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8800 九五品

仅1件

河南洛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地域河南省

传拓年代咸丰十年 (庚申1860)

碑刻年代两汉三国

纸张白棉纸

装帧软片

尺寸83 × 62 × .2 cm

数量1

货号240517

上书时间2024-05-14

紫岩山房

八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清拓:(曹魏时期)东武侯王基残碑原碑拓片

​《东武侯王基残碑》,常简称为《王基断碑》,三国魏隶书碑刻,魏元帝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四月立于洛阳,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碑主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历文帝、明帝、齐王、高贵乡公、元帝五代,文武兼备,勋著魏室。官至东武侯,魏元帝景元二年卒,追赠司空,谥“景侯”。《三国志•魏志》有传,业绩、官职与碑文多合。

汉末至三国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此碑有明显的楷意,波磔装饰性强,整体华丽,与魏之《受禅表》《上尊号》《曹真残碑》近似,风神雄健清隽,其运用所谓“折刀头”(撇划收笔)的笔法更为强烈,不少字的形貌已直如楷书,可谓“上托隶源,下开魏齐风范”。
​     注:最后一个为该碑现状图片。
清代咸同年间拓品:曹魏时期王基残碑原碑拓片一套

​《东武侯王基断碑》是刊刻于曹魏景元二年(261年)的一方碑刻,又称“王基碑”“王基断碑”等,无撰书者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河南洛阳博物馆。
《东武侯王基断碑》高135厘米,宽99厘米,厚22.5厘米。[3]碑文19行,每行行末均空五格,前三行行首空一格,之后各行行首空两格,大概内容为曹魏时期王基的家族世系、官职及薨葬年月。书法上,其字形方整,结构疏朗,笔法峻劲,波磔飞动,风神秀逸。
《王基碑》全称《东武侯王基碑》。隶书,三国·魏,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四月立。在洛阳关林。清乾隆初年,河南洛阳城北十五里处农民掘地得之,后移至洛阳城明德中学中,嵌于壁间。初出土时,仅刻其半,碑之上段尚未刻凿,朱书灿然。惜因未加保护,书丹之字很快磨灭。这块碑因此成了一块很特殊的碑。清毕沅《中州金石记》云:“三国时刻石惟有《九真太守》、《天玺纪功》(《天发神谶》)、《国山碑》及《受禅》、《上尊号》、《封孔羡碑》数种,久为世所传摹。迩年创见诸碑尤多,奇伟若予在关中访得褒城李苞《石门》题字,孙孝廉星衍游句容访得吴《衡阳太守葛祚碑》及此皆金石家所未著录;足与史传发明,殊可宝也。”同时,它虽然是一块残缺不全的碑,但却成为汉魏时碑刻系先书丹后镌字的有力的实证。碑主王基,字伯舆,东莱(魏治掖,今山东掖县)曲城(故城在今掖县东北)人。历文帝、明帝、齐王、高贵乡公、元帝五代,文武兼备,勋著魏室。官至东武侯,魏元帝景元二年卒,追赠司空,谥“景侯”。《三国志·魏志》有传,业绩、官职与碑文多合。

《王基碑》的书法与魏之《受禅表》、《上尊号》以及《曹真残碑》近似,结法严整,用笔斩截,风神雄健清隽。其运用所谓“折刀头”的笔法更为强烈(参见《受禅表》条),不少字的形貌已直如楷书,故评家亦指其“上托隶源,下开魏齐风范(由云龙《定庵题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