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诙谐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间诙谐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

3.9 1.3折 30 九五品

库存2件

江苏南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鹏 著;曾军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许鹏 著;曾军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9
  • 版次 1
  • ISBN 9787811188974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6页
  • 字数 201千字
【内容简介】
曾军、许鹏编著的《民间诙谐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并不急于一定要将幽默、滑稽、诙谐、笑与讽刺等作严格的区分,同样,也不刻意强调文人幽默与民间诙谐之间的“本质区别”。通过重读以20世纪80年代地域文化小说为中心的作家作品来探讨从民间诙谐文化角度进入当代文学研究的可能性,继而全面展开90年代以来的民间写作和后现代性文学写作中民间诙谐文化因素的分析;以赵树理为中心反思民间诙谐文化是如何经过延安文艺和新中国文学逐渐萎缩和变形的。
【作者简介】
    曾军,男,湖北省沙市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和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许鹏,男,陕西商洛人。现就职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研究方向为文艺批评与文化研究。
【目录】
导论:问题的提出和视野的引入

  第一节  与“民间诙谐文化”有关的几点辨析

    一、什么是“民间”和“民间文化”

    二、什么是“诙谐”和“民间诙谐文化”

    三、我们在什么意义上谈论“当代文学”与“民间诙谐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笑文化的中国传统

    一、诙谐方言

    二、诙谐文艺

    三、诙谐民俗

  第三节  民间诙谐文化的当代形态及其文学表现

    一、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化传统问题

    二、民间诙谐文化的当代形态

    三、民间诙谐文化的文学表现

第—章  “丑角之死”:民间文化中的喜剧精神

  第一节  从青春泼辣到拘束慎重:赵树理喜剧精神的消散

    一、民间文艺的正典化:“赵树理方向”

    二、丑角形象的两种走向

    三、“新故事”的讲法:民间艺术形态与赵树理文体选择

  第二节  暴露还是歌颂:喜剧性矛盾冲突的政治学

    一、反面人物的刻板形象

    二、夹缝中的民间:以五六十年代的喜剧创作为中心

    三、胜利者的欢笑:人民内部矛盾的喜剧化

第二章  地方性幽默:地域文化中的诙谐传统

  第一节  方言的那个味

    一、味之美:方言作为话语

    二、土语和粗口:底层意识与民间精神

    三、错位幽默:有别于普通话的陌生化诗学

  第二节  民谣与笑话

    一、民间口语文体的渗透

    二、从异域采风到都市民谣

    三、笑话:神圣的降格

  第三节  民俗的诙谐展示

    一、正在消逝的民俗

    二、节庆狂欢的放大

    三、奇异民俗的想象

第三章  粗鄙的升格:民间写作中的幽默诙谐疆

  第一节  莫言的怪诞式诙谐

    一、莫言越来越幽默?

    二、“炮”与“吃”:《四十一炮》的“怪诞现实主义”

    三、《生死疲劳》:怪诞式诙谐的限度及其问题

  第二节  刘震云的“河南式幽默”

    一、拧巴:河南式幽默的自觉 

    二、刘震云小说写作的“拧巴”史

    三、“拧巴式幽默”的叙事特征

  第三节  刘恒的贫嘴

    一、贫而不厌

    二、俗而可堪

    三、善而有趣

第四章  “愚人”之智:“后现代性”的戏谑姿态

  第一节  “顽主”王朔

    一、侃爷说话:颠覆反叛与荒诞戏谑

    二、“俗人”“顽主”:自嘲与反讽

    三、民众狂欢式诙谐:王朔风格的扩散

  第二节  “王二”王小波

    一、恶谑:黑色幽默与反讽

    二、智谑:“自由”与“理性”的诙谐

    三、文体狂欢:反体裁写作

  第三节  无厘头的大话文学

    一、无厘头喜剧与大话文学的兴起

    二、冒犯与反叛

    三、网络·愤青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