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嫉羡和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后期著作选
  • 嫉羡和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后期著作选
  • 嫉羡和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后期著作选
  • 嫉羡和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后期著作选
  • 嫉羡和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后期著作选
  • 嫉羡和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后期著作选
  • 嫉羡和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后期著作选
  • 嫉羡和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后期著作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嫉羡和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后期著作选

23 3.8折 60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嘉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峰、李新雨 译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d一69一

上书时间2024-06-22

慧杰书店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姚峰、李新雨 译
  •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1994403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6页
  • 字数 26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Envy and Gratitude
【内容简介】

  在精神分析史上,梅兰妮·克莱因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有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嫉羡和感恩:梅兰妮克莱因后期著作选》收录了从1946年以后到1960年梅兰妮·克莱因过世之前的著作,其中还包括了在1963年她辞世以后才出版的未完成作品。这些几乎囊括了克莱因毕生最重要的文献,也成为其著述的高峰。
  在《嫉羡和感恩》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阴茎嫉妒;然而,克莱恩对于嫉羡的概念完全是革命性的。
  当今,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师都非常熟悉克莱因所述的早期客体关系,许多分析师甚至使用她的发现与概念而不明就里。她的许多思想已经被纳入主流精神分析的思维当中,且仍在世界各地流传和发展;其著作的启发性与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喜欢精神分析的读者来说,克莱因的这本著作绝对值得学习与收藏。

【作者简介】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儿童精神分析的先驱,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有贡献的领军人物之一。克莱因整体的工作就是对弗洛伊德工作的拓展,同时也是以她自己独特的阐述观点对弗洛伊德最初领悟的改革。她不仅扩展了弗洛伊德理论和治疗的范畴,其独立并富原创性的思考系统,更影响了精神分析的发展趋势。克莱因对幼儿心灵的探索,以及对儿童精神分析技巧与理论的开拓,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她被誉为儿童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发展的先驱。克莱因在英国的后继者被称为“后克莱因学派”。在拉美等国家甚至已形成以克莱因的观点为基础的克莱因团体。

【目录】
译者序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梅兰妮·克莱因及其生平
第一章关于某些分裂机制的评论(1946)
第二章关于焦虑与罪恶感的理论(1948)
第三章关于精神分析结束的标准(1950)
第四章移情的起源(1952)
第五章自我与本我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1952)
第六章关于婴儿情绪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1952)
第七章论婴儿行为观察(1952)
第八章精神分析的游戏技术:其历史与重要性(1955)
第九章论认同(1955)
第十章嫉羡与感恩(1957)
第十一章论心智功能的发展(1958)
第十二章我们的成人世界及其在婴儿期的根源(1959)
第十三章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的评论(1960)
第十四章论心理健康(1960)
第十五章关于《奥瑞斯忒亚》的某些省思(1963)
第十六章论孤独感(196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