二节 治疗缓解标准与疗效判定标准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与一般疗法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一般疗法 

第十三章 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

第一节 作用及其机制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三节 强心甙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四节 临床用药方法

第五节 洋地黄类制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第六节 强心甙类药物中毒

第十四章 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

第一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第二节 β受体激动剂

第三节 其他正性肌力药

第十五章 利尿剂

第一节 利尿剂的治疗作用与分类

第二节 临床常用的利尿剂

第三节 利尿剂的选用原则

第四节 利尿剂的疗效指标

第五节 利尿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第六节 临床应用利尿剂的注意事项

第七节 利尿剂的耐药性

第十六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醛固酮拮抗剂

第一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第二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第三节 醛固酮拮抗剂

第十七章 血管扩张剂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四节 硝酸酯类药

第五节 直接血管扩张剂

第六节 α受体阻滞剂

第七节 钙通道阻滞剂

第十八章 β受体阻滞剂

第十九章 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治疗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介导因素

第二节 心力衰竭生物学治疗的常用药物

第二十章 心力衰竭的维护心肌代谢治疗

第二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电治疗学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起搏治疗

第二节 射频消融治疗心力衰竭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心脏电复律治疗

第二十二章 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第一节 传统文献回顾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辨证论治

第四节 名家经验

第五节 养生调摄

第六节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现代研究

第二十三章 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子基础

第三节 相关基因的筛选

第四节 基因转移方法

第五节 心脏基因的导入途径

第六节 基因治疗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第七节 心血管病基因治疗的展望

第二十四章 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 心力衰竭病因的外科治疗

第二节 其他外科干预处理

第二十五章 心力衰竭的血液净化治疗

第一节 血液净化的定义

第二节 血液净化的分类

第三节 血液净化的原理

第四节 血液净化在心力衰竭方面的应用

第五节 CRRT在CCU中的应用

第二十六章 心力衰竭的心血管活性肽或其拮抗剂及生长激素治疗

第一节 心血管活性肽或其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现状

第二节 心血管活性肽或其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三节 生长激素治疗心力衰竭与展望

第五篇 心力衰竭各论

第二十七章 难治性心力衰竭

第一节 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新评价

第二节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分析

第三节 心力衰竭治疗的强化

第四节 特殊疗法

第二十八章 舒张功能障碍性心力衰竭

第一节 心脏舒张功能

第二节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

第三节 右室舒张功能

第四节 舒张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

第二十九章 心源性休克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二节 诊断

第三节 治 疗

第三十章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第一节 病因治疗

第二节 纠正缺氧

第三节 减少肺血容量,降低肺循环压力

第四节 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代谢

第五节 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第六节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第三十一章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

第一节 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力衰竭

第二节 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

第三十二章 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第三十三章 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引起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机制

第二节 心肌梗死时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分级和分类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六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第三十四章 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

第一节 高血压心衰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 高血压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第三节 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

第三十五章 心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第一节 二尖瓣狭窄

第二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

第三节 主动脉瓣狭窄

第四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第五节 三尖瓣狭窄

第六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

第七节 肺动脉瓣疾病

第八节 经皮穿刺球囊瓣膜成形术

第三十六章 肺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第一节 慢性肺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第二节 急性肺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第三十七章 心肌炎引起的心力衰竭

第一节 心肌炎

第二节 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的心脏疾病

第三十八章 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

第三十九章 高排血量型心力衰竭

第四十章 小儿心力衰竭的特点

第四十一章 老年心力衰竭的特点

第四十二章 心力衰竭与肾脏病

第一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脏损害的原因

第二节 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原因

第四十三章 心力衰竭与妊娠分娩

第四十四章 心力衰竭与微循环

第一节 微循环的概念及解剖结构

第二节 微循环的调节

第三节 心脏微循环的特点

第四节 典型微循环障碍

第五节 心衰时的微循环变化

第六节 心衰微循环障碍的治疗

第七节 心衰患者微循环障碍的中医治疗

第八节 心衰患者微循环障碍的非药物治疗

第四十五章 心力衰竭与自由基

第一节 自由基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机体自由基的来源

第三节 心衰时氧自由基的产生

第四节 氧自由基在心衰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节 抗自由基物质在心衰防治中的应用

第四十六章 心力衰竭与血栓形成

第一节 心力衰竭并发血栓的发生率及其危害

第二节 与CHF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的机制

第三节 CHF并发血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第四节 CHF并发血栓的治疗原则及抗凝建议

第五节 CHF并发血栓的基因治疗

第六节 祖国医学对CHF并发血栓的治疗与研究

第四十七章 心力衰竭中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及其发生机制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治疗 

第四十八章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第四十九章 心力衰竭的时辰生物学

第一节 心力衰竭时辰节律变化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 心力衰竭异常时辰节律的干预和调整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辰节律变化对临床的启示

第五十章 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概念

第二节 循证医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第五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恢复期运动锻炼与康复治疗

第五十二章 心力衰竭的护理

第六篇 心力衰竭的预防 预后及展望

第五十三章 心力衰竭的预防

第五十四章 心力衰竭的预后 

第一节 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因素

第二节 常见心力衰竭的预后

第三节 改善心力衰竭预后的措施

第五十五章 心力衰竭研究展望

附录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老年心脏病学委员会 心力衰竭教育特别委员会 关于心力衰竭治疗的简明指南

附录二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收缩性心力 衰竭治疗建议

索引

编后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