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与逻辑
正版旧书,商品以实拍图为准,所见即所得,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
8.6
1.9折
¥
45
九品
仅1件
作者刘志昌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志昌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17736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8页
-
字数
24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和逻辑》选取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社会保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为背景,通过对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均等状况的历史考察,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逻辑。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原则和供给结果,《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和逻辑》将建国后均等化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平均导向时期(1949—1984年)、差异导向时期(1985—2005年)和均衡导向时期(2006—)。1949年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趋势是从“低水平的平均”到“非均等”,再到“均等”的发展过程。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变量在不同时期的不断变化,相互影响,决定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路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函数,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而具有内在逻辑。
- 【作者简介】
-
刘志昌,政治学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共服务、地方冶理和社会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变迁与逻辑研究”,参与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国情调研项目以及国家财政部重大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著作两部(合著),在《社会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和为中央组织部、国家财政部、湖北省民政厅等提供咨询报告共30多篇。
- 【目录】
-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主题
三研究框架与基本概念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平均导向下的基本公共服务
一社会保障的制度演变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二)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二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实态
(一)城镇社会
(二)农村社会
(三)城乡社会
三小结
第二章差异导向下的基本公共服务
一社会保障的制度演变
(一)城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二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实态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二)区域比较
(三)城乡对比
三小结
(一)社会保障城乡分化,差距逐步扩大
(二)社会保障的区域差距形成并扩大
第三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治因素
一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对平等理想的追求
(一)意识形态是共产党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二)平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追求目标
(三)平等理想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三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目标的追求
(一)经济发展是共产党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二)经济发展是共产党人的追求目标
(三)发展目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四小结
第四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济因素
一经济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导向的影响
(一)工业化道路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经济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
二经济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导向的影响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回归家庭保障
(二)国有企业改革与城镇社会保障改革
(三)区域非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距
三小结
第五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一社会矛盾演变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变迁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私人产品供给不足
(二)改革开放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
二社会现代化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
(一)需求与消费结构的现代化是催生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在动力
(二)家庭结构的现代化是催生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推力
(三)就业结构的多样化对扩大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四)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分化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迫切要求
(五)社会建设滞后是导致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
(一)人人平等的思想
(二)家庭保障的思想
四小结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