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社区融资到全民健康保障: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中的主体行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社区融资到全民健康保障: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中的主体行为研究

11.6 4.6折 25 九品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俊生 著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1

晴天的图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俊生 著
  •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4573100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27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劳动与社会保障博士文库
【内容简介】
《从社区融资到全民健康保障: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中的主体行为研究》对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相关主体的行为模式及其行为互动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较好地把握了农村健康保障机制发展的内在规律。较好地追踪了国际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研究的视野比较开阔,具有前瞻性,提出了“从社区融资到全民健康保障”的学术构想。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地系统探究。
【作者简介】
朱俊生,1976年生。2006年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8年于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保险、农村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曾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四项研究课题。并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与一般课题各一项。已出版著作《中国保险费率市场化论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三农”保险创新》。在《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经济科学》、《保险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先后获省部级一、二等科研成果奖各一项。
【目录】
1.引言
1.1研究目的
1.2研究对象的界定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1.3.2国内研究综述
1.4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安排
1.5可能的创新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健康融资、健康保险与社区健康融资
2.1健康制度目标与健康融资
2.1.1健康制度的目标
2.1.2健康融资
2.1.3健康融资方式与健康制度目标的实现
2.2健康融资、风险集合、资源集合
2.3健康保险融资与卫生服务的供求关系
2.4风险回避与健康保险市场
2.4.1财富的边际效应、风险厌恶和保险需求
2.4.2健康保险的需求
2.4.3健康保障需求的影响因素
2.5社区健康融资的基础理论
2.5.1和现存的小额融资组织的联系
2.5.2和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的联系
2.5.3和公共政策的联系

3.脆弱性、疾病风险与保障机制缺失
3.1农村卫生工作的历史发展与近期表现
3.1.1历史发展
3.1.2近期表现
3.2费用障碍与保障机制缺失
3.2.1费用障碍
3.2.2保障机制缺失
3.3疾病风险与脆弱性
3.3.1脆弱性的一般分析框架
3.3.2疾病风险与脆弱性的关系

4.农村合作医疗变迁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4.1合作医疗的变迁
4.1.1合作医疗的早期繁荣
4.1.2合作医疗的解体
4.1.3合作医疗恢复努力的失败
4.2对合作医疗兴衰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4.2.1制度均衡:为什么传统的合作医疗能够实现较高的覆盖率
4.2.2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革:合作医疗为什么会解体
4.2.3制度供给不足:新时期为什么农村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健康保障制度
4.2.4强制性制度变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3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的启示

5.合作医疗的绩效评估:一个分析框架
5.1分析框架
5.2对社区健康融资绩效的评估
5.3社区健康融资绩效的影响因素
5.3.1技术设计特征
5.3.2管理特征
5.3.3组织特征
5.3.4制度特征
5.4中国合作医疗的绩效
5.4.1风险分担与财务保障
5.4.2社会包容和受益的公平性

6.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
6.1支付能力
6.1.1方法和资料
6.1.2家庭收支状况与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支付能力
6.1.3基本需求支出与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支付能力
6.2借款对穷人支付能力及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
6.2.1借贷约束对保险需求的一般影响
6.2.2借贷对穷人保险需求的影响
6.3支付意愿、参与意愿、参与行为、逆选择
6.3.1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
6.3.2参与意愿和逆选择
6.4支付意愿的状况
6.5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
6.5.1国家层面:对政府的信任、机构能力与补贴
6.5.2社区层面:社会资本
6.5.3家庭层面:成本-收益分析、家庭内部和家庭之间风险分担机制
6.5.4个人层面:农民的个人特征

7.合作医疗中的逆选择及其约束机制
7.1健康保险市场逆选择的理论分析
7.2合作医疗中的逆选择
7.3理论上应对逆选择的方法
7.4能通过强制参加来抑制逆选择吗
7.4.1强制的合法性
7.4.2强制的效果
7.5以家庭作为参加单位有助于减少逆选择吗
7.5.1两种对立的观点
7.5.2对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的效果的理论分析
7.5.3对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的效果的实证分析
7.5.4以家庭作为参加单位是否有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

8.合作医疗中的道德风险及其约束机制
8.1健康保险市场道德风险的理论分析
8.2减少道德风险的一般方法
8.3合作医疗中的道德风险
8.4共同支付抑制道德风险的效应
8.5团体保险合同是否有助于减少事先道德风险
8.5.1事先道德风险
8.5.2团体保险合同对事先道德风险的影响

9.合作医疗中的供给诱导需求及其约束机制
9.1委托代理与供给诱导需求
9.2卫生服务提供者支付机制的选择与供给诱导需求的矫正
9.3合作医疗中对医疗服务提供者支付方式的选择
9.4合作医疗中供给诱导需求的体制性原因

10.政府的支持机制与合意水平
10.1政府和社区健康融资计划的理论分析框架
10.1.1政府和社区健康融资计划的关系
10.1.2政府影响社区健康融资计划的机制
10.2政府支持农村健康保障与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
10.2.1经济发展次序理论与发达国家工业反哺农业的路径选择
10.2.2财政支持农村健康保障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首选路径
10.3我国政府财政支持农村健康保障水平分析
10.3.1财政支持合作医疗的水平
10.3.2财政对农村卫生的投入水平
10.3.3财政对农村健康保障合意的支持水平测算
10.4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中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10.4.1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
10.4.2农村健康保障中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缺陷
10.4.3农村健康保障中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构

11.从社区融资到全民健康保障
11.1城乡健康保障制度公平性的实证分析
11.2正义论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构理念
11.2.1罗尔斯的正义论
11.2.2公平正义原则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构理念
11.3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构理念
11.3.1阿玛蒂亚·森的自由与可行能力
11.3.2森的理论与我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构理念
11.4人权、健康权、社会保障权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建构理念
11.4.1人权
11.4.2健康权
11.4.3社会保障权
11.5“扶持导致”机制、相对成本与全民基本健康保障制度
11.5.1“增长引发”和“扶持导致”的机制
11.5.2低收入、相对成本与全民基本健康保障
11.6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
11.6.1现有改革方案评述
11.6.2当前改革的时机和目标
11.6.3医疗保障制度的“三支柱”框架
11.6.4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路径
11.6.5未来医疗保障制度的整合
11.7对全民健康保障制度中政府成本的简单测算
11.7.1测算思路
11.7.2测算过程与结果
附录城乡卫生保健的不平等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