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卷九-卷十一)》明代木刻版·筒子页存一批散页共16张32页原页合售
¥
1298
八品
仅1件
作者明-张介宾(号景岳)
出版人如图
年代明代及以前 (1644年及以前)
纸张白棉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四部分类子部>医家
尺寸25 × 17 × 0.5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如图,得缘于大理地区,书仅存卷九-卷十一散页16张32页,木刻散页原页,薄棉纸。
全书木版刻印,大字精良、笔画清晰、刻版字体工整规范,有阅读红点标注。适宜收藏、鉴赏,很有医学(学字,医疗病理、明代木刻版印刷、人文风俗、纸张等)研究价值及收藏意义,望有缘人及相关机构得之研究,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 商品描述
-
参考资料:
《景岳全书》为明-张介宾(号景岳)著。全书64卷,本次分为上下册出版。《传忠录》3卷,论述中医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味,以及辨证、诊法、治则等,明辨前人得失,畅发己见,尤对"命门"学说的独到见解,颇有影响。《脉神章》3卷,精选先贤著作脉法、脉义精华,并提出对脉诊的看法,切合临床实际。《伤寒典》2卷,辨析伤寒诸证,论述各家经验,很有新义。《杂证谟》29卷,论述内科杂病及眼、耳、鼻、喉、齿等70余种疾病的症因脉治,每病证列经义、论证、论治、述古、辨古、新案等内容,论述全面、缜密,溯本求源,有论有案,述古不泥古,对有些疾病的认识颇有创见。
张介宾(1563-1640年) 明代医学家,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汉族,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自幼聪颖,素性端静。后在京师从名医金英(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又曾从戎,游于北方,因成就不丰而弃戎就医,悉心钻研,尤其对《素问》、《灵枢》有深入精研,经三十载而著成《类经》三十二卷,将《内经》加以分门别类,详加阐释,亦多所发明,后代医家誉之。
张介宾自幼聪颖,素性端静。后在京师从名医金英(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又曾从戎,游于北方,因成就不丰而弃戎就医,悉心钻研,尤其对《素问》、《灵枢》有深入精研,经三十载而著成《类经》三十二卷,将《内经》加以分门别类,详加阐释,亦多所发明,后代医家誉之。又为增补不足,再撰《类经图翼》。至晚年,又将其毕生医疗经验撰成《景岳全书》,其他著作亦不少。其医理多与易学相通,主张医易同源,疗病思想以"阳非有余,真阴不足"为中心,认为"人体虚多实少",强调命门在人体中之重要性,治疗则主张补真阴元阳,创立左归、右归之法,常重用熟地,故人有"张熟地"之称。是为温补学派之主要代表人物,于后世有重大影响,人多赞誉其说,虽则亦有反对其见解者。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又号通一子,明代浙江绍兴人,生于1563~1640年。祖籍四川省绵竹县,其先世在以军功授以绍兴卫指挥,遂定居绍兴。张介宾出身官僚之家,才思敏捷,自幼开始学习,凡天文、音律、兵法、象数等无不通晓,有比较扎实的文学、史学、哲学基础。青年时代,拜当时的名医金英(字梦石)为师,尽得其传。中年时代,又曾从戎幕府,经过了河南、河北、东北等地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五十余岁,张氏才返回乡里,全力研究岐黄之术。由于张氏一方面有多个学科的丰富知识,同时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不仅在中医基本理论方面很有研究,而且在临床治疗方面亦颇有造诣,成为明代一大医家。余姚大文学家黄宗羲于《南雷文定前集》卷十为之作传曾说:"是以为人治病,沉思病原。单方重剂,莫不应手霍然。一时谒病者,辐辏其门,沿边大帅,皆遣金币致之。其所著《类经》,综核百家,剖析微义,凡数十万言,历四十年而后成。西安叶秉敬,谓之海内奇书。"充分说明张氏学经两富的成就。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