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通知 :亲爱的顾客:本店所有商品一律包邮快递,一件包邮!让您购物后省心、顺心、安心、放心、开心! 诚挚的欢迎广大书友、学友、藏友、书画及古玩艺术爱好者等各界人士莅临光顾本店! 服务电话:13508884991、13807503389
《文昌县同源小学:董会来信--陈海川“原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主任编辑、记者”》信札、信函、信笺、书信、墨迹一通共1张1983年6月18日(关于:薛其和创建同源书院后改为同源小学已80年,4.1召开邻村代表会议,恢复董会,募集资金修缮学校等事宜,校董会成员有:黄质忠、冯家万、林天隆、林洪富、符之汉、郑心源、陈蕃、林树东、郑心美、郑心伶、黄学仁、冯家谟、郑有江、陈川碧、罗中江、王茀琢、林洪川、黄循仕)
¥
19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广东省海南文昌县同源小学:董会
年代1983-06
页数2页
尺寸26 × 18 cm
上书时间2021-10-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具体品相及尺寸如图所示。本发布含:2张油印机打信笺,1张信封.
珍藏珍贵名人书信、信札、信函、信笺、墨迹、笔记、资料等,得缘于海南海口,保存完好,非常难得,内容比较多,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
很有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海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海南省广播电视学会、《琼州乡音》杂志等发展与同业交流等研究价值及收藏纪念。是海南广播事业发展的直接实物见证,有明确的人物、事件、时间、地址、往来函件印章、文化交流、事务节点等。
这是老一代新闻人开拓海南岛、岛内外文化交流的直接见证,非常难得,十分珍贵,可以进海南发展史及博物馆的珍贵历史资料。该批信函有重大史料研究价值及收藏意义,亦可为有关机构及其后人亲友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研究,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 商品描述
-
海南史志网_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_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
民国之前古桥梁,据清咸丰八年《文昌县志》、民国7年《文昌县志》记载和考查有据的... 白沙沟石桥 在东区白沙村西,距县五十里,光绪十五年(1889)龙楼东鲁山村监生薛其和捐...
www.hnszw.org.cn/data/news/2010/12/47550/-快照
白沙沟石桥 在东区白沙村西,距县五十里,光绪十五年(1889)龙楼东鲁山村监生薛其和捐建,并筑路通文教市,有数里。
陈海川 - 文艺主任编辑,笔名小戈1937年2月出生,海南省文昌市人。中共党员。主任编辑。1957年当小学教师,并致力于业余文艺创作,1960年任文昌文化馆文学戏剧创作辅导干部。
1965年调往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当编辑、记者,担任过电台编播组副组长、农村组副组长、社教部副主任、主任、海南省广播电视学会专职副秘书长、《琼州乡音》杂志编委等职务、系海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海南诗社会员。
1957年以来,共创作发表了《水落石出》、《月夜追踪》、《将心比心》等30多个琼剧作品和30多个曲艺作品,同时,发表了100多首小诗民歌、80多篇民间故事和散文。撰写的《文昌公仔戏》、《海南民间八音》、《文昌民间壁画》等8篇介绍海南民间艺术作品的文章,被选入《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一书,有10多篇介绍海南风情的散文和民间故事被泰国和港澳报刊选登,撰写的戏剧人物文章《琼剧作家吴发凤》获海南艺术评论二等奖,创作的新故事《椰胡情》(与人合作)分别获首届全国新故事比赛会创作三等奖、海南省首届琼州文艺奖三等奖、海南省首届民间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创作的新故事《严老四买彩票》(与人合作)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故事会》,并获海南省"摄美杯"新故事大奖赛创作优秀奖、表演一等奖,创作的琼剧《一把铁铲》、《张大爷评理》分别获文昌文艺创作一等奖和二等奖,创作的《找书记》、《新风赞》等一批小琼剧、曲艺作品被海南电台录音播出。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后,采写了一批新闻作品和散文被20多家全国性新闻单位和杂志采用,采写的录音报道《农民杨继忠举办家庭音乐会》、《潘正棠创办农民讲习所》及广播论文《加强农村广播宣传,为新时期农业发展服务》等20多篇广播新闻作品(节目)和广播学术在全国全省获奖,有10多篇新闻通讯、学术论文收入丛书出版,曾多次受聘担任中国广播奖评委,多次受聘在全省广播采编业务培训班上讲课,2000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学会工作者。本人传记被《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20多部辞书记载入典。
— 没有更多了 —
具体品相及尺寸如图所示。本发布含:2张油印机打信笺,1张信封.
珍藏珍贵名人书信、信札、信函、信笺、墨迹、笔记、资料等,得缘于海南海口,保存完好,非常难得,内容比较多,详见部分实拍图片及实物。
很有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海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海南省广播电视学会、《琼州乡音》杂志等发展与同业交流等研究价值及收藏纪念。是海南广播事业发展的直接实物见证,有明确的人物、事件、时间、地址、往来函件印章、文化交流、事务节点等。
这是老一代新闻人开拓海南岛、岛内外文化交流的直接见证,非常难得,十分珍贵,可以进海南发展史及博物馆的珍贵历史资料。该批信函有重大史料研究价值及收藏意义,亦可为有关机构及其后人亲友见之赎回,望有缘人得之研究,珍之、惜之、爱之、藏之。
非常满意,发货速度快,外箱包装的很仔细密封性好,物流很快,商品非常精美,值得推荐!
品相堪称完美!无可挑剔,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