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5.0折 ¥ 42 九品
仅1件
作者夏衍 著;沈宁、沈旦华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2-25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留学,归国后从事工人运动和革命文化翻译工作,曾参与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任党领导的电影小组组长,主编《救亡日报》、《华商报》、《新华日报》等进步报纸;抗战胜利后赴新加坡接触东南亚文化界人士,1949年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外交部亚洲司首任司长、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等,“文革”期间受尽折磨,1977年平反后恢复工作,历任政协常委、文化部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顾委委员等。
出版说明
日本日记
夏衍1920年秋留学日本,1927年4月奉命回国。本辑所选的日本日记,始于1925年1月1日,末于1925年12月27日,除了8月2日至9月7日在国内探亲外,基本属于作者在日本期间所写日记。
新加坡日记
1946年初,夏衍接到周恩来分配的任务,联系东南亚一带的爱国人士及爱国侨领,于是有了 1947年初的新加坡之行。本辑日记从 1947年2月19日至3月20日止,计一月余。其间,夏衍与侨界有了广泛接触,并撰写了有关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国内形势的时事述评。
北行日记
夏衍于1949年 4月被中央调回北平,准备接管上海事宜。 5月随军抵达上海,负责文化新闻和外交工作。 9月赴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开国大典。本辑日记从 1949年9月5日夏衍离开上海开始,到10月 14日返回上海为止,因此命名为“北行日记”。其中包含了夏衍参加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及出席开国大典的活动记录和部分会议笔记。
赴京日记
本辑从1950年4月23日始,终于同年5月 23日,是夏衍赴京参加政务院、外交部会议的记录。这期间,夏衍参与了对日外交问题的多次讨论,对文化出版方面的问题也多所关心。
苏行杂记
1951年5月,夏衍以代表团秘书长的身份,随林伯渠、沈钧儒等赴苏联参加五一节观礼活动。本辑始于 1951年 4月 10日夏衍接到赴苏命令,结束于5月 30日办理从苏联入波兰的过境手续。本辑在时间上和下一辑是接续的,集中记录其在苏联所见的自然景观、人文建筑、集体农场、文娱活动等。
旅德杂记
1951年5月,夏衍在苏联参加五一节观礼活动后,又赴东德访问。本辑开始于 5月 31日入波兰,到7月5日回国为止,故命名为“旅德杂记”。杂记中记录了战后东德的破败景象、社会结构、工业经济、文化事业、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四清”日记
1966年2月底,夏衍到山西介休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在连福公社连福大队工作到5月。本辑是夏衍当时的日记和笔记。这些记录保留了当时介休的政治、经济情况,连福公社连福大队的人口和生产资料情况。夏衍在日记之后,经常以感想的形式对群众运动中的各种现象和自己的思想进行分析、检讨,可以反映这一阶段夏衍思想的一些变化。
1967年初春笔记
1966年12月,夏衍被集中到大红门卫戍区某联队学习,留下一些文字材料,即本辑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1967年1月1日至5月 31日的大事记,名为“1967年春的大事记”;第二部分是1967年2至3月间,夏衍读书读报所写的感想,名为“1967年2月至3月所写的笔记”。因
为这两种材料在时间上有交集,内容上可互相参照,所以放在一辑里,统称为:1967年初春笔记。
“文革”日记
这一辑时间在1967年11月1日到1969年1月17日之间,是夏衍在大红门卫戍区某联队和交通干校接受“文革”专案组调查时留下的日记,内容主要是接受调查的部分记录、阅读书报的感想和对家人的思念等等。
附录 我的家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