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强承艺斋木版年画(敕镇收妖魔邪怪恶逆魂图)》1980-1990年代左右(原装老裱,尺寸:45.5*31.5cm)一张
¥
68
九品
仅1件
绘制者河北武强承艺斋
年代1980
类别木版
印制方式黑白
材质纸本
尺寸47 × 32 cm
款识敕镇收妖魔邪怪恶逆魂
上书时间2024-09-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如图。
- 商品描述
-
参考资料:
武强年画以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传统民俗艺术形式、广泛的题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500多年来,在中国农村广为流传。武强年画古代神荼、郁垒捉鬼饲虎的传说流传民间,后演变为画神虎贴于门上,成为年俗传世。武强年画是用杜木刻板、采用黑、红、绿、黄、紫、粉几套色水印的木牌画。手工刻板,手工拓印,绘、刻、印紧密结合,古朴而精美。1993年12月,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强为"国家民间艺术木版年画之乡"。木版年画按照劳动人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劳动人民精神生活,反映美好愿望,美化节日环境的作用。
木版年画作为域地道的农民画,植根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和强烈愿望。武强年画由古代神荼、郁垒捉鬼饲虎的传说流传民间,后演变为画神虎贴于门上,成为年俗传世。武强门画出现最早,至清末民初,画业作坊已遍布全县。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年画流派中的佼佼者。武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爱憎,对人生的美好期望。现已成立武强年画社,并建成了中国第一家年俗博物馆,以满足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传统传统年画艺术的观赏与研究。年画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后演变为门神画,东汉已经流行,北宋出现了木版印刷年画。衡水地区武强县素有"年画之乡"的美誉。武强年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并称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五大生产基地。武强年画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永乐年间,山西省洪桐县艺人到此以后,促进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起初是民间画家亲笔画,逐渐发展成刻版印刷,以至全部套版印刷。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到了清康熙、嘉庆年间(1662-1820年),武强年画业进入兴盛时期,从业人员约500人,店铺达144家,最高年出产画品达一亿多张,约占当时全国年画销量的三分之一。武强年画几经沧桑,到1980年成立了"武强年画社",武强年画得以正式出版发行。武强年画是用杜木刻板、采用黑、红、绿、黄、紫、粉几套色水印的木牌画。手工刻板,手工拓印,绘、刻、印紧密结合,古朴而精美。其构图饱满,线条粗放,色彩强烈,装饰性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结构紧凑,主题突出,人物场景简练。刻版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线条稳健、流畅。运用黑白对比手法,不失其古朴、雅拙的风格。色彩用原色,单纯而富有变化,强烈而又调和,形成了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武强年画是河北省武强县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其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武强年画经过历代艺人的苦心经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流派,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相媲美,曾被人们誉为河北艺术的象征,以其深厚的民间民俗、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而享誉国内,驰名海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