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力的法治规约:政治文明法治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权力的法治规约:政治文明法治化研究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19.55 3.4折 57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习根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4

孔龙文体公司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汪习根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2
  • 版次 1
  • ISBN 9787307069589
  • 定价 5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0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内容简介】
  《权力的法治规约:政治文明法治化研究》围绕政治的核心——权力问题,将政治文明置于权力的范畴进行考量与审视,提出政治文明即是权力文明,而权力文明的出路在于对权力的法治规约。从政治文明与法治的关系入手,系统研究了政治文明法治化的逻辑起点、战略目标以及立法文明、行政文明、司法文明、执政文明法治化的基本理论与对策。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实现政治文明的法治化,通过法治的政治文明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政治文明法治化的关键与奥秘在于权力的法治化以及由此衍生的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内在和谐,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外在互动。而能理性有效地建构与导引这些关系的当属公法,公法法治是政治文明法治构建的当务之急。为此,应当理性地构建文明的立法法治、行政法治、司法法治和执政法治制度。
  《权力的法治规约:政治文明法治化研究》的突出特色在于:一是理论上的两大突破。首次提出了政治文明与法治关系的三个基本命题,充分论证了政治文明法治化的正当性与必要性。同时,立足作者提出的“公法法治论”,论证了政治文明法治化首先是公法法治。二是制度上的四大创新。从立法文明、执法文明、司法文明与执政文明的基本要求与实践中的障碍分析入手,充分吸收国内外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提出了以上述四大具体制度的构建为突破口推进政治文明法治化建设的可行途径,揭示了立法文明的法治之道、行政文明的法治模式、司法文明的法治构建和执政文明的法治维度,超越了空泛地讨论政治文明建设和抽象地讨论法治的局限性,使研究更具有战略针对性与现实可行性。
【作者简介】
  汪习根,男,1965年3月生,湖北天门人。现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1983年进入大学学习,先后获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入选中国“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一直致力于人权法与社会发展法治化理论与战略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率先对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由此获教育部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多项奖励、并得到联合国的认可。在《法学研究》等权威或核心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有3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出版著作18部。主持或参加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等共计13项。近年来,先后赴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或讲学,2008年应邀担任联合国发展权特约专家。
【目录】
第一章政治文明法治化战略选择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政治文明法治化战略选择的理论前提
一、政治文明是法治的内核和精髓
二、法治是政治文明的载体和形式
三、政治法治化是政治文明的要求
第二节政治文明法治化战略选择的根本出路
一、人的实现:政治文明法治化的基本目标
二、权力规训:政治文明法治化的内在奥妙
三、公法法治:政治文明法治化的规范依据
第三节政治文明法治化战略选择的目标定位
一、政治文明法治化战略选择目标定位的价值功能
二、政治文明法治化战略选择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
三、政治文明法治化战略选择目标定位的基本要素

第二章立法文明的法治之道
第一节立法文明的总体要求
一、立法文明的概念描述:理念、制度、行为与秩序
二、立法文明的范畴特征:“法治”与“立法”的紧张与调和
三、立法文明的理念定位:法律良善重在统一
四、立法文明的基本要求:以“法律统一”为重心
第二节立法文明的体制障碍
一、立法制度不文明的种种表现
二、立法制度不文明的根本症结
第三节立法文明的战略对策
一、个案的追问
二、规范的创设
三、整体的对策

第三章行政文明的法治方略
第一节行政文明释义
一、行政理论的源流
二、执行权的文明化
三、管理权的文明化
四、行政权的文明化
第二节行政文明法治化的基本历年
一、在渊源上,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统一
二、在主体上,行政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融合
三、在价值上,效率行政与公正行政的互动
四、在指向上,集约行政与开放行政的并重
五、在方式上,命令行政与宽容行政的一体
六、在后果上,责任行政与诚信行政的一致
第三节行政文明法治化的基本模式
一、消极自由与行政规制
二、主观公权与行政规制
三、权力分立与行政规制
四、公民社会与行政规制
第四节行政文明法治化的制度建构
一、行政系统开放是重构行政法治的前提
二、公民参与是重构行政法治的核心要素
三、程序理性是行政法治运行的基本保证

第四章司法文明的法治构建
第一节司法文明的法理解析
一、司法文明的理论背景
二、司法文明的含义解析
三、司法文明的价值分析
第二节司法理念文明
一、司法理念文明的意义探寻
二、司法理念文明的表现形式
三、司法理念文明与法律价值冲突
四、司法理念文明与法律价值整合
五、司法理念文明与理性司法思维
第三节司法制度文明
一、司法制度文明的前提
二、司法制度文明的核心
三、司法制度文明的保障
第四节司法器物文明
一、司法建筑文明
二、法庭场景文明
三、司法设施文明
第五节司法行为文明
一、司法裁判文明
二、司法作风文明
第六节司法文明的战略选择
一、战略目标:社会正义与社会和谐
二、路径选择:法律移植与本土改造
三、实施方式:政府推进与自然演进

第五章执政文明的法治维度
第一节依法执政的法理内涵
一、依法执政的基本含义
二、依法执政的法律要求
三、依法执政的宪政意义
第二节依法执政的历史根据
一、依法执政是早期执政实践理性反思的结晶
二、依法执政是法制建设成功经验的必然升华
第三节依法执政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及时有效控制社会关系原则
二、执政权威与人民民主相统一原则
三、执政的价值型与规范性一致原则
四、党的执政与党的领导相关联原则
五、政党事务与国家事务相区分原则
第四节依法执政的法律制度
一、执政党集合民意并启动执政过程的法律制度
二、执政党与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法律制度
三、执政党自身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制度
四、执政党对公共权力实施民主监督的法律制度
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