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政治制度史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政治制度史第2版

12.41 2.8折 45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韦庆达、柏桦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26

孔龙文体公司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韦庆达、柏桦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2
  • 版次 2
  • ISBN 9787300062723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93页
  • 字数 86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政治制度史(第2版)》分别叙述了自古以来至1949年中国诸种重要典章制度的发展变化,同时考察了必然要受到各时期国体和政治体制统率和制约的各种单行制度。依据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涵,梳理和总结了中国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借以在洞悉政治制度“来龙”的基础上,把握“去脉”,使新的论述有所依凭,扎实跟进。《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政治制度史(第2版)》在阐述一般规律的同时,重点分析其特殊性;在叙述制度的同时,重点分析其利弊和特点,进行动态的研究,拓展和丰富政治制度史的内容。全书内容充实,资料丰富,语言生动,是适用面宽而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教材。
【作者简介】
韦庆远,192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授。曾先后受聘为中央民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珠海书院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清末宪政史》、《明代黄册制度》、《档房论史文编》、《明清史辨析》、《明清史新析》、《隆庆皇帝大传》、《中国官制史》(合著)、《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柏桦,1953年出生。现任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帝王宫——宫省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天子·帝宫·政道——中国古代宫省治道透析》、《明清州县官群体》、《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中国官制史》(合著)等,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从事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法律制度史的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第三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参考书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概况
二、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参考资料
第四节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二、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方法
上编: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史前-1911年)
第一章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出现的政治制度萌芽
一、三皇五帝
二、原始社会氏族组织
三、部落联盟和酋邦组织
四、从习惯到制度的转变过程
第二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二、争霸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皇权专制制度下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
一、中西政治制度的碰撞和抗争
二、晚清政治制度变化
三、晚清政治制度变革的启示

第二章王权和皇权制度
第一节王权制度
一、王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二、王权的体现形式
三、对王权的制约
第二节霸主和集权制度
一、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
第三节皇帝制度
一、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二、皇帝的名位制度
三、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
第四节王位、皇位继承和宗室制度
一、王位继承--嫡子制度的确立
二、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
三、宗室分封--皇权专制的痼疾
第五节皇权的变态形式--外戚和宦官擅权
一、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
二、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
第六节君主专制政体转向君主立宪政体的失败试验
一、谘议局和资政院
二、《钦定宪法大纲》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三、责任内阁

第三章中枢辅政制度及运行机制
第一节贵族辅政制
一、夏商周三代的贵族辅政制
二、秦汉以后早期国家的贵族辅政制
第二节宰相开府辅政制
一、宰相开府辅政制的形成和发展
二、宰相开府辅政制的运作方式及特点
第三节宰相参议辅政制
一、帝宫层次与中外朝官
二、宰相参议辅政制的沿革
第四节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
第五节清末的责任内阁
第六节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第四章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
第一节中央政务体制的发展概况
一、早期国家中央政务体制的初建
二、两寮六大到文武分职的政务管理体制
三、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政务管理体制
四、公省监台卿卫政务管理体制
五、以《周礼》为本的政务管理体制
六、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
七、诸使差遣负责制的政务管理结构
八、“因俗而治”的政务管理结构
九、以一省制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体制
十、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管理体制
十一、晚清的中央政务管理体制
第二节中央政务机构的运行机制
一、相府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
二、相府、尚书诸曹与诸卿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
三、六部与寺监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
四、部院寺监府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中央政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第五章地方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历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区
第二节行政区名称的由来及级别变化
第三节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一、先秦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二、秦以后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第四节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制度
一、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
二、羁縻府州和都护府
三、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
四、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

第六章法律制度
第一节法规的制定和沿革
一、古代法规的概况
二、清末对法规的修订
第二节司法行政制度
一、中央司法行政制度
二、地方司法行政制度
三、司法行政运行机制及特点
第三节司法审判制度
一、诉讼制度
二、拘捕和证据制度
三、审判制度
四、监狱制度
五、诉讼师与辩护制度

第七章监察制度
第一节监察行政体制
一、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行政体制
二、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行政体制
第二节监察的职能
一、对上的谏诤
二、对下的监督弹劾
三、对左右的牵制监督
第三节监察的主要方法
一、检核簿册法
二、举劾案章法
三、连坐告密法
四、遣吏巡行法
五、牵制监督法
六、密查侦缉法
七、密奏传呈法
第四节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利弊

第八章军事制度
第一节兵役制度
一、郡县兵役制
二、谪罪兵役制
三、招募兵役制
四、世袭兵役制
五、发奴为兵制
六、民壮兵役制
第二节军事编制与兵种配制
一、军事编制(附表)
二、兵种配置
三、军事装备的生产与制造
第三节军事管理制度
一、军事领导与指挥制度
二、军事后勤供应制度
三、军事刑罚制度

第九章财政经济制度
第一节财政收支制度
一、赋税制度
二、徭役制度
三、土贡制度
四、财政的收支与管理
第二节财政行政体制
一、中央财政行政体制
二、地方财政行政体制
第三节经济制度
一、先秦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二、秦以后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

第十章科技文教卫生等制度
第一节科学技术机构和管理制度
一、天文历象机构和管理制度
二、技术生产机构和管理制度
三、图书管理和研究机构
第二节文教卫生机构和学校制度
一、文化教育机构和管理制度
二、医药卫生机构和管理制度
三、教育制度

第十一章文书玺印符节等制度
第一节文书制度
一、诏敕和奏章
二、国家机关之间的公文形式
三、文书工作制度
第二节玺印符节制度
一、玺印制度
二、符节制度
三、玺印符节的管理制度

第十二章行政辅助人员制度
第一节胥吏制度
第二节幕僚制度
第三节长随家人
第四节行政辅助人员与主官的关系

第十三章职官管理制度
第一节官吏选拔制度
一、荐举制度
二、科举制度
三、征辟制度
四、荫袭制度
五、其他入仕途径
六、官吏选拔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任用制度
一、任用种类
二、任用方法
三、任用限制
第三节考课和奖惩制度
一、先秦的考课和奖惩制度
二、秦以后的考课制度
三、奖惩制度
第四节等级和俸禄制度
一、等级制度
二、章服乘舆制度
三、俸禄制度(附表)
第五节休假退休和抚恤制度
一、休假制度
二、退休制度
三、抚恤制度
下编:中华民国政治制度(1912-1949年)
第一章中华民国政治制度概论
第一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第二章政党制度
第一节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一党专政制
第三节国共两党合作制

第三章议会制度
第一节参议院(临时参议院)
第二节变化无常的国会
第三节国民参政会与国民大会
一、国民参政会
二、政治协商会议
三、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
第四节议会制度的评析

第四章元首制度
第一节元首的产生和任期
第二节元首的名称和职权
一、临时大总统
二、大总统
三、临时总执政
四、大元帅
五、总裁会议
六、国民政府委员会
七、国民政府主席
八、总统
第三节中华民国元首制的特点

第五章政府体制
第一节北洋政府的责任内阁与辅政内阁
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
一、立法院
二、行政院
三、司法院
四、考试院
五、监察院
六、五院制与国民政府的关系
第三节中央政务体制及运行机制
一、总统府与部会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
二、以党统政的政务系列的运行机制
三、以部会为主体的政务管理体制
第四节地方行政制度
一、疆土和地方行政区划
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六章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华民国的法规
第二节司法审判机构
第三节诉讼审判制度
一、审级制度
二、检察制度
三、审判制度
四、监狱制度
第四节辩护和公证制度
一、律师制度
二、公证制度

第七章监察、考试与任用制度
第一节监察制度
一、监察机构
二、监察部门的主要职权
第二节考试制度
第三节任用制度
一、官吏及公务员的等级与任用
二、官吏及公务员的资格
三、官吏及公务员的甄别与考绩
四、奖惩、抚恤、退休等制度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