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研究

15.86 3.1折 52 九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陟云 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7

晴天的图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陟云 编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1859686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8页
  • 字数 393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佛山中院对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四年改革探索的实践载体和理论升华。本书从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的基础理论,通过理论研究方法,为司法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撑;第二部分是域外考察与借鉴,以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为我国相关改革提供多元视角和实践经验;第三部分是我国法院人员管理的沿革和人员分类管理的探索,将历史考察与现状调查相结合,揭示当前的改革现实困境;第四部分是对我国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的设想和展望,以佛山中院相关改革思路和实践为实证分析蓝本,对人员分类管理、审判权运行、内部机构框架的改革路径进行设计。
【作者简介】
     陈陟云,男,1963年2月出生,广东电白人,198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现任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法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目录】
目录
导论:回归司法本质的价值与逻辑/
一、应然:司法权自身的价值与运行逻辑/
二、障碍:当前司法价值与逻辑要求之悖反/
三、理想:回归司法本质的价值与逻辑/
第一篇原理与特性:法院管理的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一章法院管理的逻辑起点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法院管理的逻辑起点与目标分析/
一、法院管理的逻辑起点/
二、法院管理的目标分析/
第二节法院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科层制理论与司法权运行特性不兼容/
二、法院权力运行的二元属性是法院管理考量的组织要素/
三、法官的主体性是法院管理考量的核心要素/
第二章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人员分类管理概论/
一、人员分类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二、人员分类管理的原则/
三、人员分类管理的模式/
四、人员分类管理的发展趋势/
五、我国公职人员分类管理制度/
第二节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的内在逻辑/
一、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的概念/
二、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三、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的价值回归/
第二篇考察与借鉴:域外法院人员管理模式
第三章英美法系国家法院人员管理考察
——以英国、美国为考察对象/
第一节英国法院人员管理模式/
一、法官的双轨制及其管理/
二、法院辅助人员及其类别和职责/
三、法官和行政人员的双轨制管理/
四、执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第二节美国法院人员管理模式/
一、法官的产生及其管理/
二、法院辅助人员及其职责/
三、司法管理采取权力分立和固有权力原则/
第四章大陆法系国家法院人员管理考察
——以法国、德国为考察对象/
第一节法国法院人员管理模式/
一、法官的分类及管理/
二、辅助人员类别及职责/
三、法院的行政管理/
第二节德国法院人员管理模式/
一、法官的分类及产生/
二、德国的非职业法官/
三、德国法院的行政管理/
四、德国法院执行员/
第五章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法院人员管理考察/
第一节台湾地区法院人员管理模式/
一、法院人员员额制/
二、法官的选任及管理/
三、司法辅助人员的类别及职责/
四、法院行政管理/
第二节香港地区法院人员管理模式/
一、司法人员的种类及任免/
二、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的保障/
三、法官及法院人员的犯罪和惩罚/
四、陪审员的产生及管理/
五、香港法院司法行政管理/
第三篇历史与现状:我国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沿革与现状
第六章我国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的沿革和探索/
第一节我国法院人员管理的沿革/
一、苏维埃、延安政权时期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
第二节我国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探索/
一、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的改革阶段/
二、法院各类人员管理的改革探索/
三、当前各地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主要类型/
四、改革评价和反思/
第七章我国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法院当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当前我国法院人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当前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我国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现实困境/
一、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二、改革的主要障碍/
三、改革的运行风险/
第四篇设想与展望:我国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路径
第八章人员分类管理的基本框架与模式/
第一节以法官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体系基本框架/
第二节建立以职业化为方向的法官序列单独管理体系/
一、法官员额的科学核定/
二、重构法官等级管理模式/
三、设置符合审判规律的人才进出机制/
四、完善法官考评与监督机制/
五、构建符合职业要求的保障体系/
第三节建立审判辅助人员的单独管理体系/
一、完善法官助理队伍建设,做好法官人才储备/
二、建立单独职务序列并具有晋升机制的书记员队伍/
第四节建立司法行政人员的单独管理体系/
一、逐步减少法官与司法行政人员交叉任职/
二、引入相关专业人才并留足晋升空间/
三、逐步取消司法技术人员序列/
第五节建立公安派驻、法院和公安共同管理的司法警察队伍/
一、改革模式选择/
二、设置符合司法审判要求的司法警察派遣规则/
三、建立完善的法院司法警察管理体系/
第六节不同序列人员交流机制建立及过渡期间遗留问题处理/
一、不同序列人员的交流机制/
二、各类人员分类过渡期间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理/
第九章人员分类管理下的审判权力运行/
第一节构建以审判权为主体的内部权力结构/
一、改革指向:破解审判权、审判管理权、行政管理权混合行使问题/
二、改革路径:构建以审判权为主体的法院权力结构体系/
三、未来走向:探索审判权、行政管理权分离的管理模式/
第二节构建以审判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审判权运作机制/
一、改革指向:破解审判权运行机制中的行政化问题/
二、改革路径:以审判长负责制构建“审判合一”的审判权运行机制/
三、效果分析:审判长负责制的预期成效/
四、未来走向:审判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官,从而实现独立审判/
第三节构建以审理制为特征的审判委员会运作模式/
一、改革指向:审委会运作中行政化、形式化问题/
二、改革路径:实现从会议制向审理制转变/
三、未来走向:取消审委会后的制度设计/
第十章人员分类管理下的组织架构/
第一节构建审判事务和行政事务分离的内部组织架构/
一、改革指向:破解内部组织架构设置的行政化问题/
二、改革路径:以审判事务和行政事务分离为原则整合内设机构/
三、未来走向:完全按权力性质和运作要求设置的架构模式/
第二节内部组织架构管理运行机制/
一、法院二元权力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
二、法院内部机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
第三节推进执行实施权脱离法院的外置式执行改革/
一、改革指向:破解执行实施权的自身性质与审判权的中立性不兼容问题/
二、改革路径:以回归中立裁判为皈依剥离执行事务/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