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乡音系列之(二)唱大理+白族乡音系列之(三)大本曲》音乐歌曲·VCD影音光碟、光盘、专辑、唱片、影碟、歌碟1碟片1盒装2002年(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云南广播电视公司发行)一套2盒合售
¥
128
八五品
仅1件
制作者云南音像出版社
年代2000年代 (2000-2009)
材质聚碳酸酯塑料硬片
尺寸14 × 14 × 1 cm
上书时间2024-11-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如图所示,珍藏多年珍贵、经典白族乡音系列、音乐歌曲、儿童动画、舞蹈、乐器演奏、综艺娱乐等影视/影音光碟、光盘实物,内碟保存轻微磨痕,外盒正常磨损,非常难得,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
很有国内外影视发展、音乐发展交流、动画动漫发展、地方音乐文化艺术、民族风情、戏曲戏剧、综艺理论等研究价值及收藏纪念意义,亦可为文化艺术研究者,爱好者、发烧友,剧中出演人物及后人,相关综艺研究机构等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看之、听之、珍之 、惜之、爱之、藏之。
特别说明:因碟片可拷贝及复制,碟片非播放原因(即:不能播放或者物流中损毁),则售出就不退了,望友悉之见谅。
- 商品描述
-
参考资料: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悠久,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之一。
关于它的族源,有以文献为据的"甘、青氐羌迁徙说",有按考古发掘论断的"土著说",有根据民族形成过程的"迁徙、土著融合说",虽无定论,但都说明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他称较多。两汉时的"昆明"和三国、两晋以后的"叟"都与白族有渊源关系。唐宋史籍白蛮",元明称"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1956年11月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本民族的统一族称。
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无书面文字,在民歌、大本曲、戏曲和民间歌舞的唱词中,多借用汉字记白语。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湖南桑植县,四川西昌地区和贵州华节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唐代南诏,宋代大理国的都城。相传早在汉武帝时,叶榆(今大理)人张叔、盛览曾向司马相如习经学赋。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诏击灭五诏,攻占大厘城,在唐王朝的扶持下,大理地区建立起南诏政权。此后,南诏向唐王朝频繁派遣友好使者及送子弟到成都学习汉文化,大量传入了中原的文化典籍。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吟咏过南诏的历史。
云南民歌不仅是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而且对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她不仅是民族歌舞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乐曲发展的胚胎,她不仅孕育了少数民族戏曲、曲艺音乐的形成,同时也为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各类民族曲乐和华灯、白剧、壮剧、傣剧、扬琴、大本曲等戏曲、说唱音乐中,大量的曲调至今还保留民族的原形或近似民歌的变体。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各民族民歌歌词本身就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诗歌。歌词可以变换,一般是乐手见景生情,随感而发,即兴编成歌词。
云南的汉族人民与众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在包括文化、音乐在内的许多方面有长期而广泛的交往。因此,云南的汉族山歌更带有山野的泥土气息,曲调上也比四川、贵川的山歌都要丰富多彩。除了少数民族的影响之外,历史上曾有大量江南人迁徙至云南,因此云南民歌中又有江南风格与西南风格的混合因素。
— 没有更多了 —
如图所示,珍藏多年珍贵、经典白族乡音系列、音乐歌曲、儿童动画、舞蹈、乐器演奏、综艺娱乐等影视/影音光碟、光盘实物,内碟保存轻微磨痕,外盒正常磨损,非常难得,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
很有国内外影视发展、音乐发展交流、动画动漫发展、地方音乐文化艺术、民族风情、戏曲戏剧、综艺理论等研究价值及收藏纪念意义,亦可为文化艺术研究者,爱好者、发烧友,剧中出演人物及后人,相关综艺研究机构等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看之、听之、珍之 、惜之、爱之、藏之。
特别说明:因碟片可拷贝及复制,碟片非播放原因(即:不能播放或者物流中损毁),则售出就不退了,望友悉之见谅。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