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化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分析化学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1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明招 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6

孔龙文体公司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蔡明招 编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122059383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根据课程特点、教与学的规律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注重基础理论、严格训练基本技能、拓展综合和应变能力、加强学科新信息传播的指导思想下,将内容依次分成四篇,即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复杂物质分析。全书从对分析化学的认知入门,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课程的两大基础内容——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再进入综合和提高的内容即复杂物质分析,以使读者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分析化学》可用作高等院校化学工程、生化工程、食品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精细化工、工业分析等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采用。
【目录】
第1篇分析化学基础
第1章分析化学导言
1.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1.1分析化学的定义
1.1.2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2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分类
1.2.1分析化学的特点
1.2.2分析化学的分类
1.2.3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1.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1.4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方法
思考题

第2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
2.1试样的采集
2.1.1固体物料试样的采集
2.1.2液体物料试样的采集
2.1.3气体物料试样的采集
2.2固体物料试样的制备
2.2.1破碎
2.2.2过筛
2.2.3混匀
2.2.4缩分
2.3试样的分解
2.3.1水溶解法
2.3.2酸分解法
2.3.3碱、碳酸盐和氨分解法
2.3.4熔融分解法
2.3.5熔融方法的改进
2.3.6烧结分解法
2.3.7其他分解法
思考题

第3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3.1误差的基本概念
3.1.1误差
3.1.2偏差
3.1.3标准偏差
3.1.4极差
3.1.5公差
3.1.6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3.2误差的传递
3.2.1系统误差的传递
3.2.2随机误差的传递
3.2.3极值误差
3.3有效数字的表示与运算规则
3.3.1有效数字
3.3.2数字的修约规则
3.3.3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3.3.4分析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3.4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3.4.1频数分布
3.4.2正态分布
3.4.3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3.5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3.5.1t分布曲线
3.5.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6数据的评价——显著性检验、异常值的取舍
3.6.1显著性检验
3.6.2异常值的取舍
3.7回归分析
3.7.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3.7.2相关系数
3.8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思考题
习题

第2篇化学分析法
第4章化学分析法概述
4.1化学分析法概述
4.2滴定分析法概述
4.2.1滴定分析法的定义
4.2.2滴定分析法必须具备的条件
4.2.3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4.3标准溶液与基准物
4.3.1标准溶液
4.3.2基准物
4.3.3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4.4化学分析法的计算
4.4.1化学分析法计算中基本符号的代表意义及相互关系
4.4.2化学分析法的计算类型
4.4.3化学分析法计算示例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酸碱滴定法
5.1酸碱平衡理论基础
5.1.1酸碱质子理论
5.1.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5.1.3酸度对弱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5.1.4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5.2酸碱指示剂
5.2.1变色原理
5.2.2变色范围
5.2.3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5.3酸碱标准溶液
5.3.1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5.3.2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5.4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4.1强酸(碱)的滴定
5.4.2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5.4.3多元酸碱的滴定
5.5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5.5.1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5.5.2混合碱的分析
5.5.3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5.5.4有机化合物中氮的测定——凯氏(Kjeldahl)定氮法
5.5.5硼酸的测定
5.5.6硅酸盐中SiO2的测定
5.5.7酯类的测定
5.6计算示例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配位滴定法
6.1配位滴定法概述
6.2EDTA与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的稳定性
6.2.1EDTA的性质
6.2.2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6.3EDTA配位滴定法中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
6.3.1酸效应与条件稳定常数
6.3.2配位效应及对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
6.3.3溶液酸度的控制
6.4金属指示剂
6.4.1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
6.4.2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6.4.3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6.5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6.5.1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
6.5.2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6.6配位滴定的滴定曲线
6.6.1配位滴定曲线
6.6.2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及准确滴定判断式
6.7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
6.7.1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6.7.2掩蔽和解蔽
6.7.3其他配位剂
6.8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6.8.1直接滴定法
6.8.2间接滴定法及其应用
6.8.3返滴定法及其应用
6.8.4置换滴定法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1氧化还原反应平衡
7.1.1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
7.1.2外界条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7.1.3氧化还原平衡常数
7.1.4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7.2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7.3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7.3.1氧化还原指示剂
7.3.2自身指示剂
7.3.3专属指示剂
7.4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7.4.1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绘制
7.4.2滴定突跃及其影响因素
7.5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
7.5.1预氧化和预还原
7.5.2常用的预氧化剂和预还原剂
7.6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7.6.1高锰酸钾法
7.6.2重铬酸钾法
7.6.3碘法和碘量法
7.7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7.8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8章沉淀滴定法
8.1沉淀滴定法概述
8.2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及滴定条件
8.3银量法的应用
8.4其他沉淀滴定法简介
8.5沉淀滴定法的计算示例
思考题
习题

第9章重量分析法
9.1重量分析法概述
9.2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9.2.1气化法
9.2.2沉淀重量法
9.2.3电质量法
9.3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9.4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剂的要求
9.5沉淀的溶解度、溶度积及对沉淀的影响因素
9.5.1溶解度与溶度积
9.5.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9.6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6.1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6.2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
9.7沉淀形成与沉淀条件的选择
9.7.1沉淀的类型
9.7.2沉淀的形成过程
9.7.3沉淀的特性与沉淀条件的选择
9.8均相沉淀法
9.9沉淀的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
9.9.1过滤
9.9.2洗涤
9.9.3干燥或灼烧
9.10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9.11重量分析法的计算
9.11.1换算因数的计算
9.11.2沉淀剂用量的计算
9.11.3称样量的计算
9.11.4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3篇仪器分析法
第10章仪器分析法概述
10.1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10.1.1光学分析法
10.1.2电化学分析法
10.1.3色谱分析法
10.1.4其他方法
10.2分析仪器的组成
10.3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的比较
10.4仪器分析法的发展
10.5仪器分析的定量方法
10.5.1标准曲线法
10.5.2标准加入法
10.6分析仪器的性能表征
10.6.1灵敏度
10.6.2检测限
10.6.3线性范围
思考题

第11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11.1方法概述
11.2基本原理
11.2.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11.2.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1.2.3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1.2.4常用术语
11.2.5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11.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1.3.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11.3.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1.3.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11.3.4吸光度的测定
11.4定量分析
11.4.1定量依据
11.4.2定量方法
11.4.3显色反应
11.4.4定量分析条件的选择
11.4.5其他定量分析方法
11.5其他应用
11.5.1定性分析
11.5.2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推断
11.5.3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11.5.4解离常数的测定
11.6分子荧光(磷光)法简介
11.6.1分子荧光(磷光)的产生
11.6.2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11.6.3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1.6.4外部因素对荧光光谱的影响
11.6.5荧光(磷光)光谱仪
11.6.6应用
11.7红外吸收光谱法简介
11.7.1基本原理
11.7.2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
11.7.3红外光谱仪
11.7.4样品制备技术
11.7.5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12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12.1方法概述
12.2基本原理
12.2.1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的关系
12.2.2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12.2.3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
12.2.4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基础
12.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2.3.1光源
12.3.2原子化器
12.3.3单色器
12.3.4检测器
12.4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2.4.1物理干扰
12.4.2化学干扰
12.4.3电离干扰
12.4.4光谱干扰
12.4.5背景干扰
12.5分析方法
12.5.1测量条件的优化
12.5.2分析方法
12.6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
12.7原子发射光谱法简介
12.7.1基本原理
12.7.2原子发射光谱仪
12.7.3应用
12.8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
12.8.1基本原理
12.8.2仪器
12.8.3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13章电位分析法
13.1电位分析法概述
13.1.1电位分析法定义
13.1.2电位分析法中的基本概念
13.1.3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
13.1.4电化学分析法的特点
13.2基本原理
13.2.1化学电池
13.2.2电极
13.3离子选择性电极
13.3.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
13.3.2几种离子选择性电极简介
13.3.3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参数
13.4电位分析法
13.4.1基本原理
13.4.2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13.4.3电位分析法的计算示例
13.5其他电分析方法简介
13.5.1电解分析法
13.5.2伏安和极谱分析法
13.5.3循环伏安法
13.5.4现代电分析化学的发展与
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14章气相色谱法
14.1概述
14.1.1色谱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
14.1.2色谱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
14.1.3色谱法的分类
14.1.4气相色谱分析流程
14.2色谱法术语
14.2.1色谱流出曲线图或色谱图
14.2.2色谱图有关参数及其色谱基本关系
14.3色谱基本理论
14.3.1色谱分离过程
14.3.2塔板理论
14.3.3速率理论
14.3.4分离度与分离条件的选择
14.4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方法
14.4.1定性分析
14.4.2定量分析
14.5气相色谱法
14.5.1气相色谱仪
14.5.2气相色谱柱及固定相
14.5.3气相色谱检测器
14.6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14.6.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14.6.2HPLC的主要类型
14.6.3高效液相色谱仪
思考题
习题

第4篇复杂物质分析
第15章定量分析中的分离及富集方法
15.1概述
15.2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及富集方法
15.2.1沉淀分离法
15.2.2溶剂萃取分离法
15.2.3离子交换分离法
15.2.4色谱分离法
15.3现代分离和富集方法介绍
15.3.1膜分离技术
15.3.2超声分离
15.3.3固相萃取
15.3.4超临界流体萃取
15.3.5加速溶剂萃取
15.3.6微波辅助萃取
思考题
习题

第16章复杂物质分析示例
16.1水泥熟料的分析
16.1.1概述
16.1.2水泥熟料的分析
16.2农药残留的分析
16.2.1样品前处理技术
16.2.2样品检测技术
16.2.3试样分析示例
16.3废水试样的分析
16.3.1金属离子的分析
16.3.2非金属无机污染物的分析
16.3.3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16.3.4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附录
附录1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常数
附录2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3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4常用的基准物质
附录5常用指示剂
附录6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附录7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MY)
附录8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
附录9标准电极电位
附录10条件电极电位
附录11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12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