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彝乐(彝族民间歌舞)》VCD音乐歌曲·舞蹈影视光碟、光盘、专辑、影碟1碟片1袋装2003年(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昆明宏发音像总经销。)
¥
46.8
八五品
仅1件
制作者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
年代2000年代 (2000-2009)
材质聚碳酸酯塑料硬片
尺寸12 × 12 × 0.2 cm
上书时间2024-12-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如图所示,珍藏多年珍贵稀少云南、贵州等地经典民间山歌剧、小调、民歌、综艺等系列光碟、光盘实物,内碟轻微磨痕,非常难得,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
很有中国音乐发展、影视发展、地方音乐文化艺术、戏曲戏剧、综艺等研究价值及收藏纪念意义,亦可为文化艺术研究者,爱好者、发烧友,剧中出演人物及后人,相关综艺研究机构等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看之、听之、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特别说明:因碟片可拷贝及复制,碟片非播放原因(即:不能播放或者物流中损毁),则售出就不退了,望友悉之见谅。
- 商品描述
-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彝族的人口数为9830327人。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主要的他称有"夷"、"黑彝"、"白彝"、"红彝"、"甘彝"、"花腰"、"密岔"等。
主要的自称中,云南昭通、武定、禄劝、弥勒、石屏,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自称"诺苏"、"纳苏"、"聂苏",这部分彝族约占总人口的1/2。云南哀牢山、无量山及开远、文山、马关一带的彝族自称"密撒(泼)"、"腊苏(泼)"、"濮拉泼"、"尼濮"等。贵州的彝族自称"糯苏"、"纳"、"诺"、"聂"等。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
节庆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中表现。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事节庆;有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庆;有以追念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的纪念节庆;有以欢庆丰收、庆祝胜利为主的庆祝节庆;有以歌舞戏曲活动为主的社交娱乐节庆等。主要的节庆有:
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早上,人们要杀牲祭祖;晚上,要举着火把在庄稼地中转游,意为烧死害虫,祈求庄稼丰收。
此外,黔西、滇东彝族在农历的三月三要过祭山节;云南石屏、元阳、巍山一带的彝族每年要过两次祭龙节,第一次在夏历二月第一个属龙日,第二次在秋收前,称"赔龙",意为感谢龙王爷的雨露之恩;云南楚雄的彝族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要举行插花节,以祝愿幸福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广西那坡、云南富宁一带的彝族在农历四月要举办跳弓节,农历三月三为广西隆林彝族的护林节 。
— 没有更多了 —
如图所示,珍藏多年珍贵稀少云南、贵州等地经典民间山歌剧、小调、民歌、综艺等系列光碟、光盘实物,内碟轻微磨痕,非常难得,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
很有中国音乐发展、影视发展、地方音乐文化艺术、戏曲戏剧、综艺等研究价值及收藏纪念意义,亦可为文化艺术研究者,爱好者、发烧友,剧中出演人物及后人,相关综艺研究机构等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看之、听之、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特别说明:因碟片可拷贝及复制,碟片非播放原因(即:不能播放或者物流中损毁),则售出就不退了,望友悉之见谅。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